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陸委會副主委、台大教授陳明通日前推出了所謂的「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草案」,正式點燃了2008年總統大選的議題戰火。此憲法草案有幾個重點:將現行的總統制改為內閣制;廢除五權分立,並將監察權劃歸立法院;國會席次增加到兩百席。他也說,希望制憲公投能夠跟總統大選綁在一起。
姑且不論該憲草的內容如何千奇百怪,只拿將現行的總統制改為內閣制一項,民進黨就欠人民一個清楚的說明及道歉,為何在短短幾年之間,態度又180度大轉變,棄總統制,反推銷內閣制的好處?難道國家體制的取捨,就只在於對自己政黨提供私利,而可以不顧國家的整體發展及長遠的安定?一黨之私難道能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民進黨應交代清楚,這樣的轉變是否真能符合人民的期待?為何有這麼大的轉變?而不是和稀泥地含糊過去,只求以激烈的選舉手法來模糊焦點。憲政體制攸關國家的長期發展,不容有圖利任何政黨之嫌。
回想1992年,台灣政治風氣正在經歷巨大轉變之時,民進黨為了「總統直選」的訴求,不惜走上街頭,癱瘓台北車站多日,就是以「人民當家作主,台灣人民出頭天」為號召,打動許多市井小民,最終獲得全民的支持及國民黨的低頭。也才會有1996年的第一次總統直選,更才能在2000年產生中華民國第一位非國民黨出身的總統當選人。短短8年的時間就拿到執政權,當時民進黨上下及台灣所謂的本土派,無不歡欣雷動、熱淚盈眶地來迎接這個政權轉移的日子。
回溯民進黨在討論路線之爭的歷史,支持總統直選的一派,贏得黨內辯論的最後發言權。因為他們認為,唯有總統直選才是到執政的捷徑,否則以內閣制的選舉模式來說,民進黨真的很難在短期間與國民黨相抗衡,進而取得國會主導權,更別說是組內閣了。光以立委選舉的結果來看,這樣的推論很吻合民進黨的選舉路線,也符合當前政壇的生態。
近來也未聽聞民進黨內有針對憲政體制的辯論,更不用說這是攸關國家的重大事項,更應邀請國民黨及其他政黨研商,方為執政之道。陳明通想以「也經過傾向藍營教授的同意」一詞,含糊帶過推行內閣制的動機及意義,此行為可議。難道就因為民進黨認為2008年的總統大選無望,所以趕著推出憲改版本;並希望強渡關山,以增加國會席次為誘餌,要立委為了個人利益而支持此憲草,並以公投模式綁大選。最後再全力固守國會席次,以達到過半為手段,以延續執政為目標,這樣的政治盤算真令人嘆為觀止,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我們當然也可以這樣推論:倘若民進黨政績顯著,總統候選人的聲勢一片大好,即使弱如游錫堃之輩也能輕易戰勝馬英九;而國民黨仍受困於「主帥之爭」,全黨上下軍心渙散,無力面對明年的戰局,則這份「第二共和憲法草案」會現在出爐嗎?答案可想而知!換句話說,「本土政權」若能繼續掌握台灣政局,又何必勞師動眾,大費周章地修改有利於自己的憲法呢?在此時推出這樣的憲法草案,不就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追根究底,就只是為了陳水扁卸任後的政治生命鋪路,完全沒有正當性可言。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的名言,無不迴盪在人民的耳邊。以此來檢驗當前的政治人物,恐怕多數都不及格,早該被人民所淘汰了。嚐到權力甜頭的人,大多數都不願自動放棄,更不用說是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被選民唾棄的。現在的陳水扁政權就是最好的例子!寄望以「第二共和憲法草案」來包裝個人的政治私心,完全不能為台灣帶來真正的遠景,人民更應該認清這般政客的真面目,才不會再次受害。
就以當年陳水扁的當選感言為例,來看看當年的承諾,能否與當今民進黨的政策相符。他說:「『夢想就要實現,陽光已經看見』,當明日曙光照向玉山山頂之際,就是台灣邁向和平、民主、改革的另一個開始……。選戰的勝利,讓我們更謙卑,因它是責任的開啟……。」在當時,這樣的話既感動、也贏得了多少支持者的淚水,而一般小民也真切希望民進黨能為台灣帶來清新的改革,以取代舊有國民黨的包袱;對照民進黨執政後的傲慢態度,及現在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又是多麼地諷刺,真讓大多數人痛心疾首,悔不當初!
動聽的言論容易打動人、也很容易說,但良好的政績更能真正為人民謀福。倘若民進黨真的認為「第二共和憲法草案」真能為中華民國帶來長治久安的遠景,就更應該正式向人民道歉,並且說明理由。唯有如此,憲法改革才能真正獲得朝野政黨的尊重及認同,否則只不過是另一場政治鬧劇罷了!
(本文刊載於96.03.23 中央日報網路報,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