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宣布國內油品價格從今天凌晨起調漲,在預期漲價並有民眾開始囤積的社會氛圍裡,這項宣布固然有短期的立威效果;但就油品市場公平性與市場開放程度,油價調漲的做法,在因應高油價時代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市場機制不能掩蓋政策的無能。
經濟成長的原動力就是要有突破現狀的決心,與發揮有創意的想像力,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享玩與人文價值。而經濟政策則要成為孵育商業構想的溫床,以誘因來鼓勵長線思考的行為,並且要因勢利導民間資金發揮投資綜效,以避免投機操作坑殺了社會的善意與互信基礎。
究其實市場機制的本質就是要尊重多元,去鼓勵創意與競爭行為的發生,同時要避免投機居奇與產能閒置的不效率狀態;而政府則要輕賦簡政,避免對企業決策產生干擾,另一方面,則要保障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不幸的是在過去十餘年裏,由於技術生產力的快速成長,使先進國家逐步喪失對通貨膨漲與金融炒作的戒心,不再重視金融管理行政;而寬鬆的貨幣政策成為解決金融危機的救火隊下,如今全世界正嘗到百物齊漲的苦果。在漲價有理的年代裏,物價調整與所得重分配的戲碼還會以各種型式不斷出現。就在最近,稻米輸出國家也醞釀要組成卡特爾,比照產油國組織不再任人宰割,後續還會有更多限產與惜售的聯合行為發生。
以高油價的來臨為例,惟有分散供貨來源與分期簽約購置,並且要不斷追求附加價值的提高才能降低其衝擊。遺憾的是過去一週來,我們只看到慷納稅人之慨的一二五億元用油補貼,和每一家庭旋將增加每年一萬五千元的移轉支出,卻沒有看到新政府提出任何改進交通運輸,與督促中油、台電績效的規畫案。像是鼓勵共乘、減少車流等候時間的設計,讓國營企業如何彈性應變、樽節開支,或者是促成外國油商加速進入台灣市場參與競爭。
如果新政府依然執迷於擴大公共支出的乘數效果,誤以為優先確保油商獲利是維護市場機能的必要手段,那麼就請先看看鄰國日本,十餘年來的擴大財政支出後,也只換得在已開發國家中高負債比例的排名。不妨也想想八十年代的美國吧,在當時通膨預期與財富集中化的過程裡,民間消費信心與購買力大幅萎縮,而導致高失業率與高物價同時發生的停滯性膨脹。
要談國內油價的合理性,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在東亞地區中,台灣是惟一沒有外國油商進入的國家,市場競爭明顯不足;而最近半年來,中油公司有能力供應全島大部份的用油需求,也間接證明國內煉油廠的確有閒置產能的存在。如果再考量中油公司今年度編列將近二百億元的探勘油源預算,以及給加盟業者每公升二塊半的保證利潤等…,我們的油品市場不僅競爭不足,浮編濫列的成本費用更會加重民生負擔。
我們建議新政府重新思考油價機制應有的目標與做法,在油品的計價上,先排除與煉油非直接相關的成本項目,或是以費用資本化的會計方式來分期提列支出;同時要責成石油公司的閒置煉油設施有出口競爭力,不能讓兩大油公司只知分食國內市場,轉嫁成本負擔。
台灣經濟再成長要靠的不是硬體設備的增加,而是要發揮設備效率,要激發人心對生活素質的正面期待;更要打破政策淪於為特定利益服務的自我設限。只有先激勵中油員工的競爭意願,改變現行成本與隱藏利潤的提列方式,或是延遲非煉油相關項目的開支,那麼在中油得以擴大其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油價漲幅其實是可以減半算的。未來,更應以開放租用中油的儲油庫與運銷等設施的方式,儘速讓外國油商進入臺灣市場參與競爭。
惟有更積極的開放與大氣魄的政策規畫,才能引領台灣的產業升級,我們也以此一建言來期許新的行政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