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國際經濟情勢雖然會改善,但幅度及速度均不會太快,成長動能仍然不足,將會呈現U型復甦。
馬總統在元旦祝詞中,提到了當前國家面臨著「全球產業競爭更加劇烈」和「區域自由貿易區塊加速形成」等四大挑戰;那麼台灣如何整備經濟,力拚U型反轉呢?
首先,台灣必須加速產業結構轉型,才有可能脫離谷底向上攀升。過去幾年台灣面臨經濟成長趨緩、失業率偏高、薪資成長停滯,主因即是產業結構無法因應市場需求,導致創造的就業質與量皆不足。所以政府除了推動短期刺激景氣有感方案外,也應建構中長期產業發展藍圖,加強落實產業服務化、科技化、特色化及國際化的產業優化工程。
事實上,金融風暴後,各國深感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與推動經濟成長同等重要;唯有強化產業發展,回歸生產面,才是固本之道。例如美歐各國積極吸引海外製造業回流,東亞各國力推產業高質化等措施,「再工業化」儼然成為各國產業發展主流。台灣如何在各國產業轉型的競賽中脫穎而出,為未來經濟能否永續成長的重要關鍵。
其次須注意的是,美國陸續推出第三次及第四次量化寬鬆政策,會使美元持續走弱。日本在新政府上台後,未來也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跳脫長期通貨緊縮的陰霾。在美、日帶動下,各國普遍採取寬鬆金融政策,全球很有可能進入貨幣貶值競賽。寬鬆貨幣政策雖可帶動經濟成長,但也會牽動全球物價走勢。台灣如何維持匯率穩定,並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為政府必須正視的另一課題。
各國競相貶值也會對台灣出口形成另一波壓力。受到全球不景氣影響,去年台灣出口疲態畢露,直到九月才止跌回升。政府必須推出新的出口拓銷措施以維持出口動能。
新的一年,如何因應亞太區域快速整合更是迫在眉睫。包含十一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及中韓FTA有可能達成協議;中日韓FTA及涵蓋十六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也將會啟動談判,上述四個FTA對台灣的衝擊將遠遠超過其他FTA。所以除了加速完成ECFA、台星及台紐FTA外,台灣必須尋找切入這些FTA之路徑。
除了對外尋求突破,內部加速自由化也刻不容緩。利用政府組織再造,摒除部會本位主義,積極進行制度化與法律革新。其中尤以即將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更為關鍵,這是台灣加入TPP及其他FTA的試點,也是自由化的櫥窗,如果未來立法仍牛步化,推動效率不彰、執行也躊躇不前,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的道路上,將會更加孤單與艱辛。
(本文刊載於2013年1月2日聯合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