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於今年11月初所召開的第18屆三中全會,會中即以「習六點」為會議定調,包括:「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此外,中國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於本月10至13日在北京召開,以「淡化增長、突出改革」為會議關鍵。比較這二大會議可看出,前者偏重於經濟和市場面及制度面的改革,而後者則針對中國未來一年的經濟發展重點明確定調,即朝向「堅持穩中求進步」、「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及穩定性」、「穩極的財政政策及穩健的貨幣政策」發展。事實上也呼應李克強經濟學中的「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方向,促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亦是未來金融改革重點。會中針對明年提出六大重點工作,包括: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防範債務風險、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及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筆者認為:其對中國大陸財經發展動向的意涵包括:1.此次不為明年的GDP成長率定調,顯然調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降低改革成本與風險應是未來的發展重點。2.中國大陸已體認防範金融危機、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絕對是刻不容緩的事,而且也是一個短期要做、長期要努力的過程。3.中國大陸持續推動雙率市場化,並透過上海自貿區來試驗,顯然係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及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的作為。4.中國大陸對國企進行改革,讓國企不致利用強大優勢與民爭利,在公平起點上與民競爭是走向開放的路線。其具體改革型式包括:發展為股權多元化公司,讓國企市場化,並發展成混合所有制經濟。5.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因此,世界各國都在關注中國大陸的財經改革的動向。換言之,中國財經的改革程度將影響中國大陸未來能帶給世界怎樣的動力。
那麼,中國大陸進行財經改革的可能具體成效為何?筆者的看法是,改革可改善貧富差距:因為中國大陸人均GDP目前排名仍位在貧窮國家之林。如何讓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縮短貧富差距,要短短數年內達成並不容易,但透過財經改革(尤其是稅制)可改善貧富差距問題。再來是,改革可規避金融風險加劇:因為中國大陸在經濟成長過程中,給地方政府權限增加,導致不少地方政府為求政績表現,不斷擴大融資借貸規模,結果債台高築。經日積月累後,已對於其金融體系之安全及未來的經濟成長造成嚴重的威脅。而中小企業因融資難、貸款利率高,近年來非金融機構的影子銀行,不僅規模日益擴大,體制外的地下資金更是泛濫到足以動搖金融體系的地步。論者謂,地方債和影子銀行問題可能讓中國成為下一個全球性債務危機引爆點,不可不慎,唯有透過改革才可規避金融風險加劇問題。最後是,改革可讓市場機制在經濟中發揮應有的功能:中國大陸領導人均強調市場化經濟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擴大人民幣匯率區間,理論上除可讓市場機能充分發揮外,其實就是要資本市場更加自由化,加速人民國際化及區域經濟整合。
綜合言之,中共18屆三中全會及中央經濟會議聚焦於推動新經濟改革,在在顯示今後大陸改革仍遵循積極穩妥的基調,推進以簡化行政促進市場化為主的政府職能轉變,以最大程度降低改革成本和風險。坦然言,改革非一蹴可幾,中母想有效推動財經改革,不僅千頭萬緒,也必然會遭遇許多的利益團體的勢力阻礙,倘顧及平衡各方的利益,則改革必然僅是片面、有限的改革,亦會使改革效益降低及宏觀調控失效,甚至出現成本與風險的惡性循環,不可不慎,也端賴中國新領導人的智慧。
(本文刊載於2013年12月25日中央網路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