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民主國家裡,在野黨對執政黨的政策吹毛求疵是天經地義的職責,有時以稍不理性的作法來凸顯政策錯誤,一般說來尚可容忍。然而,如果長期以非理性、甚至是暴力手段來阻撓議事進行及破壞國會秩序的話,那就是在野黨的民主信仰問題了。
根據
國民黨的統計,
民進黨立院黨團在本會期就曾佔領主席台達41次,企圖阻撓多項法案的審查。種種脫序表現,國人皆看在眼裡,難怪立法院會被國人視為國家亂源之一,而立法委員打群架的畫面也常常成了外國媒體取笑的材料。更令人難過的是,中華民國原本是全球華人社會唯一的民主典範,也是我們足以影響中國大陸進行民主改革的軟實力展現,爾今卻成了世人笑柄,豈不令人扼腕。試問,難道這20多年的努力,只能淪為政客們的遊戲場?
更令人遺憾的是,剛接任民進黨主席一職的
蔡英文日前表示,「民進黨是國會少數,所以必須要用比較有『力』的方法,阻擋法案強行通過。」換句話說,只要民進黨是國會少數,霸佔主席台的鬧劇是不會停止的。蔡英文的說法不僅是為民進黨立院黨團的非民主行為開脫,也等於是暗示了未來的立法院將不可能平靜,因為她這番話等於給了 綠營立委一道護身符。
單以蔡英文的評論就看出她民主素養的低落,甚至還隱藏著「擋我者亡」的獨裁心態。倘若她真的成為總統,將會是災難的開始。
首先,是那個民主國家,可長期容忍在野黨使用非理性的佔領主席台手段來爭取選民支持,導致國家
競爭力衰退?
就拿蔡英文曾留學的英國為例。她於1984年獲得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前一年的英國大選結果,柴契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以397席擊敗第二大黨工黨的209席,兩黨席次差距比前次大選擴大到188席。甚至工黨要等到1997年才有機會重返執政,前後相隔18年。在柴契爾主政期間,保守黨政府推出一些政策引發民怨,甚至有大規模遊行示威來逼迫政府讓步,但這段期間工黨膽敢以少數黨為由、強佔議長席來阻撓議事進行嗎?
我們相信基本的民主規則是相通的,以身為英美名校校友為榮的蔡英文主席,不應當這麼健忘吧!
再者,是那個民主國家會容忍「黑箱作業」的朝野協商來處理法案審查?民進黨不敢以選舉結果作為民意依據,反倒想藉由「密室政治」來搓湯圓,還威脅不讓綠營不支持的任何法案過關,等於視多數選民的投票結果於無物,那選舉還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說,民主機制就是以「數人頭」替代「拳頭」的文明展現,那多數黨主導議事程序及動用投票方式決定法案通過與否的運作模式,就應當是最符合「責任政治」原則的民主規範。可嘆的是,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卻是最會行使「暴力」及不尊重多數的政黨。
最後,蔡主席聲稱是因為執政的國民黨執意要通過會傷害
台灣產業的法案,所以民進黨才必須要比較用「力」來阻擋法案。何謂傷害台灣產業的法案?蔡主席不該以模糊的藉口來掩飾非理性行為。
其實,自從
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以來,就希望能儘速雙邊的四大協議的完成,來建構
兩岸經貿自由化的進程,這包括「兩岸投保協議」、「兩岸
服貿協議」、「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及「兩岸爭端解決機制協議」,兩岸已經完成其中兩項的簽署。
回顧當年,在兩岸洽談ECFA時,恰好也是蔡英文首度擔任民進黨主席的時間。她不但帶領街頭抗爭、而有了「暴力英」的封號。她更公開污衊ECFA是「糖衣毒藥」、「傾中賣台」條款。然而,為了角逐總統大位,她不惜在選前公開承諾將「全盤接受前朝政策,包括ECFA。」如此前後矛盾、立場反覆,又提出一個連同黨同志都看不懂的空洞「台灣共識」,也難怪媒體會以「空心蔡」來形容她的兩岸政策。
要知道,這絕不是執政黨所給的稱號,而是國人的一般印象,甚至連關心台海事務的
美國官員對她「台灣共識」的內容都一頭霧水,更不用說如何說服國人了。對蔡英文來說,更迫切的問題應該是如何解決她一貫「打太極」的回應方式,而提出具體可行、且符合憲法及國家利益的兩岸說帖,否則「最後一哩路」很可能成了她永遠跨不過的鴻溝。
如果說,蔡英文真的想讓自己成為2016年
總統大選的選項之一,就當從改變民進黨的黨內文化做起,嚴格要求立委及其他從政者改採服從民主規範的問政態度,從改善台灣的民主生態做起,爭取國人的信任,否則台灣的民主夢魘不會停止,也不可能成為國人得以向世人證明的民主成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103.06.03 中央日報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