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內閣甫上台,有關油電水價格合理化的問題即浮上檯面。尤其今年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成長2.37%,創下3年來單月新高,再加上歐債風暴方興未艾,未來經濟景氣撲朔迷離,於此時討論油水電價格的調漲,即成為新內閣的棘手難題。
在油價方面,雖然中油自2008年之後採取浮動油價措施,讓油價能隨著購油成本而調整,但因為中油自去年12月起採「減半調價」措施,使的中油去年虧損金額達到387億元。再加上目前伊朗問題的情勢嚴峻,國際油價居高不下,若持續減半調漲,中油的虧損將持續擴大,對我國的財政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即使油價採取公式調整,我國的油價仍是全球非產油國中較低者,因此也讓油價承受著很大的調漲壓力。
電價的部分,由於長期低於電價成本,讓台電2007年與2008年各虧損231億元及1,013億元,雖然2008年整黨輪替後,電價兩波調漲,使的台電2009年虧損降為14億元。但隨著國際原物料價格的持續反彈,發電成本上漲,台電去年又虧損了433億元。台電連年虧損,不但造成政府財政極大的負擔,而國內能源價格偏低,形同納稅人補貼用油用電大戶,有違公平正義的原則。而能源價格脫離市場機制,不但降低能源的使用效率,更不利於台灣產業的往高質化、高附加價值方向升級。
至於水價的部分,台灣每年近兩千公釐的平均雨量,水資源不虞匱乏,但極端氣候頻現,乾旱兩季雨量相差太大,南北雨量分布更是不平均,再加上水庫淤積嚴重,自來水管漏水率約二十五%,使的停水、限水現象頻傳,因此水價似乎也有調整的空間。
綜合而言,在考量國際能源價格高漲,以及國內財政逐漸惡化的背景下,能源價格的合理化實有其必要性。但在實施的步驟上,仍應循序漸進,同是要兼顧弱勢者的權益。
首先,油價減半調漲的措施應先行檢討。雖然自去年12月採行油價減半調漲的措施,但由於時間接近農曆春節,油價減半調漲有利於物價穩定,不然今年一月份的物價成長率2.37%還會再飆高,造成民眾更大的負擔。不過,當物價的季節性因素消除後,物價應可回歸正常的水準,油價也應回歸市場機制,來真實的反應成本。不過對於弱勢族群以及大眾運輸工具,仍應採行補貼的做法或是維持減半調漲,以降低衝擊。
此外,中油的油價公式有檢討的必要,因為台灣油品只有兩家,但兩家公司的盈餘卻相差數倍之多,顯見中油經營效率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未來除訂定出合理的油價公式,也應一併檢討中油的購油成本,營運績效等結構性問題,才不會讓中油在經營上的不效率,由全民承擔。此外,也可考慮第三家以上的公司進入油品市場,打破目前雙佔市場的壟斷現況,以提高油品產業的競爭力。
至於電價的部分,可考慮類似油價的調整公式,以反應真實的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台電目前是獨佔企業,因此對於其經營效率及人事成本等應加強監督,以增加其競爭力。而未來則應持續推動電力市場自由化,讓更有效率的民營電廠進入市場,增加電力供給,如此電力成本才有逐漸下降的空間。
在水價方面,為維持水價的合理,政府應加強水庫的清淤、以及汰換老舊管線,同時可採行旱汛期差別水價,用以量制價的方式,使的水資源能有效利用,但更重要的是鼓勵民眾節約用水。
長期而言,台灣是能源缺乏國家,國內原油99%仰賴進口,在世界能源日益匱乏之時,政府應找出適合台灣發展的生質及替代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進一步的開發。另外日前有研究以海澡提煉生質能源的技術,類似這種不佔大量土地,且不是主要糧食的作物,也是台灣可發展的技術。當替代能源的比例提高,台灣才能降低受到能源進口價格波動所產生的影響。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