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目前在中國大陸如火如荼推動的「家電下鄉」政策,雖說是一種財政補貼,其實也是一種消費退稅,只是名目不同,本質都是以降價為誘因,把買氣帶出來,進而帶動經濟成長。這項為期四年、花費9200億人民幣的「家電下鄉」財政補助計畫可以創造商機、改善生活、增加就業機會。從最近香港與國內股市,一些與家電下鄉有關的中國概念股的股價明顯從由谷底翻升,即可說明家電下鄉的可能經濟效益。
根據中國商務部與財政部的估計,從今年2月1日起在全中國實施的「家電下鄉」政策,已確定補貼商品包括:電視、冰箱、洗衣機、手機、空調、PC、機車、熱水器八項。由於大陸「家電下鄉」政策發威,所以,奇美電董事長廖錦祥在今年3月2日說,「大陸家電下鄉政策擴及全大陸,補助金額由人民幣2000元提高到3000元,將對面板產業帶來效益,奇美電的產能利用率可望因此提高兩成以上。」可見,家電下鄉政策不只是刺激農村消費、對大陸的農村生活品質有提高的幫助,也對大陸的經濟成長有提升的作用,是中國政府實現經濟成長率「保8%」重要的一環。長遠來看,更有扶植大陸地區的企業成為國際品牌的戰略意涵。由於該政策效果明顯,是我國可以參考的政策,差別在於哪些項目需要政府補貼。
二、哪些項目適合消費退稅
大陸的家電下鄉政策只限於農村地區,但是在我國則可全面推動,不限於鄉村地區,都市地區也可以。具體而言,可補貼的項目包括:
1.家電:選出值得政府補助的家電產品,最好是有國際競爭力、值得培值的產業,例如:液晶電視。
2.讓台灣成為科技島:補助國人購買電腦、手機,並全面鋪設寬頻,讓台灣每個家庭都有網路、每個地方都可以上網,這一部分的費用,可以由政府補助。
3.讓台灣成為一個運動島:鼓勵全民運動,由政府選擇適當路段,鋪設腳踏車專用道,讓騎腳踏車變成一種風氣,既可以節能減碳、又能健身少生病,減少醫療資源支出,更能擁有好心情。所以,政府可以補助人民每買一部腳踏車,政府補助5-10%的費用。
4.讓台灣成為一個花都:花卉植物具有美化環境、紓解壓力、促進水土保持等的功能。凡是在一定期限內購買花卉植物,都可以憑收據在年底退稅,由政府補貼10-15%的費用。此舉的目的既是美化環境、也是扶持農業、照顧花農、樹農,使台灣成為花卉大國。
5.補助農業生產:鑒於農業主要集中在台灣南部,而農人務農所得又非常低,根據主計處的統計,農家來自農業所得只佔全部收入的20%左右,相反的,來自非農業所得卻高達80%。因此,如何提高農家的農業所得,實在是政府應該負責的事情。為了提高農業所得,政府應該在此不景氣的時候加強對農業的投資,因為很多在都市失業的人回到農村之後,如果無法養活自己以及家人,對社會的穩定就會變成一種威脅。因此,加大對農村的各項補貼是必要的,包括:肥料和農藥按售價10-15%的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退稅或者政府補貼並不適合用在購屋和買車,因為用在購屋,房價降不下來,民眾負擔反而加大;若用在買車,我國自己的汽車產業的市佔率低、大部分都不是國產的車子,花費太大,成本太高,不適合補助。況且,在景氣不好的時候,有限的資源更應該用在對社會弱勢的照顧上,汽車雖然不是奢侈品,但也不是必需品,非買不可,因此,不應該予以補貼。
三、政策效益
1.刺激消費,提高經濟成長率:由於國人傳統上就有未雨綢繆的觀念,因此一直是一個擁有高儲蓄率的國家(國民儲蓄率30%)。在農村地區,其實農人不是沒有錢,而是農村生活簡單、農人需求不大,節儉成性,所以,很多東西即使壞了、舊了、沒有了,也不會去(再)買新的。故這時候要刺激國人的購買慾望,可以說最好的方法就是消費退稅,讓平常不想買的人也想趁這個大「降價」的時候去買。
2.培植我國的企業成為國際品牌:政府的補貼政策應有多方面的效益,除了刺激消費,提高經濟成長率之外,還須有其他政策意義,例如支持國有企業成為國際品牌。目前,我國的電腦業已在世界上獲得相當的肯定,如果政府在這次的財政補貼中,對於IT產業繼續支持,既是對企業的實質幫助,也能趁機培養出幾個大的國際品牌。
3.讓企業根留台灣:由於兩岸經貿合作日深,這次大陸的家電下鄉政策,我國廠商受惠甚多,例如上述的奇美電。如果政府在這方面反而沒有給予支持,就很可能造成台灣企業都跑到大陸,卻不在台灣投資的情形。因為大陸那邊有訂單,在台灣沒有訂單。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我國政府應該以具體行動支持產業界,但是是選擇性的,不是全面性的。
4.減輕人民、特別是中下階層和農家的負擔:在危機時代,政府的力量更能彰顯。由於失業人口增加、薪資縮減、人民的壓力增大,政府應勇於擔負責任,以各種適當措施減輕人民的痛苦,方有助於社會穩定。
四、結論
消費退稅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好處是多方面的:刺激消費、提高經濟成長率、穩定人心、降低失業率、獲得企業界的支持並根留台灣,可以說是一舉數得。消費退稅可以先實施一年,如果成效良好,可以像大陸一樣一次實施四年。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本文刊載於2009年3月9日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