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美中台三邊激盪下的兩岸關係

美中台三邊激盪下的兩岸關係

國政研究 國安

作者: 高孔廉 鄧岱賢 ( 2008年9月30日 16:38)
關鍵字:美中台關係 兩岸關係 台美互信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Underbar dk Wikimedia Commons)

摘要

台灣而言,無論是國內或國際、政治或經濟,兩岸關係都是一個重要議題,攸關台灣的生存發展。然而每到選舉,民進黨就操弄兩岸議題,製造統獨對立,撕裂族群,以攫取其一人及一黨的政治利益,犧牲台灣利益及台美互信均在所不惜。本文回顧美中台三邊激盪下的兩岸關係,美國的政策是基於台灣關係法及三項公報的「一中政策」,希望兩岸和平解決,不要製造事端,骨子裡是從美國利益出發,不希望兩岸統一,出現一個強大中國。

中共態度從過去強硬的血洗解放台灣,已轉到「和平統一」,並由「促統」改為「反獨」為主,不排除以非和平手段對付台獨分裂。台灣原堅持「憲法一中」的政策,但民進黨執政後,則朝台獨逐漸邁進,「一邊一國」、「正名制憲」、「公投入聯」等,使兩岸關係呈現空前緊張。

二○○七年的兩岸民間交流相當熱絡,依大陸最近公佈的統計數字,台灣赴大陸為四百六十二萬七千餘人次,大陸赴台灣約二十三萬人次,兩岸貿易為一千二百四十四億餘美金,台灣順差達到七百七十五億餘美元。

美國對台灣「入聯公投」一開始就反對,且發言層次及用詞愈來愈強,認為公投是「不必且不利的」,是在「玩法律」,但陳水扁政府不為所動,深深影響台美互信。

二○○七年七月中共召開十七大,胡錦濤權力基礎更臻穩固,其工作報告中對台政策仍延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並首次納入「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但軍方國防部長曹剛川在八月一日建軍節及十一月接見美國國防部長時,兩次指出台獨是「重大事變」。依據「反分裂法」,這是中共發動非和平方式的條件,展現其強硬的一面。

展望二○○八年,美國有總統大選,當然不願見到台海衝突,不論民主黨或共和黨獲勝,恐均會更「親中」。中共將在八月舉辦奧運,雖然希望台海和平穩定,但絕不會對「台獨」坐視不理,台灣方面有立委及總統選舉及「入聯公投」,均將成為影響兩岸關係之重大變數。

兩岸唯有維持和平、穩定、發展的關係才是台灣的生存發展之道。所以,擱置兩岸政治爭議、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經貿發展是當前台灣應該走的方向。

關鍵字:兩岸關係、美中台關係、入聯公投、台美互信

壹、前言

兩岸關係是台灣向前發展的關鍵因素,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舉例而言,在國際政治空間方面,兩岸關係若持續緊張對立,台灣不但國際政治組織無法加入,如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就連聯合國下之非政治性組織,如世界銀行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等,也不可能加入,對台灣生存發展有極大損害。

在國際經濟合作方面,雖然台灣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但如果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對立,世界方興未艾的其他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及自由貿易區,如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自由貿易區或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ASEAN+1)等,也會因中共強力反對而無法加入,甚至尋求與台灣經貿關係密切的美國、日本、歐盟、新加坡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也會障礙重重,結果會導致台灣經濟被國際經濟社會所邊緣化。

在國內政治方面,台灣內部因為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看法不同而形成統、獨爭議,在政治人物選舉考量的操弄下,這些爭議愈演愈烈,不但造成藍綠板塊,朝野對立,進而撕裂族群。然而台灣目前並無統獨條件,朝野集中人力、物力在這個問題上打轉,只會造成台灣政治不安定。

在國內經濟發展方面,台灣近年來對大陸產生大量貿易順差,成為台灣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之一,依據大陸統計,台灣有超過七萬個投資項目 在大陸,延續許多傳統產業的生存發展,對台灣母公司貢獻良多,另有為數眾多的台商及眷屬在大陸生活,兩岸關係若是緊張對立,不但台灣經濟成長受到衝擊,連帶在大陸經營的台商及眷屬也會受到影響。

兩岸關係除對台灣向前發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外,也對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有重要影響性,甚至牽動美國與中共的關係。美國一直對兩岸關係發展扮演重要角色,將兩岸關係界定在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和平解決的大架構下發展,避免兩岸有擦槍走火事件發生。而中共則是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為對台政策的指導原則,反對台獨且不排除以非和平手段對付台獨分裂祖國的行徑。在台灣則是對於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有統、獨及維持現狀的不同看法,部份獨派人士有利用中國大陸主辦二○○八年奧運的時機,採取激烈動作的想法。由於美中台三方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看法有所不同,因此,二○○八年的兩岸關係勢必在三邊關係激盪下發展。

有關未來年兩岸關係的展望,本文首先從政治、國際、經濟、民間等各方面回顧二○○七年的兩岸關係實際發展狀況;其次是由國際大環境、美國的政策來看兩岸關係。第三是分析中共十七大之後的對台政策走向;第四,是說明民進黨政府推動的台獨政策以及其所造成的影響;第五,是綜合分析世界潮流及國際大環境後,台灣對兩岸關係應有的態度及未來兩岸關係應有之發展方向;第六是分析美中台三方的國內情勢藉以說明兩岸關係的未來展望;最後是本文結語。

貳、二○○七年兩岸關係的回顧

二○○七年的兩岸關係依舊是延續前幾年發展狀況,在政治面呈現緊張狀態,民間交流則是呈現熱絡,在經濟面則是呈現互利互惠局面,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政治面:緊張狀態

繼陳水扁總統前幾年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公投制憲」、「正名 」、「中華民國的四階段論 」、「終止國統會及國統綱領 」等訴求之後,從二○○六年底開始,陳總統再提出「台灣獨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正常國家決議文」、並準備「入聯公投」,綁總統大選等政治主張,同時將國營事業及外館「正名」。這些主張及政策被中國大陸認為是在推動「台獨」分裂活動 ,而使兩岸關係呈現空前的緊張狀態。舉其犖犖大者:

1.二○○六年十二月一日,陳總統在台北賓館宴請世界台灣人大會代表時,面對台下多位獨派代表,竟然喊出「台灣國」的口號 。」

2.二○○六年十二月五日,陳總統表示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他說「對於我國加入聯合國的方式,如果持續以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或是中華民國(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將會陷入一個中國代表權之爭,我們絕對不爭一個中國代表權,『一個中國』就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去代表,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權利代表台灣,也沒有權利代表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陳總統並說:「若要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應以總統名義、外交部名義或是透過友邦提案,他期盼友邦國家能提供建言與指教 」。

3.二○○七年一月,將「中正國際機場」改名「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接下來陸續將國營事業「中華郵政」改名為「台灣郵政」、中船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油改名為「台灣中油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為,進而還要將駐外館處、各縣市的路名更改等 。

4.二○○七年六月底,民進黨提出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被公投審議委員會否決,七月初民進黨向行政院訴願委員會提出訴願案,七月十二日行政院訴願會作成「撤銷原處分,訴願人公民投票提案認定合於規定」決議。對此國民黨團批評,訴願會依法只能撤銷原處分,但訴願會卻逕自認定這個公投案成立,明顯違法瀆職 。

5.二○○七年,十八日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申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遭退回拒絕受理,二十七日陳總統再度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安理會輪值主席王光亞,強調聯合國秘書處無權篩選新會員入會案,要求聯合國秘書處重新考慮處理我國申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一案 。

6.二○○七年九月十日,陳總統在總統府透過視訊方式以台語對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第卅四屆年會發表談話強調「就是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制憲、台灣要加入聯合國,台灣要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正常國家 」。

7.二○○七年九月三十日,民進黨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決議文中提到「早日完成台灣正名﹐制定新憲法﹐在適當時機舉行公民投票﹐以彰顯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 。」

以上陳總統及民進黨提出的政治主張,大陸當局均提出強烈批判,同時大陸當局亦以實際行動來對付,例如,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指出,台灣當局出於一黨一己之私,以「台獨」意識形態,搞所謂的「正名」活動,傷害最大的是台灣企業和民眾;又如,針對台灣郵政公司在信件蓋上「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戳印,大陸當局認為是公然利用郵政進行「台獨」宣傳而將信件退回,這些回應均使兩岸關係呈現緊張狀態。

至於美國,則是同樣反對民進黨政府推動的「正名」、「入聯公投」等訴求,例如,美國國務院在聽到民進黨政府要將國營事業改名後由國務院發言人Sean McCormack提出回應:「我們不支持台灣當局所採行有可能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或趨向獨立的行政措施,例如,美國不支持台灣當局管轄之實體改名 」。

由大陸及美國的反應可知,不論陳總統及民進黨提出的主張陳義有多高,理想多宏遠,其所造成的結果很明顯是危及兩岸關係及損害台美互信,對台灣未來發展絕對有負面的影響。

在兩岸政策面,民進黨實際執行的大陸政策是反反覆覆,不但欺騙台灣人民,亦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諸如:

甲、「九二共識

陳總統二○○○年先是承認「九二共識」,後來卻提出「九二精神」,二○○一年之立委選舉卻又說「九二共識」是消滅中華民國,出賣台灣,二○○四則又更改變為「九二香港基礎」代替,與「未來一中」來與大陸談判。然而直到今天,兩岸間的對話基礎及溝通管道仍未建立。

乙、「四不一沒有」

兩千年陳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就兩岸關係說:「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然而,陳總統在選舉場合立刻轉到高喊台灣「正名制憲」,吸引基本教義派支持。二○○三年底說「若是中共繼續擴軍:四不一沒有,真的不存在了」,但二○○五年二月又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重申「四不一沒有」的共識 。

時隔不到一年,二○○六年初陳總統又自毀「一沒有」承諾,提出「廢統」主張,並在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簽署公文,正式「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經美方關切,此舉會造成兩岸關係緊張,但陳總統不為所動,幾經來回,陳總統改用英文「Cease」字眼及中文「終止」,告訴美方暫時中止,對台灣民眾卻說等於廢除,玩兩面手法,不但嚴重影響台美互信,也製造兩岸關係緊張,傷害人民利益。

丙、台獨立場

二○○五年三月一日陳總統在歐洲會議視訊演說中承認:「在其內任將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他做不到,不能騙自己,也不能騙別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他還說「李登輝前總統過去十二年任期沒做到,相信縱使今天總統給他做,他也做不到」。然而每到選舉,陳總統又高舉公投、正名、制憲等走向台獨的大旗,甚至說出「中華民國是什麼碗糕?」,意圖消滅中華民國,並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丁、 政策欺騙

二○○四年五月二十日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說:「願意邀集朝野政黨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凝聚朝野的智慧與全民的共識,擬定『兩岸和平發展綱領』,共同策進兩岸和平穩定、永續發展的新關係。」來回應大陸「五一七聲明」,然而三年多已過去,所謂委員會或綱領迄無蹤影。

民進黨政府其他政策跳票的例子還有兩岸直航及兩岸經貿。二○○三年八月十四日陳總統開出政策支票,提出兩岸直航「三個階段」時程表:「第一階段是準備,兩岸應務實面對貨運便捷化措施;第二階段是協商,在二○○四年大選後展開兩岸直航談判;第三階段是實現,明年年底前應可循序推動落實直航。」如今兩岸連海基、海協兩會制度性的對話管道都還未恢復、政府「複委託」的民間機構協商機制亦未建立,遑論是兩岸直航的實現,兩岸直航支票跳票。在兩岸經貿方面,二○○六年元旦陳總統元旦講話推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完全推翻二○○一年八月政府召開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共識 。

二、民間交流:熱絡且緩和兩岸

雖然兩岸關係在政治面走向緊張狀態,但台灣民間與大陸往來卻相當熱絡。在兩岸人民往來方面,二○○六年一共有441萬餘人次赴大陸旅遊,比去年同期增加7.40%,二○○七年上半年又成長了7.94%,累計至二○○七年七月,一共有4,512萬餘人次赴大陸旅遊 ;在大陸居民來台方面,二○○六年共有24萬餘人次來台,成長率40.58%,截至二○○七年七月止,共有174萬餘人次來台 。

在兩岸其他往來方面,自一九八八年兩岸開始通信以來,截至二○○年七月止,兩岸一共往來二億八千九百多萬信件;一共打了四十三億多通電話,超過一百四十二億多分鐘;對中國大陸匯出款項超過四千三百三十九億美元;自大陸匯入款項超過二千二百四十億美元 。

表一:兩岸民間交流,單位:人次;人次;百萬封;美元;美元;億通;億分鐘

年度

台灣赴陸

大陸來台

郵件往來

台匯至陸

陸匯來台

通話數

時間

2002

3,660,565(6.40)

154,770(15.51)

16.27

135.96

(--)

48.46

(--)

3.83

12.32

2003

2,730,891(-25.40)

134,811(-12.90)

17.97

395.96(191.23)

192.68(297.61)

4.36

15.11

2004

3,685,250(34.95)

139,344(3.36)

16.19

656.80(65.88)

336.44(74.61)

5.18

19.31

2005

4,109,188(11.50)

172,982(24.14)

16.17

982.00(49.51)

467.81(39.05)

6.48

21.60

2006

4,413,470(7.40)

243,185(40.58)

12.49

1,289(31.31)

725.71(55.13)

7.09

23.81

2007年1-7

2,718,709(7.94)

199,996(48.94)

6.70

879.43(26.41)

469.63(20.88)

3.76

13.42

累計

45,126,619

1,743,895

289.55

4,339.57

2,240.73

43.09

142.75

()為成長率;資料來源: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網址:http://www.mac.gov.tw/

在野黨方面,中國國民黨繼二○○六年與大陸舉辦兩次經貿論壇後,復於二○○七年四月在北京與大陸舉辦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會後達成共同意見如下 :(1)促進兩岸空中直航與航空業交流合作;(2)推動兩岸海上通航和海事合作;(3)繼續拓展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澎湖往來的範圍與層次;(4)積極促進兩岸教育交流;(5)繼續推動實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6)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在台商權益保障方面,繼二○○五年及二○○六年兩次工作會談後,二○○七年七月中國國民黨與中共中央台辦舉行第三次台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會後達成十項共同意見。截至目前為止,國共兩黨一共舉辦三次經貿相關論壇、三次台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四次產業標準化論壇,還有婦女、青年、產業等等全方位的交流,對建立兩岸溝通管道、拉近相互距離、建立彼此互信有極大的貢獻。

三、貿易及投資

二○○七年兩岸經貿往來展現熱絡局面。其具體情形,分述如下:

甲、台商投資大陸熱絡

依經濟部資料顯示,到二○○七年七月為止,台灣共有三萬六千一百三十五件投資案件登記赴大陸投資,投資金額達到五百九十七億美元。而由大陸官方統計,到二○○七年七月為止,台商協議投資大陸的案件為七萬三千八百件,實際到位金額達四百四十七億餘美元,大陸目前已成為我對外投資金額最多的地區,至二○○七年七月為止,對大陸投資佔我整體對外投資比率高達55.59%,而這個數字在二○○五年更高達71.05%,二○○六年為63.91%,中國大陸已經成為我國企業海外之主要生產基地。且自二○○四年以來,台商投資大陸有日趨大型化的趨勢。

表二:台灣投資大陸金額 單位:百萬美元

年度

經濟部核准

大陸資料

件數

金額

平均每件金額

項目

實際金額

2001

1,186

2,784

2.3

4,214

2,980

2002

3,116

6,723

2.16

4,853

3,971

2003

3,875

7,699

1.99

4,495

3,377

2004

2,004

6,941

3.46

4,002

3,117

2005

1,297

6,007

4.63

3,907

2,152

2006

1,090

7,642

7.01

3,752

2,136

2007年1-7

593

4,831

8.15

1,956

833

累計

36,135

59,730

1.65

73,803

44,725

資料來源: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表十

乙、兩岸貿易往來密切

兩岸貿易往來密切,以二○○六年為例,依陸委會估計,我與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八百八十一億美元,佔我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0.65%,較上年同期成長15.4%;我國出口至大陸之商品及勞務約為六百三十三億美元,佔我出口總額28.27%,較上年同期成長12.5%;我國自中國大陸輸入金額為二百四十七億美元,佔我進口總額12.2%,較上年同期成長23.3% 。

在對大陸出口的產品中,主要貨品項目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零附件、機器用具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鋼鐵、有機化學產品、人造纖維絲、銅及其製品、工業用紡織物、人造纖維棉等,這些原料及零配件產品合計占我輸出中國大陸的比重超過80%以上,台灣出口上游原料、零組件及機器設備至大陸,大陸進行生產加工的製造過程再輸往歐、美主要消費市場,台灣與大陸這樣的生產合作型態,已成為世界產業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環節。

丙、台灣享有外貿順差

兩岸貿易往來為台灣帶來鉅額的貿易順差,以二○○六年為例,依陸委會的估算,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三百八十五億美元,而當年台灣對全世界的貿易順差為二百一十三億美元。自一九八六年至二○○七年七月的二十多年間,台灣對大陸累計的貿易順差約有三千三百多億美元,超過台灣同期累積之二千六百六十二億的外匯存底。

表三:兩岸貿易之各種估算 單位:百萬美元

年度

大陸海關統計

陸委會估算

出口

進口

總額

順差

出口

進口

總額

順差

2001

27,339

5,000

32,340

22,338

25,607(20.27)

5,903

(5.47)

31,510(13.45)

19,704(107.42)

2002

38,063

6,586

44,649

31,477

31,529(23.30)

7,969

(7.04)

39,497(15.89)

23,560(106.74)

2003

49,362

9,005

58,367

40,357

38,293(25.43)

11,018(8.61)

49,311(17.70)

27,275(120.74)

2004

64,779

13,545

78,324

51,234

48,930(26.83)

16,792(9.95)

65,723(18.72)

32,138(236.09)

2005

74,684

16,550

91,234

58,134

56,271(28.36)

20,094(11.00)

76,365(20.04)

36,177(228.72)

2006

87,109

20,735

107,844

66,374

63,332(28.27)

24,783(12.23)

88,116(20.65)

38,549(180.82)

2007年1-7

53,014

13,159

66,173

39,855

39,800(29.46)

15,738(12.68)

55,537(21.42)

24,062(219.02)

()為比重;資料來源: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

而大陸官方的貿易統計數字與台灣官方的貿易統計數字有若干差異,以二○○六年為例,大陸海關統計兩岸間的貿易總額約為一千零百七十八億美元(陸委會估計為八百八十一億美元),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金額約為八百七十一億美元(陸委會估計為六百三十三億美元),進口金額約為二百零七億美元(陸委會估計為二百四十八億美元),台灣享有順差六百六十四億美元(陸委會估計為三百八十五億美元),近年來除大陸出口至台灣之金額外,兩岸貿易總額及台灣出口至大陸金額,大陸官方統計的數字均大於台灣官方所統計的數字。

二○○六年大陸為台灣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伙伴,第二大進口伙伴 ,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超過台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大陸對台灣的外貿重要性不可言喻;但相對而言,二○○六年台灣僅為中國大陸的第七大貿易伙伴(被韓國超越)、第七大出口市場及第五大進口市場 ,可見台灣對大陸的依賴遠超過大陸對台灣的依賴。在此情況之下,如何建立兩岸經貿未來互利互惠的合作架構,將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表四:兩岸貿易成長率:%

年度

陸委會估算

出口

進口

總額

順差

2001

-6.7

-5.2

-6.4

-7.1

2002

23.1

35.0

25.3

19.6

2003

21.5

38.3

24.8

15.8

2004

27.8

52.4

33.3

17.8

2005

15.0

19.7

16.2

12.6

2006

12.5

23.3

15.4

6.6

2007年1-7

29.5

15.5

14.3

12.7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我國對中國大陸貿易統計

參、由國際大環境看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良窳攸關台海、東亞甚至全世界的安全,更攸關兩岸各自生存與經濟發展,在當前國際走向和平、開放、合作的大趨勢下,台灣必須以最負責任的態度、最高的智慧,站在國際大格局下,並衡諸美國的態度,來處理這個最重要的課題。

一、國際格局

盱衡國際大趨勢,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 、一九九○年兩德重歸統一 ;一九九一年蘇聯正式瓦解 ;二○○四年歐盟東擴,納入東歐十國 ;這些事件顯示,過去對外以「冷戰對抗」,對內以「意識型態」治國的思維模式已經走入歷史,代之而起的是對外尋求經貿合作,對內以提昇人民福祉為施政依歸。

在對外方面,過去以武力、以霸道、以戰爭方式攫取他國資源或是強迫貿易的時代已經大致結束,繼之而起的是國與國在自願的前提下,基於自身經濟發展需要,以合作方式來達成經貿互利的目標,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東協(Association for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都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成立。

在對內方面,自人類文明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以「意識型態」作為政府施政目標已經成為歷史,代之而起的是「提昇人民福祉」,也就是政府一切施政以人民福祉為依歸,並且可以隨時調整,不會拘泥在某一種意識型態而忽視人民感受。

當前兩岸領導人已不再堅持執行過去各自信奉的「意識型態」,一再強調政府重視的是人民福祉,例如,陳水扁總統曾說:「『為了謀求人民最大的福祉』,促進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雙方必須透過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協商對話,積極尋求建立互動交流的有效機制,以消弭歧異、增進互信、解決問題 」;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曾強調:「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最後要落實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既然兩岸領導人都重視人民利益,就不應輕易為了某種政治目的而開啟戰端,導致生靈塗炭。

二、美國的兩岸政策

根據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John D. Negroponte)於美國國會「美中關係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的講話可以知道,他說:「美國的兩岸政策至今相當明顯,在海峽兩岸關係問題上的政策牢牢地基於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三項聯合公報 」(Three Joint Communiqués)和「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這個政策歷經三十多年,七屆政府的交替一直延續並始終如一,現在也不會改變。美國認為,一個強大,穩健的台灣是該地區一支穩定,繁榮和民主的力量,但我們也清楚地表明﹕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反對任何一方企圖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的行為。我們認為要由海峽兩岸人民和平解決他們的分歧 。」

所以美方對兩岸任何一方企圖單方面改變美方所定義之台灣海峽現狀的行為絕對會持反對態度。這一點可以由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容安瀾(Alan Romberg)所說得到印證,他說「如果不是美國在過去三十多年奉行「一中」政策,今天兩岸局勢會變成怎麼樣,實在很難想像。美國的「一中」政策就是「維持現狀、和平解決」。台灣在過去三十多年間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就是拜美國實施「一中」政策之賜。戰略模糊將繼續是美國處理兩岸議題的主軸。如果因為台灣挑釁而引發戰爭,台灣不必期待美國一定會介入;同樣地,如果中國尋求使用武力對付台灣,也不必期待美國會袖手旁觀 。」以往美國的「一中政策」仍可以維持兩岸間的穩定,是因為海峽兩岸都主張一個中國,只是對於一個中國意涵之定義有所不同。然而,陳總統執政後,相繼提出「一邊一國」、「公投、制憲、正名」、「終統」、「入聯公投」等等主張,而中共當局認定這些都是「漸進式台獨,分裂活動」,美國也認為是企圖改變現狀的一步,在兩岸關係這樣的發展狀況下,美國以往維繫三邊互動的安全架構今後能否繼續順利運作,已經令美方相當憂心,極希望將台灣拉回「一中政策」之下。二○○七年美國政府對於兩岸關係發表了多次談話,很清楚地是說給台灣當局聽。舉例而言:

1. 二○○七年二月十日,美國國務院表達了對台當局推動公營企業正名行動的關切(Concern),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克馬克(Sean McCormack)指出,美國的政策是不支持(do not support)台灣行政主管部門採取任何試圖片面改變臺灣現狀或朝向「獨立」的舉動,包括美國不支持台灣當局更改所屬單位的名稱 。

2.二○○七年二月二十三日,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專訪時,重申美國不支持臺灣當局最近的一係列推動公營機構和駐外單位更名動作,並表示美國嚴肅看待陳水扁曾經做出的承諾 。

3.二○○七年九月一日,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表示「美國在許多方面都很支持台灣,例如確保台灣在亞太經合會或世衛組織中受到適當待遇,不過聯合國會員需要國家資格,台灣或中華民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不是一個國家,美國政府的立場是中華民國多年來都是一個未解決,留待解決的議題 。」

4.二○○七年九月十一日,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柯慶生代表布希政府,再次以露骨且強烈的語言表示「台灣入聯公投涉及變更國號,美國強烈反對,扁政府的這項政策已對地區和平、台灣人民及美國利益造成威脅。」他並表示,美國雖反對中國威嚇台灣,但美國也不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所以部分台灣領導人主張台灣獨立是一個需要被保衛的現狀,美國並不認同。柯慶生說,美國不想公開批評台灣,但私下溝通已毫無效果,只好直接訴諸台灣人民 。

5.二○○七年九月十一日,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Thomas J. Christensen)說:「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涉及國號變更,所以美國視為企圖改變現狀的一步,說這項公投沒有變更國號是在玩法律,如果名字沒有意義,當初何必放在入聯公投中 。」

6.二○○七年十月二十日美國容安瀾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演講時表示「陳水扁總統說,如果入聯公投獲得通過,可能加速美國修正目前的兩岸政策。陳總統的預測可能是對的,但可能不是朝承認台灣的主權獨立狀態修正,而是朝相反的方向進行。」二○○七年十一月九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Stephen M. Young)表示「我們反對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我們認為這個公投對兩岸穩定形成威脅,而且看來最起碼不符合陳總統公開承諾的精神,這個公投是不必而不利的。我們呼籲台灣的政治人物和選民,對兩岸關係採取小心謹慎而穩健的作法,避免其實無助於台灣實際國際地的危險舉動 」。

8.二○○七年十二月七日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柯慶生重申美國反對民進黨版入聯公投。認為此公投「危險、挑釁」,不符合美國與台灣的利益,也不利於兩岸穩定認為入聯公投等於「統獨公投」,違反「四不一沒有」。也強調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美國製造」,意指美國自己決定的政策,不會因台灣入聯公投通過而改變 。

9.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說,入聯公投的結果不會改變美國既定的「一中政策」。他並認為「入聯公投表面是迴避四不承諾的走後門(back door)方式,但實質上就是違背四不」,入聯公投就是在製造麻煩。薄瑞光並且公布他與陳總統的對話可歸納為以下幾個重點,包括:「確保台灣新總統有機會處理兩岸關係」、「確保新總統應能自己做主,不應被束縛」、「確信政權可以和平轉移」、「美國要求北京在這段台灣大選期間應冷靜自制,等待新領導人產生」 等。

美國除了絕對堅持其「一中政策」,多次由不同層級的官員出面發言反對或不支持陳總統或民進黨提出的「正名」、「公投入聯」等政策外,也根據美商的呼應希望兩岸儘速三通等經貿合作,例如,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AIT)處長楊甦隸(Stephen M. Young)就說:「美方鼓勵台灣與中國談判儘快三通,台灣若要維持在全球供應鍊的重要地點,就需和大陸直航;台灣越慢開放三通,自外於區域經濟整合趨勢的風險就越大 」。

肆、中共十七大後之對台政策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舉辦第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 ,除決定中共人事佈局外,亦決定對台政策路線,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人事佈局

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在十七大後開始其第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任期,他同時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權力基礎已漸臻穩固。

胡錦濤曾在一九八九年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時,面對西藏人民要求更多自治權利及要求西藏獨立人士的抗議活動,宣布西藏戒嚴並動用武力鎮壓,釀成「拉薩事件」,由其使用武力鎮壓的強硬對付西藏的紀錄來看,將來對台政策中硬的一面應會相當強硬,由胡錦濤最近說「共軍唯一工作:對台作戰」可以得到驗證。他同時提出共軍對台行動五步驟:第一步是軍事鬥爭準備,第二步是軍事威懾,第三步為封鎖台灣海峽,第四步是聯合火力打擊;第五步是渡海登陸 顯見胡錦濤以武力對付台獨的決心。

其他中共人事佈局包括:

1.中央政治局常委:

成員九人包括胡錦濤、吳邦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黨組書記)、溫家寶(國務院總理、黨組書記)、賈慶林(全國政協主席、黨組書記)、李長春、習近平(新任、中央書記處書記)、李克強(新任)、賀國強(新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周永康(新任,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綜治委主任) 。一般咸認習近平及李克強將成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

2.中央軍事委員會:

主席胡錦濤,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委員:梁光烈、陳炳德(總參謀長)、李繼耐(總政治部主任)、廖錫龍(總後勤部部長)、常萬全(新任,總裝備部長)、靖志遠(第二砲兵司令員)、吳勝利(新任,海軍司令員)、許其亮(新任,空軍司令員)。

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關于調整充實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決定》,將海空軍司令員納入軍事委員會的當然委員 。所以吳勝利、許其亮因為新任海空軍司令員而成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當然委員,加上中共十六大已將二砲司令員納入,顯示中共對於海、空軍及二砲等現代化軍事科技軍種的重視。

二、對台政策路線

在二○○七年中共十七大胡錦濤總書記的工作報告中,針對「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詳述其對台政策,綜合摘要如下:

1.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

2.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3.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4.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

在胡錦濤工作報告中,「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即為「連胡五項共識」中之第二項,顯示近年來國共兩黨交流溝通促進了雙方和平發展的共識。

三、實際策略

至於實際策略方面,仍是軟硬兩手策略兼施。在硬的方面堅持其反台獨的立場,不惜以武力對付台獨。除了在二○○五年三月十四日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外,也可由中共相關官員的談話內容可以看出,例如:

1.2007年8月1日中共解放軍建軍節,胡錦濤說「全軍同志要忠于使命、獻身使命、不辱使命,把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利益和保護人民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 。」

2.2007年8月1日中共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劉繼賢指出,胡錦濤的軍事思想是「備戰」、「慎戰」與「敢戰」三戰 。

3.2007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台辦陳雲林說:「當前我們正全面開展反對陳水扁當局推動「入聯公投」的鬥爭,「入聯公投」是企圖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走向「台灣法理獨立」的重要步驟,是變相的「台獨」公投。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清楚地看到,陳水扁無視台灣輿論和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罔顧臺灣民眾的福祉安危,一意孤行地進行「台獨」挑釁,正把兩岸關係推向危險的邊緣。兩岸同胞必須團結起來,共同維護台海和平,堅決制止陳水扁的「台獨」冒險活動 。

4.2007年11月5日中共國防部長曹剛川在北京與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舉行會談說「如果陳水扁膽敢制造「台獨」重大事變,我們必將採取斷然措施,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

類似的言論也曾在2007年8月1日解放軍建軍節說過,足見共軍是很認真的認定「法理台獨」是重大事變。而依反分裂法第八條:「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 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另外,中共體認北京到台北最近的路是經過華盛頓,而從過去直接對台武嚇遭致反效果經驗,近年均改透過美國影響台北。但今年關於「入聯公投」,發覺美國對台影響力有限,因此試圖透過一些方式表達不滿,諸如十一月底感恩節拒絕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停靠香港 。

在軟的方面,北京方面則是以經濟力量促使兩岸整合,繼二○○五年開放台灣十五種農產品免關稅銷往大陸、宣布在大陸就讀台生學雜費減免並可申請獎學金、開放觀光客來台 外。自二○○七年起允許台灣居民參加大陸註冊建築師資格考試,並對台灣地區部分資深建築師開展一次性評估認定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的工作 等等嘉惠台灣人民的措施。

伍、民進黨的台獨政策

在國際和平發展的潮流下,兩岸應走和平發展的路線;在美國「一中政策」及中共強烈反對下,台灣並無「獨立」的國際空間;在中國大陸經濟崛起而比鄰台灣而居,台灣無法忽略他們存在的事實。而執政者如果要有所作為便要思考如何帶領台灣突破困局。一味地台獨意識型態最祟,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或對大陸經濟崛起假裝視而不見的作法,無異是將台灣帶向更加不利的處境。然而自二千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即有計畫、有步驟的推動「台獨」,在台獨意識的作用下,民進黨政府勢必要採取政治面衝突、經貿面封鎖、文化面斷絕,選舉面操弄,以遂行其台獨的目標。

一、政治面:衝突

在台灣內部方面,民進黨運用政治力進行「公投制憲」、「正名」、「更改國營事業名稱」、「入聯公投」等政治操作,運用其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本土化」口號,欲消滅中華民國,徹底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任何關連,以遂行更改國號,達成台灣獨立之目標。此舉已經造成台灣內部分裂統獨兩派,而兩岸關係也因此陷於僵局。

從國際面來看,民進黨政府欲遂行台獨,勢必要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及突破中共在國際間的打壓。在民進黨一連串政治操作「反美反中」政策後,美國不但未調整其政策,反而對台灣提出許多口頭上的警告,如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表示「我們不反對台灣舉行公投,不過就像在所有民主政體一樣,可以做的事並不代表就應該做。因此我們認為做為台灣的緊密夥伴,有義務表達我們反對(opposition)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That is why we have felt it our obligation, as a close partner with Taiwan, respectfully to express our opposition to the referendum on applying to the UN under the name of Taiwan. )美國同時對台灣實際上做出制裁動作,例如:

5.二○○六年五月陳總統過境美國,盼過境舊金山和紐約,美國只同意過境檀香山及安克拉治,只能停留五個小時,且不能出機場,結果陳總統竟演出所謂的「迷航外交」,不過境美國,去程過境阿聯、荷蘭阿姆斯特丹,回程過境多明尼加、利比亞 。

6.二○○七年八月陳總統出訪中美洲,美國不同意過境美國本土,也不同意有公開活動,結果陳總統過境阿拉斯加未下機,隨行的民進黨籍立委皆稱陳總統是因為美國的過境待遇,才以不下機抗議。而陳總統啟程出訪前在桃園機場宣稱,不會以停止「入聯公投」換取過境美國的待遇 。

7.二○○七年十一月,根據美國「尼爾森報導」(Nelson Report)說:「受到「入聯公投」的拖累,所以布希總統本人要求不討論F-16C/D售台案,以此表達他不滿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及其它威脅兩岸現狀之舉。」換言之,暫停軍售,以示懲罰,並免被操弄為選舉之用。

在參與國際組織方面,二○○七年五月民進黨政府首次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大會表決是否贊成刪除台灣提案納入議程,結果一四八國贊成刪除,十七國反對,台灣叩關WHO失敗,連同以往申請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今年是台灣第十一次叩關世衛失敗 。比起二○○四年有一百三十四國贊成刪除,二十五國反對 的表決結果,等於反對台灣加入WHO的國家增加十四國,而贊成台灣加入少了八國。

尤有甚者,在今年世界衛生大會的投票中,美國、日本和歐盟共二十七票全部投票反對台灣加入 WHO,台灣二十五個邦交國僅有十七國投票支持台灣的提案,是歷次投票中支持票最少的一次 。

二、經濟面:封鎖

在當前全球化浪潮下,尤其是台灣加入WTO後,向全世界開放已是必走的道路,開放才能釋放人民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善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資源,成為自身發展的助力,這已是舉世的發展潮流。然而,在面對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況,民進黨卻在台獨意識的作祟下,對大陸採取經貿鎖國的政策,使得台灣經濟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從兩岸經貿方面來看,明明呈現的是互利互惠狀態,對兩岸的經濟發展及人民都有利,以二○○六年為例,兩岸貿易總額佔台灣對外貿易的20.7%;出口至大陸之商品佔28.3%;自大陸進口佔12.2%;對大陸貿易順差為三百八十五億美元 ,台灣有絕大部分的經濟成長來源是來自兩岸貿易。但是,民進黨卻因為台獨意識型態,刻意用政治力去限制兩岸經貿的往來,大陸觀光客來台、兩岸直航、兩岸資金雙向往來等等有利於兩岸經貿發展的政策,都在民進黨台獨意識型態的作祟下而無法實現,甚至設置40%的投資上限、禁止部分產業及所謂高科技廠商赴大陸投資等,用政治力限制了兩岸經貿的良性互動。

三、文化面:斷絕

絕大多數居住在台灣的人民,祖先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都是黃皮膚、黑眼睛,都是炎黃子孫,同屬於「中華民族」;我們景仰 國父 孫中山先生偉大的革命精神,武勝關公的忠義精神、媽祖的慈悲精神均屬中華文化,台獨份子不僅是要在政治上與中國大陸永久分離,並且藉由更改教科書、國家考試科目等處下手,欲從文化、血緣、語言上,進行英國經濟學人所描述的台灣版「文化革命」(Taiwan Cultural Revolution ),徹底將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從台灣連根拔起。此舉立即造成台灣人民自我認同的混淆,不知自己從哪裡來,自己的根源在哪裡?民進黨的台獨意識已經使台灣內部族群撕裂、核心價值消失、自我認同混淆、更引起了朝野關係的緊張。

四、選舉面:操弄

每次遇到選舉,民進黨為了迎合獨派,不斷走偏鋒的路線來操弄兩岸議題,選前就高喊兩岸對抗,選後又高喊和解,令人無所適從。操弄兩岸關係一向是民進黨的無本生意,選舉的必勝法寶,因為中共若不回應民進黨,民進黨則視其為中共退讓,是與中共對抗的勝利;如果中共回應,對台灣進行文攻武嚇,民進黨就向選民訴求遭到打壓,採取激烈的手段,來煽動民眾的反中情緒,以吸引民眾的支持,兩岸關係在民進黨的選舉操弄下,必定是走向緊張局面。

所以,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因子中,海內外的台獨勢力影響最大,台獨份子認為「台灣獨立建國」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且必須在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之前取得成果,以免台灣在經濟上與大陸整合之後,無法達成獨立的目標。在此認知且有時間壓力之下,台獨份子與扁政府除在政治上與大陸當局對抗之外,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論調之外,在經貿上則是對大陸採取「圍堵隔離」政策,以免台灣與大陸的經濟過度相互依賴,但是台獨份子與扁政府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經濟隔離」的結果,不但傷害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且與世界經濟發展潮流與美國的「一中政策」背道而馳,結果反而是造成台灣經濟走不出去,坐困愁城,對台灣未來的發展造成危機。但這些海外台獨份子根本不是台灣的公民或居民,不必負擔台海戰爭危機的風險,只為意識型態,完全不負責任。

陸、台灣應有的態度

國父 孫中山先生曾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當前和平發展的世界潮流下,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是最重要的工作,而要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勢必要擱置兩岸爭議。

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後,兩岸才可共謀發展,務實進行經貿合作,為兩岸人民謀福。兩岸當前爭議主要在主權及名稱,如果兩岸一定要拘泥在誰代表誰、什麼名稱不能用,或是誰是中央誰是地方,而使得兩岸經貿合作受到延遲或破壞,兩岸人民實質利益受損,不但不符合當代世界潮流,也會造成兩岸雙輸的局面。所以,兩岸不能無限擴大尚未達成共識的爭議而停止發展關係,反而應該將爭議擱置,合作發經濟,提升雙方人民福祉,這才是順應世界潮流下,現階段兩岸應走的道路。

展望未來,在台灣內部共識尚未形成之前、在大陸政權尚未民主化且民族主義高漲之際,兩岸敏感的政治問題最好擱置,以免有任何擦槍走火,造成兩岸人民生靈塗炭。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道路,我們提出以下幾個方向:

一、在政治面:擱置爭議 和諧兩岸關係

堅持中華民國,才能維護主權獨立;放棄「台獨」意識型態,才能避免戰火,維持現狀。關於兩岸關係的定位,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以「一個中國,各自口頭表述」(後稱「九二共識」)來擱置敏感的政治爭議,這有雙方往來函件可以稽考,這是一個歷史的事實,扁政府可以不接受,但不能否認事實。如果扁政府選擇不接受,應該負責任的另闢蹊徑,解決問題。「九二共識」是當前兩岸人民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只要民進黨政府重申「九二共識」、堅持中華民國,不搞台獨,兩岸即可回歸良性互動,恢復海基、海協兩會往來,透過逐步協商,簽訂一個包括「和平協議」在內的綜合性的「兩岸協議」。協議的主旨在於規範兩岸長期的對等和平關係,保障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及建立雙方官方的溝通協商機制。

二、在國際面:提昇美台關係

美國對內要拼經濟,對外要反恐,又面臨北韓、伊拉克、伊朗等問題,與中共有共同的利益,中美關係會維持穩定,民進黨政府若一再衝擊美國的兩岸政策底線,將迫使美國對台海的戰略模糊政策逐漸轉向清晰,以免海峽兩岸有任何一方錯誤解讀而擦槍走火,這將會使過去台灣「做而不說」的國際操作空間受到壓縮,對台灣不見得有利。目前美國掌握台海現狀的主動解釋權,因此提昇美台互信,不要做麻煩製造者或是地雷,才是最佳的選擇。

美國對兩岸關係政策的出發點是「美國利益」,美國不願見到強大的中國與其對抗,更不願兩岸統一,因此對國共兩黨交流深感疑慮,其實這是多慮,國民黨與中共交流,旨在緩和兩岸關係,不要給美國製造麻煩,深知目前並無統一條件,必須同時與美、中維持友好關係。

三、在制度面:堅持民主

在制度上,「民主」是台灣面對大陸最有利的武器。大陸沿海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已超過四千美元,已有民主呼聲,大陸民主化已經啟動。在經濟現代化驅動下,中共已站在政治民主化的浪潮上,台灣過去民主化的經驗,應該成為中國大陸民主的燈塔。而我們也必須深自檢討,建立更理性成熟的「正常民主」,才能成為大陸的民主典範。

四、在經濟面:加強兩岸經貿合作

在當前全球化的浪潮下,台灣必須根據自身的條件,擬定最佳的經濟戰略來因應。在經濟結構上,台灣應朝向產業價值鏈附加價值最高的前端與後端努力。前端即研發設計與創新,後端就是行銷與通路的發展,至於價值鏈中段的製造生產,附加價值較低,可以由大陸最具工資低廉優勢的工廠來承擔,形成兩頭高、中間低的「微笑曲線」。在發展策略上,台灣位處亞太地區的樞紐地位,擁有絕佳的地理優勢,若能效法荷蘭成為「歐洲門戶」的經驗,發展成為世界各國進入中國大陸的「亞洲門戶」,將可提升經濟的永續發展。在此目標之下,台灣必須採取開放政策,持續加速自由化、國際化的腳步,加緊與全球開放的體系接軌並與中國大陸經濟整合。

世界經濟整合化是無法抗拒的潮流,兩岸的經貿關係極為密切,可以自由貿易區為起點,進一步邁向「兩岸共同市場」。一方面台灣可以善用大陸豐富的生產資源及廣大的消費市場做為自身經濟發展的腹地,另一方面透過與大陸的經濟整合亦可避免台灣被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所邊緣化。在此,我們必須嚴正指出,「兩岸共同市場」絕非「一中市場」,更不是開放大陸物品及人士無限制來台,一些人別有目的的誤導,實不足取。

柒、兩岸關係之展望

台灣對於兩岸關係應該有的態度並不代表兩岸關係一定會走的方向,因為影響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國內外因素太多。展望二○○八年兩岸關係的走向,在政治方面,依舊是在美、中、台三方激盪下發展,其他國家的政情發展雖然也會影響兩岸關係,如二○○七年底的韓國總統大選 、二○○八年的俄羅斯總統大選 等,但不致有太太的影響力。茲分別從美、中、台三方的狀況來分析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

一、 美國

二○○八年十一月初美國將舉行第四十四屆的總統大選,然而,不論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的候選人當選,美國的一中政策,也就是基於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三項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改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僅會在程度上有些許差異。

共和黨過去雖然較為「親台」,尤其是布希政府上台之初,可說是歷屆美國最支持台灣的政府,這可由布希總統二○○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時表明「將竭盡所能防衛台灣」,而國務卿鮑爾在二○○二年六月十日稱許台灣經驗是個「成功的故事」,可以獲得印證。然而,陳總統及民進黨近年來「正名」、「制憲」、「入聯公投」等一連串不顧共和黨政府反應的作為,已經使美國受夠了,更使台美互信遭到嚴重傷害。未來台灣若是持續衝撞美國的「一中政策」,尤其是如果「入聯公投」通過,而民進黨挾民意去推動,即使是共和黨候選人當選,新任的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理,除發表聲明、限制台灣領導人過境的地區外,也極有可能如容安瀾所說,朝反對台灣的主權獨立狀態修正 。

若民主黨當選,則極有可能更為「親中」,再次提出克林頓總統時代提出的對台三不政策,「不支持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需要主權國身分的國際組織」,或根本就「反對台灣獨立」,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並傷害未來台美關係

二、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在二○○八年有奧運、二○一○年有上海世界博覽會及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ASEAN+1),力求台海的和平穩定是中共的目標,但是中共絕對不會對「台獨」坐視不理,如果明年三月選後,台灣如有妄動,則兩岸衝突可能性大為提高,歷屆中共領導人對中國統一都有使命感,而胡錦濤又曾以武力鎮壓西藏,在他的領導下,加上現在解放軍高級將領都是紅衛兵世代,有敢戰的一面,未來台灣若持續走台獨路線,兩岸關係勢必瀕臨危險邊緣。

大陸近年經濟成長快速,國際影響力日增,已展現相當強大的綜合國力,應該更有「自信」處理台灣問題。關於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我們對於大陸有以下建議:

1.大陸方面應嚴正思考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或至少不否認或默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無謂的否定只會造成台獨氣焰上升,給民進黨選舉加分。

2.對於體育、電玩等國際競賽場合,大陸方面選手對中華民國的國旗反應過度激烈,引起台灣民間極大的反感,對兩岸關係的進展有極大的傷害。

3.在國際活動空間方面,現階段對非政治性的國際組織或聯合國下非政治性的組織,如文教、體育等,不必採取過份強硬的態度。

4.在政治面,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恢復制度性的協商管道,協商兩岸交流所衍生攸關兩岸人民福祉的各項問題。兩岸溝通對話的管道恢復後,立即協商建立兩岸的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如積極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經過協商,終止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替兩岸開創一個安全、安定的大環境。

5.在經貿面,兩岸以「自由貿易區」為起點,進一步邁向「兩岸共同市場」。根據連胡五大願景,共同市場為兩岸經貿合作的中長期目標,近期可以朝簽訂自由貿易區的方向努力,至於在「兩岸共同市場」成立前,雙方經貿合作架構的名稱問題,雙方可以創造出更彈性、務實、並為雙方接受的名稱。至於雙方經貿合作的具體內容,希望大陸方面積極落實:(1)雙向直航;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建立兩岸產業共同標準;簽訂投資保障協議;簽訂租稅協議;開放台灣金融業登陸;簽署農業合作協議,建立有秩序的交流合作。

三、台灣

由於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共的「反獨」立場不可能改變,所以未來兩岸關係主要的變數掌握在台灣自己手裡,未來台灣的主要可能狀況有三:

1.立委選舉結果:

立委選舉結果國民黨一共獲得八十一席,民進黨獲得二十七席,國民黨若是加上支持泛藍之其他五席立委,一共八十六席,超過四分之三的穩定多數,兩岸關係應會相對穩定,然而過去國民黨加上親民黨的立委席次也超過立法院半數,但是陳水扁政府依舊挑釁兩岸關係,所以雖然泛藍席次占絕大多數,但也要慎防民進黨政府隨時可能對兩岸關係出招。

2.「入聯公投」結果:

若是「入聯公投」通過,雖然陳總統曾於二○○七年九月十二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他要告訴美國政府,明年三月二十二日之後「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但在二○○八年新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前,也就是三至五月,陳總統有可能會挾民意而推動台獨,藉以凸顯其台獨教父的地位,屆時兩岸關係及台美關係恐怕又要遭到嚴重挑戰。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針對中共十七大與台海關係舉行研討會,現任AIT理事卜道維(David Brown)在會後回答媒體詢問時則說,大選投票後,陳水扁還有近兩個月任期,「如果公投過關,華府和北京都非常關切陳水扁在那段時間會做什麼事。 」 所以台灣人民一定要陳總統在明年三至五月違法亂紀。

3.總統選舉之前:

民進黨如果選情不樂觀,可能以製造兩岸衝突,激起民眾反中情緒,甚至宣佈進入緊急狀態:(1)空軍戰機飛臨海峽中線。(2)海上漁船或海巡衝突事件。(3)陸客來台製造事端。

4.總統選舉結果:

倘國民黨馬蕭配當選,國民黨會基於過去國共兩黨協商基礎上來發展兩岸關係,兩岸關係才有可能朝和平穩定的方向邁進。倘民進黨謝蘇配當選,未來會持續朝台獨路線邁進,屆時不但中華民國會被消滅,兩岸關係也會瀕臨危險邊緣。美國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也持同樣觀點,該報告說「如主張台獨的政黨掌握國會多數與總統,加上中共發布統一時間表,兩岸緊張將升高 」。

在民間交流部分,二○○七年的兩岸民間交流相當熱絡,依大陸公佈的統計數字,台灣赴大陸為四百六十二萬七千餘人次,大陸赴台灣約二十三萬人次,兩岸貿易為一千二百四十四億餘美金,台灣順差達到七百七十五億餘美元,二○○八年兩岸若無兩岸政治關係無劇烈變化,也應會持續二○○七年的成長態勢。

捌、結語

衡諸國際趨勢、美國及中共的態度,台灣並沒有「獨立」的國際空間,唯有和平、穩定、發展才是台灣的生存發展之道。因此,我們認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契機在於三個要件:第一:和平: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雙方同時宣佈,「不獨不武,不武不獨」,讓兩岸有五十年的黃金發展期;第二,穩定:兩岸擱置政治爭議,回歸「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建立和平穩定的關係;第三、發展:在兩岸建立和平穩定的發展關係後,兩岸共同合作,發展互惠共榮的經貿往來。

展望未來,和平、和諧的兩岸關係是建立台灣發展環境的前提,而兩岸關係的良窳,兩岸當局都要負起責任,中共當局一定要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台灣當局領導人也不要台獨意識型態作祟,刻意去挑釁中共的底線及美國的政策,引起兩岸關係的緊張。

兩岸的「和」與「戰」繫於一念之間,這也是中國國民黨與民進黨之不同:路線不同:「中華民國」VS.「台灣獨立」;心態不同:「台灣意識」VS.「鎖國意識」;目的不同:「台灣利益」VS.「台獨夢幻」;結果不同:「和平雙贏」VS. 「台獨毀滅」。

二○○八年的總統大選,台灣人民是要選擇「台灣利益」;還是選擇傷害台美關係、與大陸來場毀滅戰爭的「台獨路線」?相信台灣人民會做出明確的抉擇。

(本文原載於中華戰略學會九十七年春季刊,頁76-112,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19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國安

加入CPTPP再受阻,又戳破民進黨大話
李正修 ( 12月6日 16:50 )

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結果終於揭曉,執委會年會主席國加拿大宣布哥斯大黎加成為下一個準會員,台灣及中國大陸的申請案因未獲得所有會員共 ...

國政評論 國安

出訪固邦交 賴總統莫失焦
李正修 ( 12月6日 16:50 )

賴清德展開就任總統後的首次元首外交,出訪我國的南太平洋3友邦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預計過境夏威夷與關島。出訪前夕,美國突然宣布最新對台軍售案,共軍的擾台演訓 ...

國政評論 國安

進不了CPTPP 別再只拿中共當廉價藉口
李正修 ( 2024年11月12日 08:19 )

近年區域經貿整合熱潮方興未艾,當年剛就任總統的蔡英文信誓旦旦地宣示要帶領台灣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如今兩任八 ...

國政評論 國安

光復節 朝野兩樣情
李正修 ( 2024年11月1日 15:29 )

今年的10月25日,朝野重視的方向大不同。賴總統前往金門紀念古寧頭戰役75周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表示,台灣光復節應該改為國定假日,希望明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80周年, ...

國政評論 國安

自相矛盾的全民防禦政策能抗中保台?
李正修 ( 2024年11月1日 15:29 )

中共解放軍繼14日的「聯合利劍—2024B」演習後,福建海事局22日又發布公告在距離台灣最近的平潭島進行實彈射擊,對台武力威脅遽增。這是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 ...

國政評論 國安

兩岸軟硬兩手策略應更務實
李正修 ( 2024年10月21日 09:32 )

兩岸最近都在進行「軟硬兩手」的策略,就在共軍14日結束對台「聯合利劍-2024B」演習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隔日就到福建省考察,表示要「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永續

二氧化碳產生量如何計算
胡思聰 ( 2007年6月12日 09:50 )

6月5日是環境日,許多環境保護的課題廣受各界關注。近來地球暖化的議題甚囂塵上,因此有關二氧化碳減量的問題特別受到重視。國內某環境文 ...

科經

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
林祖嘉 ( 2018年4月17日 16:11 )

就在10日博鰲論壇蕭習會的同一天,廈門市公布了31條惠台措施的60條配套細則。在蕭習會上,前副總統蕭萬長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 ...

社會

嚴肅看待單親家庭之於量質俱變的時代變...
王順民 ( 12月6日 16:45 )

一則關乎到單親家庭之量、質俱變的議題現象,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每十戶就有一戶係為單親家庭,合計共有93萬戶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科經

台灣及國際的醜態
吳文希 ( 2024年4月1日 16:00 )

前言 最近一段日子裡,臺灣境內發生好多不平常、不平靜的事件,諸如蘇丹紅污染的食安問題、金廈海域船難事件、桃園機場塞機亂象等,由此 ...

憲政

國民黨與民進黨憲政立場之比較
憲政法制組 ( 2007年3月7日 17:34 )

國民黨與民進黨在憲政立場上,有諸多不同之主張,本文將從國家認同、憲法架構、政府體制、憲政運作、責任政治、立委選舉制度、人事同意權 ...

教文

領袖的同理心
張瑞雄 ( 2022年9月1日 08:18 )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來襲,總統赴台東勘災,路上一對母子半路向總統陳情,「為什麼我們把票投給你,需要見到你時都見不到!」不料總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2月6日 16:58)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個月12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出,「接受九二共識即等於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而本月21日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接受電台訪問時又再說道:「接受九 ...
  • ( 12月6日 16:58)
    激烈的美國大選終於結束,大家重新回到本身關注的問題上面,然而由於川普選上,而他的許多行為與政策難以預料,因此現在仍然有非常多的國家和個人必需針對川普未來可能的政策進行分 ...
  • ( 12月6日 16:56)
    日前傳出,剛剛在加拿大結束的CPTPP執委會會議中,台灣想要在這一次會議中能成立針對台灣入會的工作小組,再次沒能成功。本來我們政府部門宣稱加拿大與台灣關係良好,這一次由加拿大 ...
  • ( 12月6日 16:54)
    日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說,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則課徵10%的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說,如果美國對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