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教育部下月起將首度試辦所謂的「夜光天使點燈專案」,針對國小生中輟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以及財力分級最差的九個縣市,以篩選出96個據點並且自九月的新學期起試辦夜間課後照顧服務,預計首批約有一千五百多名的國小學童受惠。誠然,對於此一「夜間安親班」的舉措,還是有它深層論述的必要。
表: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資訊一覽表
◎試辦時程:教育部補助民間團體1900萬元,9月起首度試辦國小夜間安親服務
◎試辦縣市:新竹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基隆市
◎服務內容:每周至少3天、共10小時,晚上6至9時,供應晚餐,提供伴讀(寫)作業、美勞、運動及說故事等安親活動
◎報名資訊:經校方認定為低收入戶或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特殊境遇須關懷的國小學生,可主動或由校方向96個安親服務據點報名,名額約1500個
資料來源:教育部。
事實上,根本的提問還是在於「夜間安親班」的功能定位與運作限制,一方面是補充性、保護性抑或是替代性等等兒童福利服務的功能定位廓清;另一方面則是致力於推動「夜間安親班」角色扮演的同時,有無進一步地深究「幼童─安親─家庭─照顧」所可能要面對的結構性限制,畢竟,扣緊國小學童的中輟率以及財力分級的差異情形,點明出來「夜間安親班」標地的服務對象雖然是國小幼童,但是,服務的同時還是要碰觸到幼童背後羸弱的家庭及其特殊境遇或是風險處境的生態環境。准此,「夜間安親班」之於幼童的人身照顧理應要有擴及到非典型家庭能否穩健運作的綜融性思考,換言之,「照護幼童-看顧家庭」之社會照顧的政策思維應該要先被清楚確立,而此一綱舉目張的政策宣示,相當程度上亦指陳出來「夜間安親班」不應該只是某種枝節末微的服務措施,而是要有通盤考量的整體性作為,也就是說,從兒童服務、家庭扶助、社會福利到公共政策之首尾一貫的鑲嵌性思辨。
至於,透過96個服務據點以提供約1500個名額的「夜間安親班」,相與關聯的命題思考包括有:除了單純的師生比以及物理環境的把關機制外,在提供伴讀課業、美勞運動以及講述故事等等安親活動的同時,理應要有更多的積極性作為,畢竟,對於身處於資源不足、匱乏甚至於是被剝奪的這一群國小學童來說,「夜間安親班」的成立除了設定傷害停損點的消極功能外,如何使其學習的受教社會化當中,得以因為挹注較多的誘發條件,藉此達到充權改造的提攜目的,就此而言,在推動「夜間安親班」服務措施的同時,也要針對當前各種的兒童福利服務項目,以提出全盤檢討的改革作為,也就是說,「夜間安親班」的推出不僅止於是用來對照當前各種對價關係的安親照顧市場,而是這種去商品的社會照顧要有前瞻性的巨觀視野,特別是對於幼童家庭生態環境的扶持照顧服務網絡!
總而言之,樂於見到政府公部門願意正視到經濟弱勢與學習弱勢國小幼童的成長權益,只是,樂觀看待「夜間安親班」該項服務舉措的同時,如何詳實地檢視「夜光天使點燈專案」本身的需求評估、問題診斷、處遇計劃、服務項目、照顧管理、方案內涵、績效評比以及各種可能的衝擊影響,畢竟,「夜間安親班」不只是提供一個免費、陪同與保育的安全處所,而是要進一步架接在能否脫胎換骨之教育充權的積極意涵上!
〈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