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聯盟協議書草案日昨曝光,外界也對其運作方式有初步瞭解,至少比前陣子每位執政黨代表各有不同說法來得清楚。從草案內容看來,國安聯盟實質上為「幫助執政聯盟」而非「執政聯盟」。一來共識決就讓任何有反對意見的主張都不可能通過,大大削弱此聯盟的決策能力,再者成員享有的權利只是建議權,不見得能被採納;但其義務則是在立院不得違反共同政策綱領且不得連署不信任案。這樣的設計,最起碼在檯面上的權利義務關係,對在野政黨成員並無吸引力。
選舉結束迄今,各政黨都已從選票上獲得了教訓。敗選的國民黨和新黨固不用說,所謂「獲勝」的民進黨、親民黨及台聯黨其實從選舉結果中顯露的隱憂都相當嚴重。在民進黨的部分,立委席次固然成長了十七席,但是百分之三十三點三八的得票率和六年前的百分之三十三點五九一樣,比起三年前的百分之二十九點五六也只成長了三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在掌握了行政資源優勢以及全力查察賄選的影響之後,民進黨的得票率並未增長。在縣市長部分百分之四十四點六九的得票率也和四年前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三二相去不遠,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執政後席次反而減少,顯示民進黨要在轉型的問題上投注更多的精力,才能拓展其支持基礎,特別是在單一席次選舉中。
在親民黨的部分,如果未來的目標是要幫助宋楚瑜主席贏得下屆總統大選,從這一次立委選舉百分之十八點五七的得票率看來,並不容易,只得到了去年總統選舉時一半的比例。未來如何在地方組織上札根,並且在新黨式微後避免被貼上「外省黨」的標籤,將是未來努力的重點。至於台聯黨百分之七點七六的得票率以及十三席的席次,與原先的三十五席期望亦有極大的落差。未來台聯黨的角色與影響力只在於陳水扁總統一念之間。如果陳總統決定不與台聯黨合作,這些席次將無法發揮影響力。換句話說,這幾個所謂「勝選」的政黨,從這次的選舉結果裡,發掘的問題其實都比勝利的喜悅要多。某種意義上來說,民眾對所有的政黨表現,都投下了不信任票,也希望各政黨能夠以穩定政局來回應民意。
對照這樣的選戰教訓,我們要誠心呼籲執政當局,國安聯盟的籌組已經成為選後政局的亂源所在。國安聯盟在選前的規劃,原來是要在選後捍衛民進黨組閣權,以確保在野聯盟無法提出倒閣案。如今選民已經將行政和立法的主控權都交在執政黨的手中,在野政黨也都宣示尊重陳總統的組閣權,對任何行政院長的人選都不會杯葛。因此國安聯盟的運作反而成為朝野政黨爭議的焦點以及對政局投注變數的主要因素。
我們希望執政當局尊重憲政體制並且參照民主國家運作的慣例,不要以體制外的組織另起爐灶,徒生紛擾。執政黨如果決定和台聯黨合作,結合成泛綠聯盟,就擔負起責任政治,以施政績效論成敗。在野政黨也必須要調整心態,就事論事地在預算和法案上全力配合,誠心地把舞台讓出來給執政黨發揮,不要抱著杯葛或扯後腿的心理。陳總統也可以選擇以黨對黨的談判,與國民黨或親民黨合作,以穩定的過半數國會席次,成立執政聯盟。這樣的聯盟一方面可以讓民眾立即感受到政局安定,另一方面也能夠跨越統獨和省籍問題的爭議,讓未來的台灣政治能夠朝向實質民主發展。換言之,陳總統目前確實站在國內政局的制高點上,有許多的可能選項等待他的決定,希望陳總統能夠以安定政局為念,以維護憲政體制為己任,宣布停止國安聯盟的籌組,回歸到責任政治的本質。要知道國家安定的基礎不在於籌組一二○人的立院多數聯盟,而是在於實行絕對多數民意支持的政策。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90.12.12第十五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