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總統大選期間,人們常在國民黨的發表會上聽到有人聲嘶力竭地高喊:「阿扁當選,台灣不安」或是「民進黨勝選,股市三千點」之類的口號,在當時,台下的選民恐怕都只把它當做是「競選專用」的文宣辭令而已,既缺乏臆測的基礎,便未必經得起事實的檢驗。不料,這種種「預言」如今都不幸而言中了。而台灣社會也在政權易手之後隨即陷入杌隉動盪的困局-其造成社會不安,股市狂跌的後果自然不在話下。
然而,就在全民焦灼的等待與期盼之下,曾經在競選期間夸夸其言的新政府領導人士及其智囊們竟然在山雨欲來之際顯得束手無策,甚至驚惶失措,一任情勢的繼續惡化,才真正令社會大眾為之憂心不已!
在這段時間裡,朝野政黨之間仍然彼此問難,互有攻防。不時有自命「清流」之士再三強調「執政黨難為也,因其包袱太重」,其實,仔細分析起來,此刻的在野黨似乎更難為!以國民黨人而言,因昔時曾長期執政,所以一干經國大政的問題所在,俱已瞭然於胸,而今又以在野之身,負有監督施政之天職,故而值此台灣社會面臨盛衰榮枯之關鍵時刻,當然無法袖手一旁,置身事外的。可是,難就難在有心效勞,卻無處使力。猶記政權更替之初,在野黨人士對新政府所提出之政策輒有批評,卻招來「輸不起」、「想奪權」之類的冷嘲熱諷,頗感不值﹔俟後,國內亂象初現,有人當即主張以溫和理性的態度,協助政府共渡難關,於是乎,在野人士透過種種管道提出善意的建言,不料,當政者依然置若罔聞,視為無物,擺出一幅十足剛愎孤傲的面孔!直到今天,局勢已然惡化至極了,可是,面對各界期盼政府當局及時猛省,改弦更張的聲浪,廟堂之上仍不時傳出語帶不屑的托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許多亂象都是舊政府時代的遺產」。
這就是眼下執政者的風格,也正是其必將自毀長城的惡因所在。事實上,打從若干日子以來,我們很清楚地觀察到民進黨政府所表現出來的特質(或許,稱之為「致命傷」才更為貼切)。僅數點如下:
一、善使謀略的傳統-民進黨一向敏於拿捏人心向背,善於挑動群眾情緒。過去,在歷屆選舉中,經常利用一般民眾同情弱者的心理而祭出「政治受難者」的招牌,遂能多所斬獲﹔總統選戰期間,又能深體人心思變的趨向而大做「政黨輪替」的文章,推動「換人做做看」的耳語攻勢,一再透過媒體加以擴散,果然奏效!執政之後,因政策謬誤,往往一夕數變,且政治人物言行不一,每每舉止失當,此外,以其山頭林立,各有所圖故而政出多門,相互掣肘,其結果,已造成新政府的形象蕩然無存。事已至此,當政者居然一仍舊貫,或閃爍其辭,以掩人耳目,或強辭奪理,以混淆是非,或聲東擊西,以轉移焦點。凡此種種權謀手段,絕非正道,更非一個執政大黨之所當為,僅能欺人於一時耳,若長此以往,必將遭到全民的唾棄。
二、一意孤行的性格-民進黨出身於台灣的民主運動,具有革命政黨的根性,其黨員泰半個性強烈,熱情洋溢,色彩鮮明。在「革命」時期,以在野身分扮演「反對者」角色,可謂恰如其份﹔但如今賓主易位,當初的異議份子轉而出將入相,身膺治國之重,豈能不改頭換面,放卻激情、衝動的行事風格,代之以多方的協調、溝通、包容與忍讓,以力保政局安穩、社會祥和!
三、分化族群的路線-國內的族群意識歷數十年而未能消弭於無形,不容否認地,實與民進黨在野時期所慣用之強烈的本土訴求或台獨主張互有關聯。而此一惡質之社會分歧現象,早已成為兩岸關係穩定化與正常化之一大阻礙。可惜在新政府成立之後,主其事者遲遲未能擺脫少數偏狹地域主義者的糾纏,轉而正視台海危機之迫切性,更未能袪除「一黨之私」的心態,轉而以較為宏觀的眼界積極尋思迅速解除彼岸軍事威脅之良策,進而安定人心,掃除亂象,造福全民。
從中華民國黨政史上首次政權移轉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一個教訓-那就是,悲情的吶喊,血淚的控訴,動人心弦的修辭,都可能換來選票,贏得政權﹔不過,只有主政者展現出雍容的氣度,豁達的胸襟與高遠的器識才足以長久維繫政權於不墜。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