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在西九龍高鐵站排隊退票的香港市民。)
新冠肺炎持續蔓延,目前全球確診案例超過7.5萬件,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從確診案例的速度、擴散國家的數目,據專家判斷,其影響力甚至超過SARS,對全世界經濟的外溢衝擊也比過去來的嚴重。
新冠病毒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根據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分析,如果在三個月內疫情和緩,則對全球GDP的衝擊約0.15%至0.3%,如果持續影響三至四個月,將影響0.2%至0.4%;牛津經濟研究院也認為,它對全球GDP的衝擊約為0.25%,遠超過SARS時的0.15%。
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上,目前看來大陸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對內需消費、工廠復工衝擊言不可喻。高盛證券估其影響全球GDP下修至5.5%左右(亦即下滑0.5個百分點),如果疫情持續到第2季,則大陸
經濟成長率有可能下修至5%以下(約下滑1個百分點)。
對
台灣的影響,可以區分為兩個層面,其一,大陸GDP下滑,不利台灣出口;其二,對疫情的擔心,影響台灣的內需(觀光、飯店、零售、物流)、金融波動及工廠動工的延後等。有關供應鏈的調整及轉單效應在此暫不討論。
依我們的推估,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疫情如在第1季緩和,約讓GDP下修0.215個百分點,若拖至第2季,則影響約0.43個百分點。主計總處也因而下修了今年台灣的GDP成長率,由2.72%調降至2.37%。
不過,台灣仍非主要疫區,加上過去的管理經驗、SOP及相關的設備、隔離病房等,衝擊可望降低一些。
在對產業的衝擊上,由於股市相對敏感,指數的波動預料也會比較大。其次,需要人與人接觸的海運、空運、餐飲觀光、零售等服務業,衝擊相對比較大。當然,金融保險業可能也會因為客戶的損失而受到波及。此外,由於擔心員工感染,很多工廠在大陸、東南亞等地的企業,或延後開工,或暫停生產,無法全力衝刺產能,可能會衝擊到部分供應鏈及接單。
另一方面,商業服務業的衝擊不小,也值得政府注意。本來開春為旺季,卻碰上新冠肺炎。若疫情拉長,商家倒閉,無薪假也將增加,值得政府更多關愛眼神,助其渡過難關。
為了因應武漢肺炎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政府目前推出八大穩定經濟信心的措施,包括:穩定股匯市、輔導企業防疫以降低對銷售通路的影響、紓困受衝擊的產業協助升級,以及600億元的紓困方案等。整體而言,其規劃及因應方向相當正確,但能否加以落實才是關鍵。
其次,其他可考慮配套,包括:第一,協助業者分散代工、備援基地,降低訂單移轉的衝擊。第二,掌握受衝擊企業的紓困,以免波及銀行保險機構,以及可能衍生的
失業問題。第三,暫時輔導透過網路消費,減少實體通路接觸傳染的風險。第四,鼓勵國人梯次休假,並分散國內旅遊時間,來替代國外旅遊的風險,以及填補國內觀光人數不足的危機。第五,因疫情遭隔離的員工,透過無薪假及相關措施的協助,保障其就業的權利。
(本文刊載於2020年2月20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