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信良先生投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初選,拋出很多議題,引發了討論;其中之一是台灣的貧富差距。他認為,國家的領導人要重視此問題,對症下藥,以回應一般民眾的殷切期待。
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政府的領導人都重視這個問題。連我們的對岸,也把這個問題的解決列為其第十二個五年計畫的關鍵議題。美國、英國、法國,都在煩惱這個問題,思解決之道。這次北非抗爭活動的起源,顯然和青年失業率過高、政府補貼降低等民生問題相關,其本源也在於貧富差距。問題在於:怎麼解決?
如果循政府公布的所得分配數字去找答案,無異緣木求魚。其一,這個數字可能和民眾的觀感不符,而「觀感」才是政治支持的重點。其二,所得分配調查通常不及於非依靠薪資所得的富者,也不及於「資產」,而後二者往往是貧富差距的癥結。與其這樣去找答案,不如直接面對造成民眾「貧富差距擴大觀感」的組成要素,也就是「焦點觀感」;然後一一解決。
以台灣當前情況而言,第一焦點就是台北市豪宅的房價。即使屬於少數個案,媒體報導動輒每坪兩百萬或更高的價格,足以讓多數的百姓認為貧富差距大幅擴大。對南部的百姓而言,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同樣住台灣,為什麼有人的住宅價格長期在一位數,但另一個地方可以達到三位數?
豪宅標的明顯,而且打擊面不大,只要有心,並不難解決。用特別稅(媒體稱為奢侈稅)來打擊「投資客達人」,當然並無不可,但如果後來發現對於壓抑豪宅價格無效,可能反而造成失望。要解決豪宅價格過高,用調高各該具體個案地段的公告地價至市價即可,這需要協調地方政府配合辦理。
第二個焦點是就業和薪資。如果失業率下降,薪資提高,一般百姓會覺得生活比以前好,對於貧富差距的觀感會有不同。而要降低失業和提高薪資,必須促進投資,尤其是失業率偏高地區的地方性投資。
經建會最近推出的「產業有家、家有產業」,就是很好的構想;應當協調地方政府大力配合,拉抬產業到失業率偏高、薪資偏低地區的投資。這樣的地區大多在中南部,所以政府應當有系統地設法提高中南部的經濟活力,讓中南部民眾可以共同來享受全球化、國際化的利益。各種有潛力的行業都應鼓勵,而恰巧全球現有糧食不足、糧價升高的恐慌,不也正是振興中南部農業的大好時機?有需要把這個列為各級政府、各部會的績效指標,來考核、列管。
第三個焦點是對於邊緣家庭的照顧。社會上出現失業家庭悲劇、兒童悲苦為生活奔波等故事,頻率愈高,而政府看來未有系統性的回應,就立刻影響民眾對於貧富差距的觀感。在這方面,值得加強之處確實很多。曾實施過的「馬上關懷」方案,就是要求地方政府落實對於處於社會邊緣,而且遭逢急難的家庭,立刻予以救濟。這樣的方案,應當持續,而且擴大。
在這方面有一件事,是政府立即可做的,就是實施對於家庭生活狀況的大規模調查,確實去「發現」和認定「邊緣家庭」。現在主計處的調查,其規模及方式,不足以「發現」這些家庭。而如果連這些家庭在那裡都不知道,又如何去幫助他們,防範悲劇的發生?這樣的調查,本身需要動用大規模的人力,就可以在各地創造很多就業機會;這些機會都是有意義的:幫助政府、也幫助弱勢。這個會比許多其他的政府本身短期雇用方案更有實效。
(本文刊載於2011年4月2日聯合報名人堂)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