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議題與願景
兩岸近年來交流頻繁,無論是經濟、教育、文化、科技、體育運動、衛生、影視、出版、民族、宗教等各個領域都獲得了新進展。2008年國民黨取得中央政府執政權之後,更是邁步向前,加速兩岸國際組織良性互動,民生經濟活動投資設限開放,與文化藝文表演活動互訪。兩岸簽訂直航之後,更加突顯了兩岸春暖花開的交流氣象。在一片交流榮景下,兩岸在體育運動競技的交流,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應該具有何種意涵?
兩岸體育界人士是否應該把握時代的機遇,經由互動交流,截長補短、互惠互利,實現雙贏。其中,跆拳道就是兩岸合作的一個範例。雅典奧運會前,台灣選手陳詩欣、朱木炎曾到北京與羅薇等大陸知名運動員一起訓練,互相切磋技藝。雅典奧運會共設八枚跆拳道金牌,兩岸共奪得四面金牌。再則,台灣乒乓球、舉重選手也多次到大陸訓練。中華台北舉重隊聘請大陸教練執教,而大陸棒球隊也聘請台灣教練。從目前交流的項目來看,還只限於小範圍。今後兩岸體壇還應放開步伐,擴大交流項目,如體操、籃球、武術、射箭、游泳、田徑等,甚至也可派教練來台幫助訓練台灣選手。大陸在經貿方面已對台提出多項合作措施,那是否也在體育運動方面有更進一步的合作交流平台。
當前世界各國,深受全球化發展衝擊。各文化體系面臨文化新生、再造與文化保存的多重影響。面對全球化快速發展,多面向的交流過程,單一及個別文化受到文化稀釋與被迫轉型的挑戰。在地文化與區域社群建構的凝聚,成為東亞筷子飲食文化社群,一個極具深思及面對的重要課題。借鏡歐盟發展經驗,歐盟運用運動發展的五個面向,或許可作為兩岸交流之參考。其中,包括運動發展做為強化貿易的方法、運動做為經濟復甦的工具、運動做為社會整合的工具、運動成為塑造意識形態的工具、運動成為增進國際關係的途徑。歐盟發展經驗是否值得兩岸交流,甚至是東亞各國的借鏡。筆者提出:兩岸交流應建構在東亞筷子飲食文化的整合基礎下,融入社會價值建構發展體系。因此細查歐盟經驗與兩岸所面臨全球競合與東亞社群的整合議題,運動競技及體育此一平台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觀察西方社會運用體育運動發展內涵。值得我們深刻去了解西方國家將體育運動深化成為凝聚社會文化主體的動能。本文提出亞洲筷子文化透過體育運動如何建構成為運動文化,並成為共同享有的社會資產。兩岸目前已有交流之經驗及基礎。惟、停留在表層的運動事務交流。建構運動事務,並共創體育運動文化成為兩岸人民甚至是東亞族群的共同平台,值得兩岸共同交流並思考。
學習歐盟善用運動的經濟發展平台功能,巧妙的結合運動交流,來柔化社會融合過程的衝突。
貳、運動全球化下兩岸交流意涵
全球化基礎之下所建構的運動全球化兩岸如何共同因應?當務之急在於了解全球化發展之本質。方能未雨綢抹。全球化發展在過去十年,以西方國家的認知基礎與發展步調快速發展。東亞國家包含台灣、日本、韓國及中國的運動菁英更遠赴歐美加入職業球隊。因此,未來建構以東亞為平台的職業運動體制,將成為凸顯東亞筷子文化的必需要走的道路。在此一全球化浪潮衝擊中,實刻不容緩。運動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東亞各國運動菁英常常流為歐美職業運動強權的運動建構附庸者,東亞區域之運動菁英更成為西方職業運動舞台的協構者。何時筷子飲食文化的東亞,能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職業運動舞台,來深化、連結筷子文化之社會價值?
雖然從運動發展歷史而言,運動全球化是以西方國家發展出來之運動項目及種類為核心,所發展出來的概念。並且逐漸推展至世界各地。當代西方的運動論述觀點,現代運動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同時也隨著大英帝國的擴張,輾轉將多項運動拓展至全世界的殖民地。基於這樣的西方論述,各殖民地也因此受到不同殖民帝國統治的影響,因而社會內化產生與發展出不同的運動文化。例如台灣的棒球運動始於日本殖民時期、印度的板球運動始於英國的傳入、多明尼加的棒球之於美國的植入。然而這些例子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早期殖民帝國為了獲取當地資源以及廉價勞工,強迫推銷西方國家所發展出來的運動文化,進而奠定殖民地經濟剝削基礎。
全球化發展快速的今日,以美國為首的大眾傳播媒體與運動之間存在著相當密切的網絡與電視等媒介,可以讓各地的資訊迅速的整合與流通。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NBA等國際賽事,透過媒體傳播成為全球運動迷所普遍接納的世界性形象。因而對於舉辦大型運動賽會的國家或城市而言,提供了將自己的城市文化與特色行銷世界之最佳途徑。也使得落後與貧窮國家的傑出運動員得以獲得全球運動舞台曝光的機會。隨著媒體傳播力量,得以讓全球觀眾對於跨國運動賽事隨時獲得訊息。運動組織藉由媒體力量,吸引更多觀眾收視,進而擴大其組織規模與全球之影響範圍。媒體也藉由轉播國際運動賽事,賺取龐大的轉播權利金與廣告費用,因此運動與媒體形成了複雜的共同體。加上包括NIKE、REEBOK等跨國企業利用媒體與運動明星的結合,例如巴西的足球明星Rinaldo與雪梨奧運期間田徑巨星Michael Johnson,遂讓運動產業的規模更為龐大。促使運動全球化的驅動力更為多元化。因此,環顧整個運動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經濟面向的諸多因素,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今日的運動產業已成為整體經濟活動中的重要部分。20世紀末美國運動產業年營收額高達2130億美元,讓運動產業足以躍升全美第六大產業。另外大型國際運動賽會,例如:2000年雪梨奧運期間,全球共有超過約35億人口觀賞電視轉播,雪梨當局並獲得11家跨國贊助廠商支付5500 萬美元的權利金;2002 年世界盃足球賽累計的電視觀賞人人次亦超過400億,其電視轉播權利金為78900萬美元。加上職業運動中動輒身價億萬的職業運動員,NBA 馬刺隊的Tim Dunkan、灰狼隊的賈耐特(Kevin Garnett);歐洲足球聯盟皇家馬德里的Beckham、Figo等,以及一些以全球觀眾為基礎,行銷世界各地的知名運動廠商如NIKE、REEBOK 所構成的運動產業網絡。
由上述以運動產業角度作為實例所檢視之經濟發展議題,交織出現今運動世界的複雜與多樣性。由此可知透過大型國際運動賽會的舉辦以及媒體的轉播,讓運動本身及運動員成為具有商業利益的全球性商品,於是當運動成為商品之時,必無法擺脫資本經濟的生產型式,成為資本主義價值觀透過運動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工具。
叁、運動交流與發展之挑戰
兩岸因為歷史發展,戰後至今在國際社會兩岸耗損不必要的能量,互相抵消發展之機會。運動與體育之交流可以令政治更柔軟更人性化。高雄市長陳菊為2009年世界運動宣傳造訪中國北京,兩岸的政黨交流經由運動賽會事務更顯得船過水無痕。兩岸的人民更以陳市長歡迎中國人民到高雄來。春江水暖鴨先知,運動事務交流就如春天的江水,傳送著兩岸的期待。兩岸過往參與國際運動事務,局限於名稱問題爭議,而忽略了實質交流,建構更大的兩岸人民融合的社會平台機會,殊為可惜。
一、擱置名稱爭議邁向全球化挑戰
兩岸文化認知接近、語言互通,加上運動是屬於比較愉悅、融合的氣氛,兩岸體育運動交流應可以發展的非常快速。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世界博覽會就使用這個名稱,而Chinese Taipei在1981年的洛桑協議簽定,許多國際會議也使用這個名稱,這是目前雙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以此為基礎,展開多方的交流活動。因此兩岸交流基本原則交流應本對等互惠的原則,不應有損我方之尊嚴與立場。兩岸體育交流目標以「奧會模式」為基礎,理性建立兩岸體育交流制度。其次,以地位對等、互利雙贏、多管道進行為原則,促進兩岸體育運動交流合作。奧會模式依據1981年與國際奧會簽署協議:我國奧會名稱正式改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使用代表團團旗(奧會會旗)、團歌(國旗歌旋律)參與各項奧運會活動。我各單項運動協會亦陸續以Chinese Taipei名稱、會旗、會歌之「奧會模式」恢復其國際單項運動總會會籍,於參加或主(承)辦國際性運動賽會開幕時,我代表對 (TPE) 係排在T組入場,與大陸CHN排在C組有所區隔。依據1989年與大陸奧會簽署協議:臺灣地區體育團隊及體育組織赴大陸參加單項運動訓練、會議或活動,將按國際奧會有關規定辦理,大會(即主辦單位)所編印之文件、手冊、寄發之信函、製作之名牌、以及所作之廣播等,凡以中文指臺灣地區體育團隊與體育組織時,均稱為「中華台北」。
兩岸因為名稱問題,造成兩岸國際衝突不斷,更加傷及兩岸人民情感。中華台北無論是高雄市或台北市多次爭取東亞運、亞運的舉辦,都因中國對於名稱之顧忌而失利。然而南韓能、卡達之於中東能、泰國之於南亞能,中華台北之於東亞為何不能?此一中國的考量深深傷害兩岸人民的感情,更加深台灣人民對於中國政府的反感,值得正視。
二、建構職業運動體系加速東亞社會融合
東亞各國因為歷史淵源,具有一定程度之文化同源性。目前日本、韓國、台灣皆有職業棒球隊及組織。中國因為具有國際運動實力、運動菁英及廣大消費市場。若能經由政府協助,透過商業投資將香港、澳門一併納入建立東亞職業運動聯盟,如歐盟國家的F14(歐洲足球職業聯盟)的運轉方式,將能帶動根留東亞立足全球之運動整合文化。台灣發展職業運動多年建構相當規模之機制及運轉經營經驗。
職業運動,是高度組織化的運動型態,而職業運動組織即扮演職業運動重要的結構與功能的角色。職業運動體系要正常運作,職業運動聯盟組織就扮演相當重要的結構功能。在職業運動的產業體系中,職業運動聯盟是最高管理機制與行政組織,聯盟必須整合所屬各球團與運動組織、給予職業運動員規範與制度並提供高水準的職業運動賽事給觀眾,因此透過職業運動聯盟組織的結構功能發揮,可以讓運動商業化所產生的資源有效率的分配,使組織內的成員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然而職業運動聯盟組織要發揮功能,首先必須對於結構的角色與功能有所體認。首先職業運動要有發展願景,建構優質的運動文化,並且有長遠的策略規劃,同時體系中的結構必須健全,以及各個結構都要能發揮功能,才能確保職業運動體系能正常運作,若組織中的一個結構出現問題,例如:球員這個結構出現放水簽賭事件,就會影響體系的正常運作。因此在高度制度化、商業化的職業運動中,社會學理論中結構功能論的分析,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台灣職棒運動發展的過程中,經歷過許多的事件與風波,假使運用結構功能論來探討國內的職棒運動,職棒運動體系有該哪些重要的結構,而這些結構又該發揮哪些功能。
台灣可以透過兩岸交流,將職業運動發展經驗與中國分享。協助中國建構以城市為基礎之職業運動發展。進一步以目前所開放之兩岸直航城市為主場城市,並結合日本、韓國之主要城市,建構職業運動發展網絡。以此東亞職業運動組織聯盟,進一步發展運動人文觀光產業,促進東亞區塊城市文化交流,以職業運動為平台活化城市經濟,帶動城市文化交流。
三、強化運動觀光產業活化城市發展
運動觀光可分為旅行參加運動與旅行去觀賞運動兩大類。依定義中可以了解它是一項非商業性理由的旅行,離開居住地區去參與或觀賞運動活動。根據國際旅遊市場的改變,可以導致各種不同的觀光型態、及需求即模式的增加。運動觀光效應將成為另一項觀光值得開發的產業。事實上,國內擁有之運動觀光發展潛力與契機並非局限於單一性的運動觀光產業上。從擁有觀光資源分佈與運動參與人口來看,有效發展運動觀光效益必須依靠分別支持運動與觀光因素結合。期間重疊部分則有賴共分擔需求與利益分享,這足以顯示兩種型態的經驗有非常潛在接近的關係。其兩種經驗效益會高於兩種個別經驗總和,它們彼此的互動,如能透過刺激與管理過程將可創出另一種全新的休閒型態。運動觀光產業為西方國家發展的主流產業之一,每年吸引無以數計的國內外觀光客,帶動經濟、文化、藝術、社會、運動與都市更新面向的發展。
歷屆許多承辦過奧運會的都市,皆因奧運會的舉辦,而為國家與城市帶來重大的改變與轉機,例如:1964年的東京奧運,是促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擠身經濟強國的重要因素;1988年漢城奧運和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除了產生經濟效益外,同時對於國家、城市知名度與國際地位也大幅提昇。在許多英國城市與運動策略結合的研究個案中,其結果均顯示大型賽會能夠突顯城市的形象與認同,並直接或間接為主辦城市帶來長期的經濟與社會的影響。另外,澳洲雪梨市因申辦2000年奧運會成功,開始出現人口及都市的快速擴張,而為了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政府因而投入更多的公共建設與投資,同時也產生大量的就業機會與外資的投資。鄰近台灣的亞洲各大城市亦先後爭辦多起國際大型運動賽會,例如:1988年漢城奧運、1998年曼谷亞運、2002年日韓世界盃足球賽等。因此,國際大型運動賽會的舉辦不單只是為了健康的理由而已,顯然的已成為繁榮社會、促進國家有系統建設,是促進國家與城市進步和現代化重大工程建設的催化劑。
大型賽會或是職業運動組織的進駐,為城市帶來的非經濟效益,比經濟效益來得重要。兩岸目前開放之直航城市如台灣之台北、高雄與中國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重慶、大連、深圳、武漢、青島、長沙、西安、瀋陽、天津及結合韓國之首爾、釜山,日本之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以職業運動為交流平台,達到經濟性與非經濟性之全面化功能。此一平台在北美的美國、加拿大的職業籃球與棒球與歐盟國家的職業足球都以發揮了極大之功效,大東亞地區急待建構。
肆、交流目標設定
2008年體育節,正在台灣交流訪問的大陸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在台灣大學體育館參加一場兩岸籃球友誼賽,與曾在CBA打球的鄭志龍及台灣星光幫組成球隊,迎戰由台灣籃壇代表人物陳信安等SBL球星組成的明星隊,令台灣球迷親睹了移動長城姚明的風采。2001年,台灣籃球聯賽冠軍新浪隊脫離台灣CBA,參加大陸聯賽,這是兩岸體育交流歷史性的二個選擇。第二年,WCBA開戰,台灣著名籃球女運動員錢薇娟加入北京首鋼隊更成為轟動新聞。這位前台灣國泰女籃隊主力前鋒,曾連續十年獲得本土冠軍,並帶領“中華台北隊”多次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雖然2003年3月,在大陸CBA聯賽征戰了兩個賽季的新浪隊,因為面臨財務問題及保級命運,而選擇重回台灣。而2004年,已經成為首鋼隊隊長的錢薇娟也重新回到台灣,但這類遠離政治,純粹體育化的民間行為所帶給海峽兩岸體育交流的經驗迄今為人稱道。
一、短程目標:強化進行中之交流
兩岸體育運動交流,除了繼續強化目前設訂之運動競技專業人才交流、體育運動組織交流、大專院校學術活動互訪與學術合作之外。每年兩岸奧會之交流座談會,促成了目前急需建構之交流目標。例如最近達成了五項交流項目,包括:
一、組團赴台灣參加第十屆兩岸奧會體育交流座談會。
二、組織運動訓練基地及運動場館人員赴台灣參訪。
三、組織大陸體操、藝術體操、技巧訪問團赴台灣參訪表演。
四、組織省市及全民體育工作者交流團赴台灣參訪。
五、組織大陸體育行政人員赴台灣參訪。
同時,中華台北奧會也表示,將在今年完成五項交流項目。包括:
一、組織運動產業人員赴大陸參訪。
二、組織運動訓練中心及運動場館人員赴大陸參訪。
三、組團赴大陸參加兩岸體育院校師生研習營。
四、組織全民體育行政人員赴大陸參訪,並觀摩城市運動會。
五、組團參加第十一屆兩岸奧會體育交流座談會。
上述交流項目,已建構成為兩岸常態性之交流活動,繼續強化此一既有兩岸交流,將為下階段交流目標奠訂基礎。
二、中長程目標:建構交流平台展現東亞筷子文化的代表性
一、體育運動一般事務法令及規範的統一。
二、職業運動商業法規建構。
三、加強東亞職業運動組織交流。
四、以兩岸直航城市為基礎,強化城市運動休閒觀光建構。
五、加強兩岸以城市為基礎的運動觀光研究及專才交流。
六、獎勵以兩岸直航城市之運動產業投資。
七、促成東亞地區職業運動聯盟的成立。
伍、未來前景
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在兩岸戰後關係長期緊張,政治互信不足。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之際,兩岸經由交流將體育運動的社會功能全面發揮。未來體育運動應該是豐富兩岸交流的一條快捷方式。2009年,會是臺海兩岸體育運動交流的一個轉捩點嗎?兩岸人民有理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