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從立法院議場撤出時,曾經表示,要「反守為攻」,讓學運理念遍地開花。結果,不待學生採取後續作為,各種有樣學樣的抗爭行動,彷彿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般,在我們的社會裡此起彼落,展現出燎原之勢。包括沉寂了一陣子的反核能電廠運動,也在林義雄的絕食和在野黨的聲援中,再次鼓動群眾走上街頭。
向上提升露天光
輿論界對於太陽花學運所掀起的風潮有著見仁見智的評價。支持者認為,這是公民社會的崛起,彰顯了直接民權和大眾參與,為審議民主立下了註腳;反對者認為,這是民主崩壞的跡象,代議民主的常規被破壞之後,民粹式的口號和行動不僅擾亂了社會秩序,也壓縮了公共政策理性討論的空間。南轅北轍的評論,孰是孰非?
從太陽花學運到反核電社運的這一波集體行為,激發了許多民眾關心公共政策的熱情,揮灑出某種程度審議民主的色彩,使得
台灣今後公共政策的制定,會更重視程序的公開透明,民意的廣泛徵詢,和政策旨意的傳達溝通,不能說沒有正面的意義。不過,我們必須指出,所謂民主崩壞的憂慮,也並非無的放矢,以下一些跡象,值得大家注意。
首先,「公民不服從」成為卸責的藉口。以學生占領立法院議場和衝進行政院的行動為例,許多人用「公民不服從」的論點來為這些行為辯護,然後,試圖要為這些行為觸犯的法律責任開脫卸責。「公民不服從」的說法可以作為法內施仁的考量,但不宜成為法外開恩的論據。
畢竟「公民不服從」的精神中,本來就含有「求仁得仁」的決心,而不是只求突顯自身的立場,卻不願承擔行為的後果。如果「公民不服從」的訴求可以無限上綱到不需要承擔行為責任,不同政治立場的人,是否也可以如法泡製?不準備承擔行為後果的「公民不服從」一旦泛濫,民主怎麼會不崩壞?
向下崩壞現陰影
其次,「人民的力量」成為沒有節制的口頭禪。從太陽花學運到反核電社運,許多參與者開口閉口都說,這是「人民力量」的展現,似乎所有的台灣民眾都是他們的後盾。然而,無論是《
服貿協議》或者核四電廠,反對者都只是社會中一部分,只能代表一部分民眾的聲音,不足以構成全稱的「人民的力量」。當社會中的某個群體因為站在政府的對立面,就宣稱自己代表人民,因而行為就有不可質疑的正當性時,這個社會的民主運作已經出現了警訊。
最後,對於見解不同者的言辭追殺。在這一波學運和社運的浪潮中,網際網路發揮了重大的動員力量,不過,在此同時,我們也見到網路的言論版面上,學運和社運的支持者對於某些意見不同的評論者,不僅進行言辭圍剿,還口出髒話。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之一,乃是伏爾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但我拚死維護你說話的權利。」言辭粗鄙,失去禮貌,不僅意味著我們的民主不夠優質,還代表著民主政治必要的相互尊重和容忍,正在流失。
姑且不論這一波學運和社運對於台灣後續的經濟發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純粹就民主政治的運作來說,我們看到了一些向上提升的天光,但也看到了向下崩壞的陰影,十字路口的台灣民主會怎麼走下去?我們祈禱,天佑台灣!
(本文轉載於2014年4月30日旺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