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總統大選馬謝對決的態勢,隨著陳水扁總統的強勢主導戰局,起了微妙的變化。阿扁積極喬副手,強力主導「台灣入聯」公投,釋放政策利多;尤其在謝蘇配成形之後,阿扁似乎又站上綠營的制高點。令外界好奇的是,謝長廷在未來選戰中究竟是選擇走自己的路?還是向阿扁的深綠路線靠攏?這讓我想起一年多以前(二○○六年三月廿一日),馬謝兩人在哈佛交手的場景。
當時馬英九是以台北市長,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在甘迺迪政府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的安排下,以英文發表「台海兩岸和平與繁榮的願景」演講。恰巧謝長廷以卸任行政院長的資歷,應邀在甘迺迪政府學院擔任「資深訪問學者」(Senior Fellow),成為演講會的聽眾。在馬演講結束後,接受現場聽眾的發問。坐在第一排的謝長廷立刻發言,首先感謝哈佛大學把他和馬英九「帶出(台灣)政治戰場」。然後接著說,馬英九的演講中並未提到中國飛彈威脅台灣,而這正是兩岸關係緊張的主要因素。
馬英九則回應,國民黨確實審慎地關注和考量兩岸關係緊張問題,「重要的是如何降低雙方緊張,走向和平」。馬英九並強調「對話、協調、直航等都是降低兩岸緊張關係的方法」,另一方面,不牽涉國家安全的事務,應自政治面區分出來,著手進行;但有關主權的議題就必須十分小心。
演講會前獲知謝長廷會到場,馬英九表示歡迎。演講會後,兩人並握手致意,馬英九隨後被部分聽眾、學生包圍要求簽名、合影;謝長廷則步出會場,接受台灣媒體的訪問。謝在訪問中肯定馬的演說內容,認為馬英九「腦袋清楚、很有邏輯」。雙方都展現了謙謙君子風度。
馬英九挾帶著高人氣,重返母校進行一場成功的演講。哈佛大學東亞問題專家傅高義(Ezra Vogel)給與極高的評價,認為馬提出兩岸關係見解有成功的可能性,美國對他的看法會「十分滿意」(very comfortable)。而謝長廷在馬英九當主角的場合,抓住機會,巧妙地分佔了媒體版面。更重要的是,謝在雙方交手過招後,不忘稱讚對手,體現了謝「和解共生」的理念。
但是,在馬謝先後通過黨內提名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雙方重回台灣的政治戰場,成為拼搏競爭的對手。隨著選戰逐漸加溫,藍綠陣營之間殺伐之聲四起,要兩人重溫去年哈佛校園的君子風度,恐怕已是不可得。當時主持演講會的哈佛大學亞洲中心主任賽奇,不久前在與筆者等人聊起此事時說:「不管(選戰)多激烈,反正台灣二○○八的總統一定是哈佛人,只是不知道最後是花落「法學院」,還是「甘迺迪學院」?」大家聽完後,不覺莞爾。
二○○八總統大選的激烈程度,可以想見各種人身攻擊與負面文宣將層出不窮。我們期望這兩位哈佛校友,能夠秉持哈佛校訓「追求真理」(VE RI TAS)的理性精神與態度,回歸政策議題的思考與辯言,為台灣人民,也會台灣的未來發展,引領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