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G20公佈財經合作方案內容
全球人引頸期盼的G20會議,希望能有效解救世界經濟,各國領袖也紛紛提出意見,以下簡單整理峰會的幾點共識。
1、加強金融監管
加強金融監理一直是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德兩國的要求。G20公報同意對所有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實施監管和監督,並首次把對沖基金置於金融監管之下,還同意對銀行家領取的紅利設限,讓肥貓不能再為所欲為。另外,也列出避稅天堂國家或地區的黑名單,僅管中國反對將香港、澳門列入,但基於壓力也不得不要求這兩地的首長,以更嚴密的方式管控資金進出,以減少不當的金融操作。
2.反貿易保護主義
承襲了去年8月的G20華盛頓會議,「反保護主義」仍是各領導關注的重點之一,只是此時的白宮主人已換成了歐巴馬,由歐巴馬承諾,保持貿易和投資開放、抵制保護主義,將使國際社會鬆一口氣,不再疑慮美國是否重演大蕭條時期的保護政策。與會領導人也再次重申,不設置任何新的投資或貿易壁壘,不採取任何新的出口限制措施,不實行任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出口刺激措施,同時表示把這一承諾延長至2010年底。最後,各國同意在未來兩年內提供2,500億美元用於貿易融資,以提振全球貿易。
3.改革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
目前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簡稱IMF)規定議案需85%投票權通過才可執行,但各國依照注資金額不同,所擁有的投票權比例也不同,造成小國權益被忽視,光市美國就擁有了17%的投票權,也就是說任何案件只要美國否決的話,無法通過,這是一件非常不公的事。因此這次對IMF改革的呼聲特別高,各領導人也同意,將於2010年後重新分配投票權,將賦予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更大的發言權。另外,會中也同意新建一個金融穩定委員會,取代現在的金融穩定論壇,其成員將包括G20所有成員、金融穩定論壇現有成員、西班牙和歐盟委員會;新的金融穩定委員會將協助IMF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進行風險監測,發揮預警的作用。
4.加注IMF資金以幫助困境國家
G20領導人同意為IMF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提供總額1兆美元資金,其中IMF將獲得5,000億美元的額外資金,由2,500億美元增加到7,500億美元,足足增加了3倍的規模,其中美國、歐盟、日本各注資1,000億美金,中國也注資了400億美金,使得IMF擁有更多的資金幫助陷入困境的國家。其次,各國也同意把IMF會員國的特別提款權再增加2,500億美元,還要求IMF通過在未來2到3年內出售黃金,以換取60億美元資金,幫助開發中國家更容易取得資金借貸,增加資本市場的流動性。
貳、G20財經合作方案對全球以及我國經濟的影響
觀察G20會議各領導人的發言與政策主張,充份顯示出各會員國世界經濟地位的變化。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美國的地位已經動搖,而歐洲也受到波及而損失慘重,在其他地區經濟規模尚不足以抗衡歐美之下,中國搖身一變成為此次會議中最受矚目的角色,因此以下將由主要會員國經濟地位的轉變角度,來看此次峰會對世界及我國經濟的影響。
1、美國由主導地位轉為協調地位
歐巴馬自上任以來,面對了重大的金融災難,受到波及的國家也將矛頭指向美國,再加上北韓、中東、西亞等情勢的緊張,讓美國疲於應付,因此不得不放下身段,與其他國家協調合作,由法國總理揚言出走及歐胡會談等事件中可看出,美國主導世界經濟與峰會議題的地位已經漸漸式微,轉成為溝通協調的角色,積極尋求其他國家的支援與合作。
2、歐洲國家及歐盟不同步
英國向來是支持美國政策,關心如何振興經濟,法國、德國極力主張金融監理,歐盟則主張改革貨幣基金,各有各的優先考慮,這樣的結果造成歐洲地區國家的步伐不同調,難以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其實說穿了,就是各國的自身利益考量大於國際社會利益考量,如果金融海嘯時間繼續拉長,英國是否會繼續支持美國?德法間是否會變心?歐盟的影響力是否能維持?這都是很難說,但至少目前看到的是歐洲國家間的意見分岐,造成影響力減弱的局面。
3、中國的灰姑娘身份轉變
美國、歐盟、日本注資IMF各1,000億美元時,也希望中國跟進同樣金額,但中國卻只注資400億美元,讓各國難掩失望的心情,看的出各國對中國的重視,甚至希望中國能當救世主,藉由中國的經濟復甦來帶動世界經濟復甦。另外一個關於中國掘起的現象,就是「亞元」的未來可能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在美元之外建立另一套國際儲備貨幣的議題,卻在國際間引起熱烈討論,這另一套國際儲備貨幣可以是歐元、亞元等,甚至是一籃子貨幣,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東亞經濟已逐漸走向整合,整體經濟實力非常可觀,而中國又是在東亞經濟體的整合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也因此一躍成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也因此有人戲稱G20是「G2」。
4、台灣經濟影響
台灣雖然不在G20之中,但台灣是世界第19大的經濟體,對世界經濟有很深的貢獻,峰會對台灣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首先是金融監理,前一陣子在陳水扁家族洗錢案中,牽涉到的避稅天堂黑名單就有7個國家或地區,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尚有許多的企業或個人,利用這些「避稅天堂」來規避稅收,對國家財政及金融秩序影響甚大,如果能落實監理制度,對台灣也有相當大的幫助。其次是反貿易保護、減少貿易限制,這對台灣而言將是利大於弊,即台灣出口的商品可拓展到更廣泛的地區,國內民眾也能享受物美價廉商品,同樣享受自由貿易的好處。
參、臺灣財經政策建議
G20決議內容將是未來會各會員國努力的目標,也暗示著世界潮流的走向,台灣應以調整產業政策與稅制改革,才能合乎需求,與世界接軌,以下是幾點政策建議。
1、加強與世界各國金融監理
需要與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建立金融監理協議,消弭兩岸間金融管制的盲點,減少金融犯罪的發生。接著可直接或間接與所謂的「避稅天堂」國家或地區合作,取得可疑資金流動的相關資訊,才能做到未雨綢繆的管理。而政府也需要嚴格把關,防止國際間不良商品流入國內,造成投資人的損失。
2、加速發展利基產業
自海嘯發生以來,保護主義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或許G20決議要反保護主義,但並無法要求所有會員國遵守,更不用說是非會員國。所以對台灣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最有競爭優勢的產業,讓台灣產業深化國際市場,才可降低保護主義所帶來的衝擊。
3、鼓勵發展綠能產業
去年國際原物料及石油的劇烈波動,導致許多企業產生虧損,G20國家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部份國家有發展綠能產業的構想,以綠能取代消耗性能源,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但發展綠能產業政策由各國自行規劃,因各會員國重視程度不一,效果也很有限。例如中國的刺激方案中,約有34%花在綠色產業,但阿根廷和印度的刺激方案,則完全有沒有相關支出。綠能產業將是未來的趨勢,相信在未來的G20中會有更多國家支持,台灣必須放眼未來,增加國際合作和新能源研發,才能順應世界潮流。
4、租稅優惠吸引資金來台投資
當國際間競相爭取IMF的救援時,台灣非IMF會員國,只能靠自己來自力更生,因此如何吸引國際資金來台投資是一項重點政策,對外來資金提供租稅優惠,或鼓勵國際企業來台投資設廠,如此才能厚實國內經濟實力,是謀求自保之道。
肆、結論
20的召開到底對世界經濟有多大的影響,短期內我們見到的是,這段峰會期間國際股市的飆漲,但長期影響如何還很難說,未來各國的執行成效將關係著經濟地位的升降,是可以持續觀察的地方。
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及巴西等國的掘起,靠的是快速成長的經濟,及大量製造商品的出口,以換取經濟成長與累積大量的外匯存底,但這些國家在這次金融海嘯中也危機四伏。首先是大量貿易順差,導致了保護主義勢力的抬頭;其次是美國大量印製鈔票,對持有美元資產的國家傷害甚大。未來這些國家該採取何種措施來規避風險,例如提出另一套國際儲備貨幣以取代美元,都將是未來國際發展的新趨勢,值得等待時間去觀察。
(本文刊載於2009年4月13日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