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惟
兩岸關係急凍,對於「新南向政策」始終無法提出具體內容,尤其近來幾起重大事件,包括台塑河靜鋼廠遭越南政府重罰五億美元、民進黨立委蘇治芬赴越南參訪護照遭扣、電信詐欺案台嫌可能遭柬埔寨政府遣返大陸受審,在在凸顯出未來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時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顯示我與東南亞各國的關係的確有待加強。
上(八)月十六日,民進黨政府公布「新南向政策綱領」,在其行動準則中列入「
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篇章,並列出新南向政策短中程目標,包括:第一、促進並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人才等雙向交流;第二、配合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產業新南向布局;第三、充實且培育新南向人才,突破發展瓶頸;第四、擴大多邊與雙邊協商。
就「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部分,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未來不排除在適當時機,與對岸就相關領域議題展開協商與對話,促使「新南向政策」與兩岸關係相輔相成,共創區域合作典範。」
一向舉著反中大旗的民進黨,「新南向政策」政治盤算大於經濟考量,眾所皆知。民進黨政府上台,兩岸關係急凍,既有的兩岸溝通管道及經貿談判均已暫停,此時民進黨政府突然在「新南向政策」中拋出願與大陸協商、對話的訊息,豈非一廂情願?如今民進黨政府又特別強調「新南向政策」並非取代「西進」,打預防針的意味濃厚,將來政策萬一失敗,民進黨政府可歸咎於大陸的阻撓。
日前,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浙江會見九家台商協會會長時不客氣地指出,民進黨「新南向政策」背後有政治意圖,恐對
台灣的企業與經濟發展有不良的影響。試問,在
兩岸經貿談判均停擺、兩岸氣氛低迷的情況下,大陸怎可能與民進黨政府就「新南向政策」議題進行合作與對話?儘管蔡總統表示「新南向政策是經濟考量與政治無關,政府只是用政策讓市場法則運轉更順暢,讓更多人考慮南向。」有多少台商會相信?
另就「新南向政策綱領」所列出的中短程目標而言,內容亦相當空泛,所列四項目標中,僅第三項培養南向人才的部分尚可操之在我,其它均需他國的合作與配合。東協與南亞國家與大陸均有正式外交關係,經貿利益緊扣,基於地緣,大陸又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可供發展,這些國家怎可能冒著得罪大陸的風險與台灣合作?
最近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對於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表示憂心,說出了心裡話:「新南向已有一窩蜂熱的現象,有些政府單位只是將既有計畫換湯不換藥,只為了要與新南向政策有所連結。黃志芳擔心:「新南向最後會成為政治運動,大家只做表面功夫。」今日報載黃志芳可能轉任駐星代表,在主將都可能棄船的情況下,「新南向政策」的未來令人堪憂?
再者,
蔡英文政府以「以人為核心的台灣新經濟戰略」來定調「新南向政策」,揚棄過去代工思維,以提升產品價值的思維為主,但台商普遍的疑問是,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東南亞與印度等南亞國家風俗、文化、語言、國情迥異,連東協內部都難以整合,因此不是表面上設立幾個東南亞智庫或研究中心,就表示我們就有東南亞的人才。
商人與企業的敏銳度一向走在政府的政策之前,無須政府擔憂,企業會比政府更有效率,也會自己會找到適合投資的地點,政府僅需做好企業的後盾,打造好的經商投資環境,而非硬要企業做出違反市場經濟法則的決策配合政府,否則最後倒楣的恐怕是台商自己與台灣的經濟。我們呼籲政府與其耗擲不必要的資源在「新南向政策」上,不如先極力改善國內投資環境、解決嚴重的人才、產業外移與資本連續淨流出的狀況,才是全民之福。
(本文刊載於2016.09.04 中央日報網路報/星期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