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薄熙來案的宣判引發各界的熱議,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判怎樣的刑以及刑期的長短。不過,薄案從案發,審判及宣判,所反映的大陸近期的宏觀政治氣候,可用來理解觀察同樣被各界關注,即將在11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動向。
三條紅線不可踰越
薄案的發展過程,透露出大陸高層政治的潛規則:其一、不允許搞挑戰中央權威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地方權威和地方主義;必須在與中央保持一致的框架下,表現個人及地方特色。其二、不允許任何重新挑起姓資姓社論戰可能性的存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所確定的跨越資社論爭的路線是不可踰越的紅線。其三、不允許任何重新挑起紅專論戰可能性的存在,不再重蹈文革陰影是另一不可踰越的紅線。
中共的權力世代交替是無法扭轉的巨輪,第五代或未來更新世代的領導人所擁有的,絕不可能具有類似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世代的魅力型權威,而只能是依循制度及職位而來的制度權威,這種制度權威是以集體領導為底蘊的,講求的是權力的平衡與穩定;集體領導框架中的任何冒尖行徑,都會因為可能破壞集體領導所代表的權力平衡,而必須遭到清除。
在上述政治格局的制約下,就連做為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在建構個人形象和威望的同時,絕不能違逆前述三大潛規則或天條;而由此政治格局延伸而來的是「穩中求進」的政策路線運作模式;此模式會藉反腐立威,但絕不會因反腐而傷筋動骨,甚至動搖「國本」和「黨本」。
穩中求進是主旋律
因此,「穩中求進」仍將是習近平治黨治國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旋律。以政治求穩,支持經濟求進。從近期以來,大陸大力道的揭櫫自貿區的建設,顯示大陸急欲藉經濟改革和轉型的深化,進一步拉抬大陸的世界經濟地位,從而來消解大陸內部政治社會領域的諸多矛盾。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走向,仍是近20年來的「以政輔經」及「經優政次」的布局;政治領域就算有變革,也是服從於經濟變革及轉型之下,政府職能如何能更有效地促進經濟發展,仍將是未來政治改革的重點。任何可能危及集體領導格局,衝擊黨領導權威的政治頂層設計的構想,都可能會再度延宕下去,直至大陸經濟發展到令中共具有更大能量的信心,願意進一步讓權以促進市民社會的發展。
從包括有關自貿區建設及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國資委主任蔣潔敏事件及油窩案等在內的種種事件形勢的發展看來,十八屆三中全會重點將是經濟改革,而其要點如下:其一、有可能放開(寬)能源價格的管制;其二、推動金融自由化,包括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放開貸存款利率,經營不善銀行的退場;其三、財稅體體制的變革,營業稅改增值稅可能成為重點。
鄧小平南巡掀起大陸第二波經濟改革浪潮,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有可能想掀起第三波經濟改革浪潮,讓大陸經濟能直追美國;面對此形勢,台灣新一波的經濟變革必須盡快落實,並且應善於運用大陸第三波經濟改革形勢,直搭全球經濟市場。(作者為中華科大副校長)
【1020924本文刊登於旺報C2版】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