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業者近年來以美食為號召,極力推展觀光,然而卻接連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食品添加塑化劑以及毒澱粉事件,美食王國的美譽恐遭重挫,觀光業勢必受到影響,民眾也開始質疑政府未落實監督、稽查食品安全的責任。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指出,台灣食品接連發生不安全問題,暴露出國內食品安全衛生人力及經費來源短缺,根源在財稅政策錯誤。
對於楊前署長抨擊政府財稅政策錯誤的言論,政府官員有所辯解,社會自有公評,但有關國內食品安全衛生人力及經費來源短缺,與健保支出不成比例乃不爭事實,殊值正視,則為知識界的共識。據衛生署2011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的資料顯示,總經費9,000多億元中,醫療支出占約九成四,公共衛生僅3.9%,連一成都不到;主計處2011年衛生署總決算支出600多億中,負責食品管理和疾病預防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僅22億元(占3.1%),遠低於全民健保的433億元(占63.7%)。另有相關調查發現,2011年國內每人每年平均花費運動金額為4,209元,遠低於2010年國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費用38,510元,且近年來國內健保支出平均4,000億元,再再突顯出顯出國內健保經費大多花費在後端-「治病」部分,鮮少投資在前端-「保健、疾病預防」部分。
質言之,「預防勝於治療」是醫學的普世價值,為充實台灣公共衛生相關預算、人力,衛生主管機關允宜制定公共衛生母法,以規範編列每年的公衛預算下限、員額。同時,允宜借鏡紐西蘭、美、澳等國做法,設定正向誘因,准予民眾將參與健身運動相關活動費用扣抵所得稅鼓勵全民運動,對努力自我保健,符合健康評估指標之國民給予實質獎勵,並得以最低費率參加全民健保。期許預防醫學的觀念廣為推廣與落實,保障民眾生命品質。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