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2005年台大校門。)
面對世界人才的競逐以及最近教授及學生出走的現象,教育部開始推動「玉山計畫」,延攬海外「玉山學者」及「玉山青年學者」,希望透過政府提供國際水準的薪資待遇,吸引國際人才來台任教,讓國際人才的學術能量能在
台灣學術環境扎根,並提升我國
高等教育之國際影響力。
事實上,以高薪鼓勵優秀學者回國任教並非第一次,早在八年前就有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推動的「延攬及留住大專院校特殊人才實施彈性薪資方案」,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成果有限。如今,在看到學生、教授流失情形更加嚴重,經費再加碼,希望能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情況下,祭出玉山學者以三年為一期,每年可獲得額外薪資最高五百萬元;玉山青年學者以五年為一期,額外薪資一百五十萬元,希望能延攬更多的學者返國任教,但計畫剛開始推動就發現國外攬才不易,甚至於傳出一名申請聘任的玉山青年學者涉嫌性侵案件,至於後續發展,仍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難以掌握。成果如何,有待觀察。
而當玉山計畫才剛剛啟動,教育部為育才向下扎根,又開始規畫「台灣精英獎學金」,暱稱「小玉山計畫」,最快預計明年八月份啟動,選送國內優秀碩士生,公費送到世界前百大名校修習博士,學成後返國,在大學與研究機構任教、研究,厚實台灣頂尖人才庫,提振國內的學術水準以及在世界的學術地位。
培育人才,厚實台灣的人力資源確實有其必要性,在做法上卻有商榷之處。公費留考制度至今仍未廢止,每年約薦送百餘名學生到國外進修,政府不但提供學雜費的補助,甚至於連生活費都予以津貼。而「小玉山計畫」與「公費留考」有何不同?根據教育部的說法,公費留考規定四十五歲以下都可報考,學生年齡較長,且公費留考的學生畢業後可以等待十五年才返台服務,時間過長,不符台灣目前「需才孔亟」的需求,且公費留考是學生考取後才申請學校,學校沒有像「小玉山計畫」規定必須選讀一流大學那麼頂尖,因此轉移部分公費留考經費轉辦「台灣精英獎學金」。
公費留考的學生年紀較長、回國時間較長、就讀學校不是最優秀,這些問題只要修改公費留考簡章,將年齡下降、回國時間縮短、學校條件限制,上述的問題不是都解決了嗎,有必要另起爐灶,推動所謂的「小玉山計畫」計畫嗎?過去的公費留考最令人詬病的是學成不歸、覓職不易、學非所用、學無所用。另外以龐大的經費培育少數的公費留學生,所費不貲,成效卻有限,因此,也曾有多次廢除公費留考的考量,如今,換湯不換藥的「小玉山計畫」還是無法解決存在已久的沉疴。
為使經費更有效益的使用,公費留考或「小玉山計畫」可以改為部分獎學金的方式推動,以相同的預算獎勵更多的優秀學生出國到第一流的大學就讀,而更重要的是提供足夠讓這些學成歸國學者有發揮所長,貢獻社會國家的機會。如果國內的社會環境有足夠的誘因,研究的環境可以再優化、學術的水準可以再提升,又何患學成學者不願回國服務呢?「小玉山計畫」絕不可再重蹈覆轍了。
(本文已刊登於2018.8.24人間福報第4版國際
兩岸「人間百年筆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