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日本政府於2012年9月正式實施釣魚台列嶼國有化的政策後,東海局勢從此動盪不安,雖未有戰事的煙硝味,但中國大陸與日本之間的外交戰至今仍持續。預期短時間內很難落幕。
當時的野田內閣錯估東亞局勢,以為由官方出手購買,就可降低極右派政客石原慎太郎藉此敏感議題主打右翼愛國主義的狂妄氣焰,也能緩和鄰國(當然包括中華民國)的抗議。殊不知,野田政府此舉「安內攘外」的政策徹底失敗,對內不僅無法解決日本國內日益高漲的軍國主義復辟呼聲,對外甚至引起中華民國政府及中國大陸的嚴正抗議及抵制,可說是壓垮野田內閣、最終交出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引發區域緊張情勢的發展結果之一,就是打著「捍衛釣魚台主權」的安倍晉三,率領自民黨重新執政。安倍晉三除了延續其強硬的大日本主義立場外,更進一步地意圖推動一系列所謂的「正常國家」政策,包括竄改侵華史實、否認日本軍隊在東亞地區的殘忍暴行、參拜供有日本二次大戰一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等,種種言行最後都激怒了鄰國,連
美國駐日大使都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表示遺憾」。安倍晉三甚至想修改日本現行的「和平憲法」,重新恢復日本對其他國家的「宣戰權」,且提升自衛隊的位階為國防軍。至此,美國政府終於忍無可忍,以多方管道向安倍表達不滿情緒,而許多美國學者亦要求
歐巴馬政府應公開宣示「美國的承諾絕非空白支票」,否則任令事態發展下去,恐會釀成無法收拾的禍事。
觀察安倍內閣的東亞政策,其實有跡可尋,最主要因素就是日本一方面不滿於美國在釣魚台議題上的漠不關心態度,擔心倘若真的與中國大陸發生戰端,美國可能收手,故意圖以強硬態度逼迫美國選邊。另一方面,就是日本擔心中國大陸隨著經濟實力發展,其綜合國力也隨之升高,將來可能會主導東亞、甚至是亞洲事務,這是自視甚高的日本政客無法容忍的結局,故想先發制人,進而掌控整個東亞情勢。
為了反制日本的一連串政策,中國大陸也不甘示弱,除了公開展示大陸第一艘航空母艦的成軍禮外,也陸續向國際展示解放軍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想藉此嚇阻日本的莽撞。此外,中國大陸國防部亦於2013年11月正式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震驚國際社會。除了中華民國表達嚴正關切外,美國及日本第一時間皆表示不願承認,美國甚至派出B-52重轟炸機通過該識別區。不過,美國政府稍後也通知該國民航公司,應比照國際慣例向中國大陸提交通報飛航計畫,顯見美國已經默認。
以目前的東亞情勢發展來看,中國大陸與日本發生真正戰端的可能性很低,畢竟兩國皆不願走到這一步,況且世界第二及第三大經濟體的戰爭,將可能把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拖下水,那對世界經貿發展、東亞區域安全等,將會造成多麼嚴重的衝擊,亦將會是人類歷史的最大悲劇。不過,中國大陸與日本在東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無法完全排除,故亟需有個具有可行性的和平倡議供相關各方參考。
有鑑於東海的緊張情勢持續升高,
馬英九總統早於2012年8月就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能(1)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行動;(2)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3)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4)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及(5)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中華民國本身是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的相關利益者,不過為了維護區域安全及穩定的重大共同利益為出發點,提出要求相關各方能共同合作的和平倡議。這是符合中華民國一貫追求和平的立國精神,相信也是各國的基本立場。
為了突顯此議題的重要性,馬總統再度於日前舉行的「東亞和平與安全」國際研討會中,重申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主張各國應(1)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議;(2)協商解決防空識別區重疊問題;和(3)多邊協商制訂東海行為準則。此外,也針對東海空域爭議,呼籲各方要自我克制,避免誤判。
各國其實可從觀察中華民國政府的和平倡議內容發現,這些訴求完全不是單單以中華民國的私利為基點,而是希望各國能相互諒解、正視衝突不斷升高的危機、拋開惡性競爭以共謀區域和平發展。
對照日本的激進作法及中國大陸的反制言行,各國其實應可體會馬總統談話的重要性和及時性,畢竟倘若放任東亞情勢繼續失控而引發軍事衝突,不論波及面大小,都將使得該區域的平凡人民受害,連世界的政經發展都將陷入不可預知的未來。
這是
台灣改善
兩岸關係、大幅度降低台海緊張僵局以來的另一貢獻。這五年多來,世界各國無不肯定馬政府對促進東亞區域合作、和平穩定發展的各項努力,也認為台灣海峽已經不再是東亞彈藥庫了。這是馬政府對國家、亞太地區、甚至是全球安全的積極貢獻,相信定能贏得國際友人的支持。
或許是出於擔憂中國大陸將成為區域強權的預先準備,又或許是出於民族大義而表現的仇日情感,日本及中國大陸皆應有「退一步方為上策」的心理準備。倘若雙方皆有盡快解決爭議的共識,何不參考馬總統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邀請相關各方共謀解決之道。
各國領導人應有個體認,那就是衝突或對峙絕非常態,只會拖累雙方的政治穩定和經濟交流,甚至會深化彼此的民族仇恨。馬政府已經為各國點出方向,端賴大家是否願意以大局為重,開創東亞區域的永久和平環境。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103.03.01 中央日報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