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3日是蔣經國總統逝世20周年;在歷任總統中,他始終都是人民最愛戴的總統,對台灣的貢獻,不是任何政客所能誣陷與消滅的。
蔣經國自民國61年5月29日接任行政院長,六年後當選第六任總統,迄77年1月13日逝世,主持國政鞠躬盡瘁將近16年。其間國內外政經情勢發生重大變化,對台灣造成極大衝擊。在國際外交方面,他於我國退出聯合國半年多接任行政院長,組閣四個月後與日本斷交;同時間,爆發國際金融危機,美元大幅貶值,導致國際物價猛漲,且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糧食減產農產品價格倍數上升;次年10月中東戰爭再度爆發,波灣產油國家大幅調高石油價格,十年內掀起兩次石油危機。在連串劇變下,工業國家出現「停滯膨脹」。更嚴重的是67年12月美國總統卡特宣布與中共建交,與我斷交;中共強勢的孤立與促統壓力,無不對台灣政經造成極大衝擊。國內方面,勞力密集,總體經濟失衡,產業發展逐漸飽和,民主運動聲勢高張,抗爭不斷,影響社會治安。
不過,在蔣經國沈著、穩健、堅強的帶動下,全國上下團結合作,迎接挑戰,不僅問題一一克服,而且推動兩次產業轉型及經濟現代化,獲得傑出成就;在政治方面,更開啟民主改革的列車,朝民主化國家邁進。
兩次石油危機,引爆國際間的「停滯膨脹」,台灣如何克服此難題,可從穩定物價與促進經濟成長兩方面來觀察。在穩定物價方面,當62年10月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時,他為使老百姓能好好過年,將調整油、電、交通運輸等價格的「穩定經濟措施方案」,延至農曆新年後才公布實施,但在因應方案公布前的兩個月中,市場上已產生預期心理,價格已經上漲;當因應方案公布,市場價格再大漲,因而使63年物價暴漲。不過當68年12月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時,記取教訓,改弦易轍,經國先生特別在財經會談中指示:國際石油供應短缺與價格上漲,是長期問題,我們必須節約能源,採取以價制量對策,隨進口成本的上升,及時充分反映。結果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國內物價上漲遠較第一次緩和。綜計其執政的16年間,國內物價平均每年上漲7.6%,與工業國家同時期上漲7.5%,不相上下;在四小龍中,僅較新加坡的5.3%高,但較香港上漲8.6%,與韓國的12.2%,緩和很多。
在促進成長方面,當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國際陷入停滯膨脹之際,經國先生在就任行政院長不久後所宣布的「十大重要建設」,正大力推動,擴大公共投資,以彌補民間投資萎縮的不足;同時在物價漸穩後,隨即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致使國內經濟於63年第三季開始,領先全球提前復甦。在其執政的16年間,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不僅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更是工業國經濟成長率3.1%的三倍,為全球之冠。
在推動兩次產業轉型及經濟現代化方面,過去60年台灣經濟發展曾有三次轉型,第一次自農業轉向以工業為主,第二次自勞力密集產業轉向重化工業為主,第三次則是自重化工業轉向高科技產業發展,而後兩次都是經國先生主政時推動的。在其行政院長任內推動的「十大建設」,包括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等六項,使台灣交通建設脫胎換骨,邁向現代化發展;核能發電使能源走向多元化,一貫作業鋼鐵廠(中鋼)、大造船廠(中船)及石化工業等,使台灣進入重化工業時代。
不過,重化工業都是能源密集產業,台灣推動之初,即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遭受到嚴厲考驗。經國先生於63年初即指示行政院秘書長費驊,會同有關部會研究產業發展如何做重大突破,因而展開積體電路(IC)的發展;兩年後又設立「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李國鼎擔任召集人,會同有關部會就科技研發與技術密集產業發展,作全盤的研究、規劃與有效推動;並召開第一次全國科技會議,研訂重點發展項目與配合措施推動。後孫運璿接任行政院長,更重視高科技產業發展,使李國鼎如魚得水;在其共同努力下,迅即研訂科技發展方案,展開高科技產業的全面發展。在蔣經國執政期間內,發展高科技產業所需的周邊機構與設施,如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擴充,成立電子研究所,設立新竹科學園區、資訊工業策進會、技術學院、交通銀行改為開發銀行、成立輸出入銀行,及高級技術人力的培訓與引進,有關法令規章的訂定與修訂,以及聯電及台積電的成立等,完成全面的部署與推動,為高科技產業未來發展奠立了堅實的基礎。
73年俞國華就任行政院長,即宣布「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鬆綁有關法規、解除各項管制,以經濟全面自由化為今後施政的基本準則。
蔣經國執政的16年內,不僅經濟高度成長為世界之冠,失業率降至2%以下,出口更是四小龍之首,成為全球第11位出口大國;更了不起的是貧富差距降為4.17倍,為全世界所得分配少數最平均的國家之一。終其任內人人有工作、家庭和樂、社會安祥、個個有希望。可是後蔣經國時代20年來卻每下愈況,尤其當下國勢迅速向下沉淪,人心不安,要不懷念蔣經國總統,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