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與醫藥行政作為相關的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嚴肅深究之處。
話說:衛生福利部訂定有傳統中藥業者的落日條款,僅1993年2月5日之前合法經營中藥房的業者,才能繼續中藥材販賣業務,即使2019年之際,衛福部再增加進入中藥販售領域的方便途徑,也就是說,係可透過藥學系訓練系統進到中藥行業,但是,中藥行的經營人才仍然出現快速凋零趨勢,這也直接顯現全台中藥商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60幾歲,至於,中藥行家數更是從2005年的超過1萬3,000多家,掉落至2023年的僅剩7,637家,對此,為了避免中藥產業失去專業人才所造成的發展性危機,衛福部中醫藥司規劃未來修滿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相關34學分並有1年的從業經驗,便可放寬經營中藥行,此一構思卻來引來藥師協會的反彈,直指恐將會漠視民眾的用藥安全及其欠缺中藥的長遠發展計畫,無疑地,擺盪於醫藥行政及其藥事實務之間的多方糾結,是有進一步廓清之必要。
誠然,『重西醫、輕中醫』的醫學專業教育原則,這也讓包括西醫、中醫、漢醫、藏醫抑或是民俗療法,欠缺各自典範建構的多元交流對話;連帶地,扣緊以西醫為主、為重、為要所關乎到權控關係的霸權、霸道、霸凌諸多行徑,當代
台灣的醫療生態,早已是亂象叢生於忘卻行醫救人的初心。冀此,在這裡的思索真義斷然不在於基層藥師的抗議反彈,而是如何就其從醫療產業生態、醫治問題需求、醫病資源盤點,到以國人健康為先的身心健康維護模式,據以進行最適診療醫護模式的根本反思,以此觀之,因為人才的凋零,致使中藥行面臨到生存危機,這早已是一項預期中的演進後果,更精準的話,若果未能痛定思痛進行包括中醫、西醫、藥師、中藥師之於各項結構性限制的解構、重構和新構,那麼,要走入歷史的,又豈止於中藥行的相繼關門,更為嚴重且嚴肅的更是讓國人欠缺多元就醫模式的不同選項,此一強弩之末的發展性危機,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考察針砭之處。
至於,藥師團體持以的反對說詞,主要的訴求乃是強調中藥是一種藥類,因此,只有藥師才能進行調劑,藉此為民眾進行用藥的安全把關,再則,藥師皆有修習中藥學分,若是健保給付能夠擴及到中藥藥物,基層藥師自當責無旁貸以進行調劑,如此般的說詞,一方面過於突顯健保給付的保健因子,再則,斷然忽略中醫、中藥的藥劑調配背後,實有其涵蓋從藥商、中醫師到中藥師以迄於從採購、種植到炮製之類的特殊生態鏈環境,甚或逕自於修習中藥學分便可從事中醫就診的藥劑調配,這部分恐有將複雜問題予於特定、單一化之嫌,背後所隱含我執、專斷的認知基模,才是讓不同典範建構之醫藥領域範疇,無法困難以推動和合協力的癥結所在。
最後,包括中醫、中藥及其多元醫療模式之於從發展政策到專業養成、從體制科班到結業學分、從學理學派到師徒實務、從診間到藥房、從採購到販賣、從西醫師到中醫師、從藥劑師到中藥師、從產業到行業、從職業到從業等盤根糾結的脫序亂象,早已喪失進行多元醫藥典範之於社群建構及其理性對話的統整先機,這方面更是可以從全台唯一中藥專業系所之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窺見一、二,此一欠缺跨典範之相容、移轉、再建構的專業反思,更是醫藥典範難以翻身的困境所在,況且還有如何有效捍衛病患最佳利益的基本關懷旨趣。
(本文曾刊登於113.10.14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