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台灣總統大選結束,連任的馬總統隔天在與美國觀選學者會面,就透露美牛進口問題必須解決,爾後1月底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抵台,表示台灣若要實現貿易自由化,就需要思考美牛進口問題,讓美牛議題備受關注,顯然如何權衡全民健康與台灣長久利益,已成為新政府後續執政的挑戰。
美牛風波不斷,回顧爭議歷史事件,台灣曾因2003年12月與2005年6月美國爆發狂牛症(BSE),二度公告禁止美牛進口;至2006年有條件恢復美牛進口,雖當年3月發生第三起狂牛病,但政府未公告禁止;而2009年台灣與美國簽訂台美牛肉議定書,允許帶骨牛肉、內臟、絞肉等部位進口,消息一出引起輿論譁然,為回應民意立法院遂於2010年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條文修正案,明文禁止美國牛絞肉和內臟進口,但卻已重創政府威信與台美關係。
今年美牛問題捲土重來,主要肇因於台灣95年明令公告萊克多巴胺為禁藥,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對邊境檢驗出含有瘦肉精的肉品一律退運或銷毀,而萊克多巴胺則為美國允許可使用,此舉造成美國對台輸入肉品之貿易障礙。故美方希望台灣應依科學標準訂定安全容許殘留量,解決瘦肉精檢疫之爭議。
由於牛肉貿易係美國重大貿易政策,台灣亦為美牛出口重要市場之一,適逢年底美國總統大選,故美國國會對其禁用萊克多巴胺議題,向台灣表達高度關切。而美國貿易代表(USTR)大使柯克(RON KIRK)也在五月向經濟部部長施顏祥表示必須有效解決美牛爭議,才有可能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架構下的高階官員諮商,以利幫助台灣加入由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提升區域經貿關係。
因此,為兼顧國人身心健康、維持台美友好關係,進而促進台灣加入區域貿易經濟體等重要課題下,政府即進行研析最佳之因應對策。首先,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召開技術諮詢小組會議,結果表示迄今仍沒有科學證據可認定添加萊克多巴胺對人體有害,進而規劃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四項原則,最後提出行政院版「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
然而,行政院版本中第十一條對乙型受體素修正內容卻與在野黨「零檢出」出現不同看法,引爆立法院朝野高度對峙,在野黨更霸占議場癱瘓議事,其實這樣的僵局將不利台灣的整體利益。第一,「零檢出」並不表示「零風險」,若堅持零檢出情況,則必須付出相當大的社會成本。第二,其實2007年民進黨政府曾對萊克多巴胺進行風險評估,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通知將訂定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如今若因政策反覆,列為「不可信賴的貿易伙伴」,將有損台灣國際形象與信用。
觀察鄰國的日本、韓國也曾面臨美牛叩關的問題,然而在政府經過多次協商與凝聚共識後,提出因應配套方案,不僅解決國內歧見,更加速對外經貿自由化的進程。以台灣而言,政府除了參考先進國家的標準,訂定安全容許量,並提出「強制標示」,透過資訊揭露有效區隔產地來源,保障對美牛有疑慮的消費者。此外,更提出「牛豬分離」與「排除內臟」,確實保障國內畜牧業的永續發展,全力保障國人的健康。
基本上,許多專家也認為若建立民眾對開放美牛風險的正確認知,再配合政府的相關措施,「有條件解禁」美牛是一個較佳的平衡點。倘若全盤否定美牛進口,僵化雙邊關係,不僅中斷五年的TIFA談判遙遙無期,更影響到長久以出口為經濟命脈的台灣,勢必逐漸失去經貿優勢,喪失國際競爭力,著實讓人憂心忡忡。
美牛問題涉及層面甚廣,包括國民健康、經貿發展與對外國際信用等專業領域,一般民眾大概不甚瞭解,何況美牛問題在台美經貿關係只佔一小部分,未來還有更重要的議題,例如貿易便捷化及其他農業開放問題尚待討論,故現階段政府應積極強化與民眾之溝通,降低廣大消費者心中疑慮與說明對外區域經貿之重要性,以利台灣長遠利益之發展。
(本文刊載於2012年7月號台胞好康月刊)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