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局與台北市政府新聞處因對法令認定角度不同而各持其理、相互辯駁,我們無從置喙,不過,卻可以在這些爭議中,略加梳理,由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有線電視的社會功能以及何以要實施分級付費?又消費者付費的動機是甚麼?
原本,閱聽大眾對於無線電視所賦予的社會責任是較高的,因為無線電視使用具有稀有性的公共頻率。但台灣在有線電視線路建置完畢後,一般消費者都是透過有線電視訊號傳送系統收看無線電視,因此在競爭上,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幾乎立於同一基礎上,甚至障礙更多,也因此造成其節目品質逐漸下滑。從收看有線電視需另外付費的角度來看,有線電視節目的品質應該相對提高,才能吸引觀眾的青睞,但台灣的有線電視業者經營艱辛,提高自製率,提升節目品質亦有其困難性,遂而造成節目水準不一,有些甚至是濫竽充數。因此,現階段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可說都面臨品質提昇的瓶頸。
從戲劇節目來看,民視所推出的「飛龍在天」,曾經引起台灣的收視風潮,但不可免俗的,其餘各家電視台的製作單位在飛龍的成功經驗後,必然會跟進同類型的節目,直到將此類型的節目「做爛」後才罷手。從過去的「瓊瑤」系列、「包青天」系列、「本土劇」系列中都可看到一定的模式。
綜藝節目也是如此,整人、搞笑,甚至情色談話內容,千篇一律地在過去的十年中一再重演。在商業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下,製作低俗的節目換取表象的高收視率,而擠壓優質、知性的節目令其不得不退出市場,閱聽大眾在沒有選擇下也只好被強迫餵食。
看看電影頻道,隨著國片市場的不景氣,國片台放映的都是過時的舊片,且一播再播,而放映外來影片的頻道,選片標準耐人尋味,重複率也相當高。
再從製作的角度切入,低成本與急就章的製作方式,不但使節目難以外銷賺取收入以為挹助,連台灣本地的觀眾都看不下去。這樣的結果,導致缺乏信心的業者大量引進國外的影片。於是乎繼哈日風之後,哈韓風已悄然吹遍全台。
以韓片「情定大飯店」為例,其精緻的編劇手法,已有跟上日本製作的水準,又如近日重播的「楚留香」,早在八○年代初就風靡全台,如今老片重演,依舊創下高收視率。不提升自製能力,卻無限制引進外片,讓台灣的觀眾接受大量外國的文化與價值觀,政府與業者豈能不加以深思!
收視率的數字到底反映出啥來?許多的高級知識份子,有感於節目品質的低俗,已教育其子女不宜再收看電視節目。就一般民眾來說,八十多個頻道在遙控器上隨意選取,內容低俗且幾乎千篇一律,不但無線電視如此,有線電視亦然,消費者何以要付費收看?目前月付的六百元,卻經常看一堆低俗的節目,實在是太貴了!一味倡言依收視的需要來收費,卻未改善節目品質,難道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嗎?
收看電視早已成為一般民眾主要的娛樂方式,同時大部分的民眾透過電視來理解現實的環境,若電視的內容不適,受損的可說是全體國民。
若政府部門及業者不思改善節目品質,改變收費制度並不會為業者來更多的收益,更遑論保障消費權益,徒從法律條文的細瑣處爭論不休,無異緣木求魚。事實上,許多收視戶都在同質化、低俗化的頻道或節目中不情願地勉力挑選節目收看,對於所謂為「收視戶爭取權益」的這些爭論,是一點也不關心,也不感到受惠的。
總而言之,改善節目品質後再談分級付費,消費者才會付得心甘情願。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