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院長已經投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競賽,卻不肯辭去現職,令另外三位天王心中不滿。看看法國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之例,或可作為借鏡。
雖有不少台灣學生在法國進修,國人中稍微瞭解法國者,為數不多。繼承戴高樂聲望的席哈克總統(Jacques Rene Chirac)擔任巴黎市長十八年之久;又曾兩度出任內閣總理(一九七四至七六年和一九八六至八八年)。一九五五年密特朗總統(Francois Mitterand)退休,席哈克以戴高樂派UMP黨候選人當選繼之,連任兩屆共十二年。期間以二○○三年三月,在聯合國安理會公開反對布希總統對伊拉克出兵而聲名大噪,成為歐洲各國反對布希政策的左派分子眼中的英雄。
但法國的根本問題在於經濟競爭力萎縮,無法與英、德相比。二○○四年還有二.三%的經濟成長率,二○○五年只剩一.二%,去年的數字還未計算出來。個人年平均所得也從三萬二千三百四十美元縮減到二萬九千零八十七元。空有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虛名,失業率卻高達一○%。
前年十一月巴黎與外省黑人和阿拉伯人後裔的大暴動,焚燒搶劫,震驚世界,所反映的正是政府管得太多又太深,而人民享受慣了社會主義從搖籃到墳墓的各種補貼與照顧,習於安樂,不思生產。兩兆一千二百餘億歐元的國內生產毛額,政府開支占了五四%,阻礙自由經濟的發展。難怪各種民意調查都顯示,席哈克如再次競選總統職務,一定輸得非常難看。
他放棄競選連任後,自然群雄並起,各顯神通。法國沒有中選會,登記總統候選人的主管機構是憲法法院(Conseil Constitutionnel)。登記者需提出連署名單,老百姓不夠資格當連署人。只有總共約四萬二千餘位海內外領土的民選官員,以縣市首長占大多數,可以連署。獲得五百人連署,就可登記競選總統,制度頗為奇特。
一九五八年十月制定的法國「第五共和憲法」,規定當選人必須贏得參加投票公民過半數的支持。目前十二名候選人中,有四位勢均力敵,看來四月廿二日第一輪投票後,五月六日必須就領先兩位再舉行第二輪投票,下屆總統才能脫穎而出。首輪離今不到一月,二輪離首輪才兩星期,競選時間之迫促,在任何其他國家恐怕都難以想像。
這四位總統候選人,依所屬政黨在政治光譜所占地位,從左到右排列,是:
PS(社會黨)候選人華亞勒女士(Segolene Royal)。去年十一月十七日該黨初選,她獲得六○.六%選票。不但國內外注目,台北報紙也捧場,呂秀蓮更引為榜樣。
UDF(法國民主聯盟)十二月二日選出的貝胡(Francois Bayron),是四人中最弱的一位。該黨走中間路線,不易討好。競選口號強調法國雖已放棄歷史悠久的法郎(Franc),改用歐元,但對外政策仍將以國家利益為主要考慮,平淡無奇,很難引起大眾共鳴。
UMP(人民運動聯盟)籍、現任內政部長的薩科奇(Nikolas Sarkozy)。依照該黨黨章,五十二歲的薩科奇一月十四日已說要參選。但作為黨魁的席哈克不死心,拖到三月廿一日才表示支持他。薩科奇立即遞出辭呈,今天交卸,離首輪投票不滿一月,蘇院長應知效法。
極右派FN(國家陣線黨)領袖,年已七十九歲的勒班(Jean-Marie le Pen),也到三月四日才正式投入選戰。前年底全法動亂後,他的民調大幅提升,是這次大選的黑馬,不可輕視。
其餘八名候選人中,共產黨占了一半,三人代表不同的「托派」(Trotskyites)組織,一人才是正統法共。此外,反對全球化者一人,綠黨一人,以擁護天主教為反對伊斯蘭教理由者一人,和自稱捍衛法國傳統者一人,顯示民主制度下無奇不有的特色。
六千三百萬法國人如何看待從今天起一個半月裏緊接而來的兩輪總統選舉,個人利益與好惡自然仍是衡量重點。其中牽涉的因素複雜萬分,簡單分析,有以下幾項:
(1)左翼政黨太不團結,上次大選社會黨的約斯平(Lionel Jospin)得票甚至不如極右派的勒班,被擠出第二輪投票。這次華亞勒女士雖然接受市場經濟理論,不再高唱社會主義,所有民調都顯示她的支持度比薩科奇仍低三到五個百分點。
全國性高失業率與少數族群的低就業率,問題嚴重,加以席哈克總統和他的親信屢傳貪腐案件,引起民間普遍批評。席哈克遲至兩周前(三月十一日)才宣布退休,又等了十天才勉強支持薩科奇競選,如此不情不願,選民看在眼裏,更增反感。
(2)法國在殖民時代的海外屬地人民,依法擁有法國國籍,並可居留本土。多年積累下來的族群問題,導致治安不寧。一年半前各地暴動的記憶猶新,人民都怪政府缺乏治國能力。
(3)歐洲聯盟新憲草案是法國人首先否決的,歐洲整合至今停滯不前,人民不信任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龐大官僚體系。政客卻拿不出一套說詞或前瞻計畫,人民不滿,也遷怒到政府身上。
(4)婦女票能否把華亞勒捧上台?環保在人民心目中的重要性如何?誰也沒把握,唯有等待五月初第二輪開票的結果。
(本文刊載於96.03.26 中國時報第A13版,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