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mlico Badger https://flic.kr/p/4osLty)
歷經一番波折,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今天終於進入調漲基本工資的實質討論。看來上意已決,基本工資不可能不調;若是為照顧弱勢
勞工,建議基本工資月薪可微調,但時薪則應大幅調整。
企業獲利的大餅若沒有變大,調高基本工資月薪,無法帶動勞工整體薪資成長。基本工資雖調高了,但有些雇主會將分紅、年終獎金減少,該名員工所得到的整體薪資還不會顯著成長。換言之,經常性薪資增加了,非經常性薪資可能會減少,這兩者一直就存在翹翹板或槓桿關係。
若是從照顧弱勢勞工的立場,大幅調高基本工資時薪可能較為實際。以時薪計算工資,多為服務業的部分工時型態,隨著物價上漲,部分工時者可支配所得受到壓縮,生活受到較大衝擊。而近兩年對於基本工資調整,月薪和時薪本來就是呈現脫勾之勢;時薪調幅大於月薪,就是為了照顧時薪的弱勢勞工。
近來政府希望帶動企業員工加薪,調高基本工資月薪只是其中的一項工具,且實質效果有限。事實上政府有更好的政策工具來帶動企業加薪,可以從長計議,透過修改勞基法達成,效果也會更好,而不是只寄望基本工資的調整。例如,調高加班加乘給付,若能夠提高加乘倍數,可以讓願意加班勞工能夠多獲得到一些薪水。而目前很多勞工加班,只能換補休,換補休又不一定能休假,禁止以補休代替加班費給付,再加上提高加班費加乘給付標準,或可以讓勞工名目薪資提高。
又如,將加薪與外勞配額掛勾也是一個方法。願給員工加薪的企業,外勞配額可以拿到多一點;有獲利卻不給員工加薪,配額就不變或甚至減少。總而言之,要引導企業加薪,相較於調整基本工資月薪,政府手上有更有效的政策工具。
台灣勞工長期
低薪、雇主未將經濟發展成果拿出來與勞工分享,真正關鍵在於台灣工會太弱,無法有強大力量與資方協商。正因為如此,政府才會積極介入員工薪資調整。但當政府強力介入勞工薪資,不僅要清楚思考哪些是要保障的弱勢勞工,那些勞工的所得是相對偏低;更要思考,還有當政府介入太深時,是否會影響市場發展與運作等?
在先進國家,政府要介入勞動市場,都會先將勞資雙方都找來,若是要求資方做出一些配合,政府也會提出一些誘因以滿足資方需求。因為如果政府介入過深,例如,將基本工資調得太高又沒有配套措施,就會導致企業經營面臨困難,被迫關廠、外移。
正因為大幅調高基本工資月薪,並不會帶動員工整體薪資成長,因此建議宜審慎,即便要調,也是微調。但適用基本工資時薪,多為服務業、部分工時者,是弱勢中的弱勢,時薪可以大幅調整;不過,調高時薪後,服務業必將薪資成本反映在售價上,會造成物價上漲。薪資調高,刺激消費,物價上漲,這是必然的結果。
此外,這次政府為主導基本工資調升,不惜推翻去年共識決議,因而造成資方抵制,這將會影響資方團體對政府的信任與信心。在此之後,政府必須修補與資方團體互信,未來政府作為必須更謹慎,在勞資協商共識下,有決議,就必須遵守決議,即便要推翻決議,也必須事前溝通,讓勞、資、政三方互信能夠長遠走得下去。
(本文曾刊登於2014/08/29經濟日報名家觀點,由記者江睿智整理並經成之約教授修訂)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