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近宣布將維持利率不變,並指出如此的作為,仍可協助經濟成長!在此政爭助長經濟惡化的今日,鬱悶的人民當然會想要問,央行難道不該幫忙拼經濟嗎?
「金融穩定」非當務之急
雖然,「促進經濟成長」是央行的三大政策目標之一,但是過去幾年以來,央行的貨幣政策主軸始終是「金融穩定」。在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所得倒退的困境中,人民對政策優先順序的期待,當然就是可支配所得的增加。金融穩定或許讓為政者念茲在茲,但顯然無法解決燃眉之急,怎會是當前人民的迫切需要?
各國央行都在拼經濟
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央銀行,目前主要作為都在拼經濟,而不是在求穩定!美國聯準會從2008年以來推出的量化寬鬆,其首要目的即在於刺激經濟,並以失業率水準作為其成效之指標。在實施了四輪量化寬鬆後,美國的失業率從2009年近10%的水準,降到了2013年9月的7.3%,因此預期量化寬鬆會在年底退場。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是這個貨幣政策的大功臣,沒有這麼勇敢大度貨幣政策,美國經濟不可能這麼快復甦。這種政策成效,難道不正是台灣人民引頸企盼的嗎?
日本的經濟停滯了20年,在安倍首相上台之後,日本央行也配合實施積極性的貨幣政策,目標當然是刺激經濟,而不是為要金融的穩定。日銀採取的是「大膽的金融政策」,除了在市場上無限量買進金融資產之外,最近在金融政策決定會議上,更大膽宣誓要在2014年底之前,把日本的基礎貨幣總額翻一倍。或許有人會說,日本是因為經濟太糟,才會被迫採取如此強烈又激進的貨幣政策。我們不禁要自問,台灣的經濟要糟到什麼程度,才能讓我們看到這麼讓人民覺得有希望的政策呢?
英國的央行-英格蘭銀行,在2013年8月發表了最新的「前瞻性貨幣政策綱領」,明訂以7%以下的失業率為政策目標。南韓央行從2012年底開始,將貨幣政策的目標,由維持物價穩定,轉向促進經濟成長。台灣央行常以韓圓的匯率的動向,作為新台幣匯率政策的依據,但是這種看似聰明的「阻升不阻貶」做法,始終未能契合提升實質所得、降低失業率的基本人民需求!
如果「A」能當飯吃多好
我國央行的績效評價,近十年來可說是居高不下,總是超越美、日、歐各央行,在國內外一時傳為美談。然而,這樣的好評,還有待轉換成人民「有感」的經濟果實。從世界各國央行的現況可以斷定,脫離經濟困境在當前應是我國央行的當務之急,央行也該為全民負起拼經濟的重擔。尤其是在現行的體制下,央行不受內閣更換、甚至政黨輪替的影響,如此高評價又兼具連續與穩定性的財經單位,絕對應該在經濟表現上肩負更多的重任。
究竟央行應不應該仿效美、日、英各國,以量化寬鬆來刺激經濟?以央行的政策智慧,不難解決這個問題。重點在於,央行應該像經濟部或經建會一樣,以全民的經濟福祉為其政策抱負,那麼央行拼經濟的成績單,一定會比各國央行更為亮麗!
(本文刊找載於102年9月30日經濟日報,原標題為「央行快拉弓,幫忙拼經濟」)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