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大燃鞭炮一邊舉手高喊反空污的政治人物又出來選了,讓台灣政治像一場騙局,拼命製造PM2.5卻罵別人超標,也常為了工程綁樁,在沒有河流的地方興建橋樑,在沒有水患的地方加強治水,今年底應該仔細檢視政治人物一言一行,就能知道台灣空污為何治不好。
在上一次地方大選前夕,我曾以環保署長的身份被邀請到某縣參加減少空汙細懸浮微粒PM2.5誓師大會,各黨的候選人都來了。固然,他們為空汙問題而來,更多的原因,是來造勢。
有一位自稱環保鬥士的政治人物進場時,會場入口的街道旁,一串串鞭炮引爆,頓時煙硝瀰漫;因為場面熱鬧,該候選人十分開心。我笑不出來。因為這位政治人物似乎不知道,那一陣鞭炮所製造的PM2.5濃度,正好是他隨後在舞台上高聲痛罵的「超標」數字的數百倍。他很丟臉,他自己不知道。選民也不知道,大家興高采烈,在另一陣鞭炮製造的PM2.5煙霧中歡喜遊街而去。
很諷刺,對不對?據說,他又要出來選了。
年底地方選舉在各黨內部開打,已經有許多公開辯論或媒體交鋒,參選人提出政見與願景;有些人言之有物,有的人抽象空泛,也有的直接加碼年金,形同政治買票。細看候選人的政見,經常左手打右手,譬如說:一方面要引進工業,加強開發;另方面高談生態保育。更糟糕的是,為了工程綁樁,在沒有河流的地方興建橋樑,在沒有水患的地方加強治水。
台灣選民在數十年的民主選舉中受過很多騙了,應該來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投票前好好分辨候選人。這裡提出一條思路,公民可以拿來評估候選人:他(她)有沒有城市治理的宏觀,有沒有永續發展的信念。
全球的城市產出75%的國民生產毛額(GDP),也排放出75%的溫室氣體,在人類永續發展大業中成為追人類福祉的重要節點。放眼人類前景,城市治理應該要超越目前習以為常的業務層次,例如:都市計劃、棋盤式公車、停車格劃設、合宜住宅等等。我們要問問自己,我們要給兒女們留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他們將如何長大成人,養兒育女?也拿這樣「永續發展」的問題評估我們的父母官與候選人。
我們應該考問:你有什麼樣的宏觀?秉持什麼樣的價值?如何走向那願景?你的政黨有這樣的中心思想嗎?我們又如何確認,這是貴政黨相信並堅守的一條可以持續,有步驟的道路?
全世界有一百七十個國家同意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第11號目標──城市永續。國際學者集結,成立了「城市科學」平台,集結城市研究的各個面向,不只是1+1+1 = 3這樣的算數累積,而希望是(1+1+1)X(1+1+1)= 9的乘數加乘;不只是面面俱到,分配資源;更重要的,是要經過整合而營建出更高的宏觀架構,在更高的層次上湧出(emerging)新的量能(capacity)與價值(value)。這新湧出的城市特性是在原有的層次上看不到的,是由身處下方層次的種種措施的協同效應(synergy)產生的。城市
競爭力也因而勝過以往,長長久久。
競選季節又來了,候選人花言巧語,聲嘶力竭。讓我們在喧嘩聲中,仔細評估,聰明考問。
(本文已刊登於107.04.30 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