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法國政黨聯合選舉策略與經驗之研析

法國政黨聯合選舉策略與經驗之研析

國政研究 憲政

作者: 張台麟 ( 2007年1月25日 09:21)
關鍵字:政黨政治 法國 聯合選舉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Emmanuel Macron。)

壹.前言

就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而言,法國的政黨政治有其悠久的歷史。不過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尤其在第三,四共和時期,法國的多黨林立、黨紀不彰及政府不穩定一直是憲政發展的絆腳石。一九五八年第四共和結束之時,國民議會(l'Assemblée nationale)中有十個政黨黨團,每個黨團至少有十位議員,而其只有兩個黨團行使黨紀(如共產黨)。二十年後,就是一九七八年之時,國民議會中有四大黨團聯盟(左派為社會黨—社會激進黨、法國共產黨,右派為共和聯盟及法國民主同盟),聯盟以左右派意識型態的差異為合作基礎並組成執政或在野聯盟,每個聯盟都採行相當嚴格的黨紀以確實扮演執政或監督的角色,尤其在重大的議題或法案方面,朝野立場可說是壁壘分明,形成所謂「四大聯盟兩極化」的政黨制度。[1]一九九八年至今,雖然法國的政黨經過了大幅的重組,國民議會中有六大黨團,但其左右各自聯盟且構成朝野兩極化的態勢並未改變,形成所謂「六黨兩極」的政黨政治(左派執政聯盟有社會黨黨團、共產黨黨團及綠黨–社會激進黨–人民黨黨團聯盟的支持,而右派在野聯盟則有共和聯盟、法國民主同盟及自由民主黨)。第五共和以來,政黨聯合競選與執政已成為常態,以下就其中之原因及實行之經驗加以分析。

.影響政黨聯合競選的因素

大體而言,第五共和下影響政黨聯競選的主要因素有二,第一是來自政治傳統上左右意識型態的差異,第二是選舉制度。

一、左右意識型態的差異

自法國大革命以來,法國人民經常就國家憲政體制之定位以及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出現兩極不同的主張。從是否要將國國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是否建立君主政體或共和政體的爭辯?採行聯邦式的共和國或中央集權式的共和國?實施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或是多一些社會公平的社會主義乃至於馬克思主義?以革命路線或議會路線取得政權?一直到石化工業、汽車工業以及大型銀行國有或民營化等議題都是如此。

左派政黨通常強調改革的急迫與重要、社會進步與公平,換句話說就是主張社會主義的理想;一右派政黨則是強調即有秩序、漸進改革、重視傳統價值。[2]目前左政黨有法國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 - PS)、法國共產黨(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 - PCF)以及綠黨(Les Verts);而右派政黨有延續戴高樂主義的共和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République - RPR)、法國民主同盟(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çaise - UDF)以及自由民主黨(Démocratie Libérale - DL)。平常時期,這些政黨各有其理想及自主性,然一旦面臨選舉或執政則皆會以勝選或取得執政權而行策略聯盟。

二、選舉制度

第五共和下國民議會選舉採單一選區兩輪多數決(一九八年三月是唯一一次以比例代表制產生)以及一九六五年起總統改為兩輪多數決的直選制度也促成政黨的選舉聯盟。就國民議會的選舉制度而言,一方面將法國本土及海外省劃分為與應當選名額相同的單一小選區(目前有五七七位議員,也就是劃分為五七七個選區,每一選區選出一位國會議員);二方面所謂兩輪多數決的制度係指,任何一位候選人必須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過半數的票數始為當選,否則須舉行(通常下一週的星期日)第二輪的投票,在此情況下,僅有在第一輪得票超過選區總選舉人百分之十二點五的候選人始能參與第二輪的投票,投票結果以得票最多者當選。此一規定之目的是在減少過多的候選人,除了有效避免小黨林立的現象,並有利國會多數黨的組成與穩定。

就總統的兩輪多數決的制度而言,同樣地,任何一位候選人必須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過半數的選票始為當選,否則須舉行(通常是隔週後的星期日)第二輪的投票,在此情形下,與國會選舉不同的是,僅有獲票最高的前兩名候選人始能參與第二輪的投票,投票結果以獲過半票數者當選。這個設計最重要的考量是總統憲政角色與行使職權上的民主正當性及合法性。

在如此的背景下,第五共和憲政體制中的政黨聯合選舉以及左右聯盟兩極化的現象已成為常態的政治特色。換句話說,意識型態相近的政黨若不採取合作的策略(尤其是第二輪的投票)則難有發展並無法勝選,特別左右兩大聯盟只要內部分裂則會遭到慘敗的命運(即將於三月下旬舉行的市長及市議員的選舉中,右派共和聯盟因被開除黨籍的現任市長堅持參選,造成同黨廝殺,勢必造成左派社會黨候選人的漁翁得利)。

參.政黨聯合選舉之經驗

基本上我們可將法國政黨聯合選舉的經驗分為三個階段來分析,第一個階段是自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七四年,第二個階段是自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八年,第三個階段是自一九八八年到二○○一年。事實上,在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之間,第五共和仍是處於多黨林立的情形。一方面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採取「大聯合」的政府,希望集合所有黨派一同推動憲政改革;二方面各政黨在議會中對黨員的約束力較小,議員對議題的考量勝過對黨政策的取向。因此,在這段期間,左右或朝野之分際並不十分明顯,政黨在選舉上也是各自為陣,完全沒有形式上(如第二輪有效投票的策略)或實質上(選舉前的結盟)的合作。

一、一九六二年至一九七四年期間

在一九六二年與一九七四年之間,法國政黨產生很大的變化。隨著戴高樂總統的地位日益穩固以及一九六五年當選連任(第一次直選),支持戴高樂的「新共和同盟」(U.N.R.)也持續壯大。一九六七年及一九六八年的國民議會改選中,分別以百分之三十七及四十三的選票贏得過半數的席位,幾乎集合了所有右派的勢力成為第一大黨。一九七三年起,季斯卡(Valéry Giscard d'Estaing)所領導的「獨立共和人士」(RI)結合了若干所謂非戴高樂黨的中間派人士開始在右派陣營佔有一席之地。為了勝選,一九七三年的國會選舉中,龐畢度總統(Georges Pompidou)所領導的戴高樂黨「共和民主人士聯盟」(UDR)主動提出聯合競選的策略,結合了季斯卡的勢力以及另一股中間派以「共和進步聯盟」(Union des Républicains de Progrès - URP)的選舉聯盟旗號下共同聯合選舉,除了協商每一選區僅提一位候選人之外,否則就是同意在第二輪中支持右派領先的候選人,如此而獲得不錯的成績。

至於左派方面,長久以來,共產黨是一枝獨秀平均得票率皆在百分之二十上下,社會黨的力量則是比較弱且分散。一九六五年的總統大選中,由於係採兩輪的投票,左派深刻了解若不團結則會輸得很難看,為了推出一個真正可與戴高樂抗衡的候選人,在經過多次的轉折之後,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 )脫穎而出。密氏在第二輪中獲百分之四十四的選票,除了確立聯合選舉策略的重要之外,同時也奠定了其稍後整合泛社會黨力量的基礎。[3]

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一年這段期間,密特朗成功地將左派非共產黨的勢力整合起來,正式成立法國社會黨。為了強化社會黨的力量,密特朗主張積極聯合共產黨的策略。一九七二年六月,也就是在一九七三年三月國民議會選舉前,兩黨簽署了一項「共同執政綱領」的選舉政見。稍後與社會黨合作良好的「左派激進黨」(Mouvement des radicaux de Gauche - MRG)也簽署加入。政見中包括了,提高最低薪資、減少工作週時、降低退休年齡、增建國民住宅、私校教育公立化、大型民營企業國營化等,這可說是第五共和以來政黨聯合競選最正式也是最具體的作法。此次選舉呈現了左右朝野聯盟互相競爭的態勢。選舉結果左右各有所獲,而最大的贏家是社會黨。

二、一九七四年至一九八八年期間

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八年這段期間,法國經歷了第五共和的第一次政黨輪替以及「左右共治」(la Cohabitation),同時右派政黨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政黨是否能在選舉上聯盟仍是影響勝敗之關鍵。

在右派方面,由於戴高樂派的龐畢度總統突然於一九七四年病逝,造成接班上的困境,黨內夏本德瑪(Jacques Chaban-Delmas)堅持參選,但卻遭到中生代席哈克的強烈反對,並進而轉向支持右派非戴高樂嫡系的季斯卡參選。在第一輪的投票中,夏氏遭到淘汰,第二輪選舉結果,季斯卡獲得右派的全力支持險勝。

至於在左派方面,在「共同執政綱領」的合作基礎下,一九七四年的總統大選中,左派採取唯一候選人的策略,也就是社會黨黨魁的密特朗,在第一輪中就以百分之四十三的選票排名第一,順利進入第二輪,最後是以些微之差距失敗,但卻也奠定了密特朗及左派勢力在一九八一年勝利的基礎。

一九七八年三月的國會議員選舉後,法國政黨產生很大的變化。原本左右派陣營一大多小(右派戴高樂派之「新共和同盟」為最大,左派則是共產黨)的情勢有所改觀,轉變為「四大兩極」的政黨政治。在右派方面,一九七六年八月,席哈克總理與季斯卡總統不合而辭職,並進而將戴高樂黨改組,重新取名為「共和聯盟」(RPR)。一九七八年初,也就是在國會選舉前夕,支持季斯卡的三個政黨共同組成「法國民主同盟」(UDF)(事實上,這是一個政黨聯盟,這三個政黨法律地位仍在)參與選舉,選舉結果獲百分之二十四的選票直逼共和聯盟的百分之二十六。

在左派方面,為了讓「共同執政綱領」更切合實際,共產黨的積極推動下,一九七七年三月間,三黨(事實上,左派激進黨完全以社會黨的決定為主)決定重新檢討綱領之內容,但因在國有化及外交國防的政策上有太多的歧見而僵持不下,終於在九月下旬宣佈終止共同綱領。

左派雖然沒有實質上的選舉聯盟,但在一九七八年三月的國會改選中,第二輪的投票中仍是左右對立的情形。不過,選舉結果,社會黨以百分之二十八的選票超過了共產黨百分之十八的選票,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社會黨的選票超過共產黨,同時也成為左派第一大黨。

一九八一年五月的總統大選中,社會黨密特朗在右派不夠團結(席哈克僅個人名義表態但並未呼籲該黨全力將選票轉移給季斯卡)以及共產黨、其它左派勢力等在第二輪投票中的全力支持下擊敗爭取連任的季斯卡而當選,造成第五共和以來第一次政黨輪替。這個結果再度顯示了左右陣營面臨選舉時其內部凝聚力強弱與否所產生的影響。[4]

隨著勝利的餘威,且在面對右派的國會之際,密特朗總統決定解散國會重新改選。在六月中旬的選舉中,左右派皆遭遇到強大的壓力而採取聯合競選的策略。右派兩黨以「新多數聯盟」(Union pour la nouvelle majorité - UNM)的名義聯合競選。除了事前協調在每一選區推荐一位候選人之外,在若干選區甚至還舉行初選以決定候選人。

左派兩黨則協商達成一項「選舉協定」,主要內容係彼此確實要求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中支持各黨領先的候選人,以獲得穩定且持續的多數執政聯盟。選舉結果,右派雖在票數上小有成長,但仍無法敵過密特朗的旋風,社會黨贏得過半數的席次全面執政,形成所謂的「大政黨輪替」。

在經過四年的執政,密特朗所領導的社會黨政府並無法有效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民意支持度大幅滑落。除了於一九八四年共產黨退出聯合政府之外,社會黨內部的派系鬥爭也日益激烈(農業部長因選舉制度的改變而辭職,黨內因總理或是黨魁來主導選戰也爭吵不休),鬧得非得由密特朗出面始獲解決。反之,右派兩黨體認到若不聯合起來則難東山再起(特別是極右派的興起對右派選民造成衝擊,勢必會瓜分右派的票源)。

一九八六年一月,席哈克與勒卡呂埃(Jean Lecanuet)兩黨領袖共同簽署了一個聯合選舉的「共同執政綱領」,提出約二十個重大政見(如增加就業機會、加強公共自由之保障、重新檢討民營化政策等)。此外,兩黨並經由高層協商提出候選名單。一九八六年三月下旬的國會改選中,右派聯盟獲過半數的席位。密特朗在面對右派的國會多數之際,任命席哈克為總理,開啟第一次「左右共治」之局。

三、一九八八年到二○○一年期間

在一九八八年到二○○一年這段期間,左右派政黨聯合選舉策略並未改變,但左右各陣營卻都產生重組的情況,法國政黨進入「六黨兩極化」的發展趨勢。一九八八年五月的總統大選中,密特朗當選連任,在面對右派的國會多數,密氏上任後又立即解散國民議會。在選舉的過程中,右派兩黨為了有效整合實力並避免極右派瓜分選票,在選前組成「中間聯盟」(Union de Rassemblement et du Centre - URC),強調中間路線及右派團結,並採每一選區提名一位候選人的策略。選舉結果總算穩住態勢,尤其是在兩輪多數決的選舉制度下將極右派的候選人完全淘汰出局。

左派方面,社會黨(包括左派激進黨)與共產黨雖然沒有正式的選舉聯盟,但雙方都已非常習慣在第二輪的投票中投給最看好的左派候選人。選舉結果,社會黨及共產黨皆大有所獲。不過,由於社會黨並拿下過半數的席位故和共產黨組聯合政府。

一九九三年三月下旬的國會改選中,右派兩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密特朗總統不得已任命右派巴拉杜(Eduard Balladur)為總理,開啟第二次「左右共治」之局。事實上,如同前次的改選一般,右派兩黨領袖席哈克與季斯卡在選前就組成一個名為「法國聯盟」(Union pour la France - UPF)的競選聯盟,除了提出共同政見之外,同時每一選區共同推荐一位候選人的方式聯合競選。至於左派方面,除了因執政績效不佳造成民意支持度低落外,社會黨與共產黨又無法成立競選聯盟,再加上綠黨及環保黨的瓜分票源,造成慘敗的情況。

一九九五年的總統選舉中,雖然右派仍遭遇到分裂的危機(第一輪有席哈克及巴拉杜兩位強棒候選人),但是面對群龍無首且弱勢的社會黨(喬斯班是在非常勉強的情況下被推舉為候選人),席哈克在第二輪中輕取喬斯班(Lionel Jospin)而當選(此次選舉中我們再度看到兩輪多數決制度的特性,第一輪居於領先的候選人不一定會在第二輪投票中當選,反之亦然,倘若法國也採我國現行一輪相對多數的制度,則歷史將全面改寫)。由於自一九九三年起國民議會多數掌握在右派手中,因此,席哈克的當選也正式結束了第二次「左右共治」。席氏上任後便立即任命朱貝(Alain Juppé)擔任總理,並與「法國民主同盟」組聯合政府。

同樣地,朱貝政府的好景並不長,在經歷二年的執政之後,右派聯合執政的支持度卻持續滑落。一方面失業率仍高居不下,二方面右派國會議員在國會中雖有絕對的優勢,但卻派系互鬥,意見分歧,缺乏凝聚力,造成政府施政困難。在此情形下,席哈克決定解散國民議會,希望重組右派國會多數聯盟,不以數量取勝,而以過半數但具有向心力的國會多數為主要考量。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在五月二十五日及六月一日的改選中,左派三個主要政黨,也就是社會黨(包括社會激進黨及人民黨)、共產黨及綠黨以「多元聯盟」的名義聯合競選,並提出「改變未來」的口號為選戰主軸,結果在兩輪的投票中贏得過半數的席位。席哈克總統在非常尷尬且不得已的情形下任命社會黨的喬斯班為總理,喬氏也立即組成三黨聯合政府,第五共和邁入第三次「左右共治」的階段。

右派在面臨如此的重挫之下,席哈克總統領導下的「共和聯盟」也一厥不振,若干重量級人物甚至出走自創新黨,所幸一九九八年底在新女黨魁的改造及重組下穩住局面。至於原為三個政黨所組合成的「法國民主同盟」也於一九九八年間宣佈解散,但仍以原名重組為一個單一政黨,原同盟中的「共和黨」則獨立重組為「自由民主黨」(DL),形成右派三個政黨的態勢。基本上,這三個政黨在重要選舉中仍採取聯合競選的策略。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法國第五共和下,受到傳統上左右意識型態的明顯區隔以及選舉制度的影響,法國政黨在面對選舉時(特別是總統與國民議會的選舉)通常會在選前經由黨與黨的協商與談判採取形式上(投票策略之運用)或實質上(簽署聯合競選之政見或共同提名)的聯合競選策略以獲得選舉的最大利益,進而組成聯合政府。而長久如此的發展,選民也培養出這種分裂投票的政治文化。



[1] 參閱 Colette Ysmal, Les Partis politiques sous la Ve République (Paris: Montchreestien, 1989), pp.96~97.

[2] 參閱 Jean Charlot, La politique en France (Paris: Editions de Fallois, 1994), pp.39~45.

[3] 參閱 François Borella, Les partis politiques dans la France d'aujourd'hui (Paris: Editions du Seuil, 1990), pp.27~32.

[4] 參閱 Hugues Portelli, La Ve République (Paris: Grasset, 1994), pp.305~306.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18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永續

出發,從天真開始
魏國彥 ( 2019年11月1日 08:12 )

我在法國西南平原的秋色中滑翔,高速火車疾駛,窗外的原野迅速滑走,有些夢幻。與我相對而坐的是一個中年父親帶著兩個孩子,一個還含著奶嘴,不時把奶嘴拿出來請他父親也 ...

國政評論 內政

民主一定要這麼痛嗎
紀俊臣 ( 2019年6月14日 14:33 )

台灣已走向政黨政治,但政黨政治最關鍵的政黨候選人提名制度,或稱初選制度,卻是時下政黨內部競爭中的痛。 尤其面對2020年總統大選,朝野兩黨都發生推行初選制度以來 ...

國政評論 社會

韓流就是台版黃背心
林昭禎 ( 2018年12月19日 08:21 )

法國「黃背心」運動持續延燒,接連幾個週末的示威、抗議,終於讓總統馬克宏提前送出聖誕禮物,不僅取消引發暴動的燃油稅,並祭出多項有利基層民眾的措施,包括提高每月最 ...

國政分析 國安

台灣政黨競爭結構即將質變?
曾復生 ( 2018年8月20日 12:53 )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穩固領導地位後,對台灣是否將啟動統一時程表,或維持戰略耐心「小火慢燉」,已經成為懸在台灣朝野政黨與人民心上大問題。雖然習近平一再強調「和平統 ...

國政評論 內政

面面想俱到 處處都得罪 獨派逼宮 英難兩全
廖達琪 ( 2016年9月2日 21:44 )

獨派大老吳澧培日昨上媒體挑明了講:林全不下台,蔡英文沒明天。在執政剛滿百日,即如此重砲轟同黨的總統,比起過去深藍大老指責馬英九不要當宅男等的控訴,要直接又嗆辣 ...

國政評論 國安

力挽狂瀾,扭轉不正常的民主現象
李正修 ( 2015年5月25日 19:58 )

馬英九總統就職已滿七年了。他日前一改過往的正式談話形式,把近百位「素民」請到總統府,以近距離方式闡述他這七年來的施政理念及成績,三度獲得滿堂彩。 在此時,馬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關於兒少安置人數不減反增的議題現象思索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項攸關到兒少人身安全保護的議題現象,背後實有進一步深究之處。 資料顯示:家外性質的安置兒少人數占總體兒少人口總數的比率,業已 ...

社會

關於從馬太效應到天使贊助者之於公益募...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身處於詭譎多變的氣溫天候,然而,恆久不變的卻是歲末寒冬的募款環境,這也讓『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大型網路公益慈善活動,除了兼 ...

社會

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則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領有榮譽志工卡的80歲以上鄰長、社區關懷據點志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