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底選舉的腳步逼近,各政黨提名的區域候選人多已就位。接下來就是準備選拔不分區的候選人,因此,本文擬就選拔不分區候選人的戰略意涵,加以分析,以供所有政黨參考。
顧名思義,「全國不分區立委」與區域立委,在本質上原就是有區分的。區域立委是從選區中產生,代表的是地區的利益。而「全國不分區立委」則應該是代表全國性的利益,換言之,在制訂政策或法案時應該多思考國家利益。國會中如果有一群人能代表選區利益,而另一群人則為國家利益把關,如此,政策或法案才能保持平衡,兼顧各方利益。因此,「全國不分區立委」的選拔標準,自應和區域立委的提名標準有所區分。
一個好的「全國不分區立委」,應該有全國性的視野或經驗,在「全球化」呼聲甚囂塵上之際,如能有國際化的眼界更加。此外,國會是審議法案或決定重大政策的場域,隨著政治越來越專業化之際,如果不分區立委能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對於國會走向專業化,必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從戰略的觀點看,「全國不分區立委」對一個政黨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
首先,不分區立委代表政黨的形象:「全國不分區立委」是政黨挑選出來的,是代表政黨的門面,也決定了政黨形象的好壞。由於「不分區代表」的這種「政黨代表性」,其形象好壞常影響選民的投票態度。選民常因為不滿意「不分區代表」的名單,而不願在區域選舉中支持某一政黨。因此,政黨應慎擇其「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其次,「不分區立委」是政黨甄拔人才的重要管道:政黨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為國甄拔人才。選舉是民主政治中甄拔人才的重要管道,在區域選舉中,政黨必須按實力原則來提名,對於候選人品質也許無法全然管制,但「不分區候選人」則完全由政黨選拔,此時,政黨應有甄拔和培養人才的戰略思考,在「人才競爭」的環境中,將全黨菁英列名於名單中,讓選民知道,政黨提供何種人才為民服務,選民是否安心將國家政治領導交給這些人才手中。
從培養人才的觀點看,一個政黨能否永續發展,就在於其人才培養能否源源不斷。「不分區立委」可以是未來政黨執政時政務官的來源,也可以是未來區域選舉時的預備人才,因此,「不分區立委」原則上應只擔任一屆,經過培養一屆後,下一屆就應該參與選戰,才不會失去培養人才的目的。
第三,「不分區立委」是政黨政策辯護的戰士:國會議員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辯論,尤其是政策辯論,無論是在議場中,或是在媒體的叩應節目中,如果缺乏能言善道、具有專業知識和說服能力的國會議員,不但無法以理服人,而且對政黨的整體形象也無法產生提升的作用。
國民黨執政數十年,號稱「人才濟濟」,可是,在下野後,才發現過去十餘年培養的人才,許多人不願戰或不敢戰,也有許多人不能辯或不擅辯,於是,民眾不禁要問:國民黨人才何在?從未來「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中,民眾當可看出國民黨是否具有新時代的新思維。希望國民黨不要讓所有對她仍有期待的人失望,希望「不分區名單」不再是派系分贓、或籠絡妥協的產品。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0.8.17中華日報第二版國政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