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一方面信誓旦旦﹁拚經濟﹂,另一方面再度挑起政治衝突,製造戰端,姑不論其用意是否在轉移焦點或選戰考量,然而,傷害朝野之間原本微薄的信任感,破壞政黨之間的關係,則是不爭的事實。須知治國非比選舉,國民黨黨產該不該清查,雖不無討論的餘地,然而總統和執政黨在未釐清實際的情況,且未恪遵法治國依法行政的處理方式,輕率權謀的言行和指示,造成政治的對立和不安,不啻使得已經衰退到低靡不堪的經濟情勢雪上加霜。
國民黨黨產的議題,每每在選舉時成為特定有心人士炒作的議題,有必要從合法性、正當性,加以檢視和評論,並探討未來可行及合理的處理方式。首先,黨產的內容大致可分六大部分︱銀行存款、商業票券、黨務發展基金、美金公債、土地房屋及投資事業,其中較令人質疑的是土地、房屋部份的取得過程,實際上國民黨目前所持有的土地和房屋,多數是以買賣及交換的方式取得,僅有少部分是透過接收日產、收支轉帳或捐贈取得,且取得方式或是經過當時行政院及國防最高委員會同意,或是經過鄉鎮民代表大會通過,縣政府同意。均符合當時的法令、行政程序和規定,其合法性殆無疑義,從目前法務部和國有財產局的調查報告大致也可獲得印證。
至於合理正當與否?應該先從歷史的脈絡和背景加以理解,才能有比較公允的論斷。因為如果以今日民主國家黨政部門應嚴格區分加以論斷,或者從我國未來民主發展的潮流趨勢以觀,則不無可議之處,但是如果倒帶到威權時代的場景,在訓政時期及黨國一體的時代,國民黨以黨建國,並以黨領政,黨政部門很難嚴格區分,黨發揮許多政府的功能,政府支援黨必要的資源,雙方互相奧援共存共榮,例如:黨營事業創立的目的乃為配合國家經濟政策,率先投資政策性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盈餘除充作黨務經費外,也配合政府福利政策和照顧弱勢族群所需,從事多種公益並回饋社會,是以利害難分,功過難斷。因此今日探討此一議題,與其忽略歷史背景情緒的口水爭論,不如展望未來,冀求合法、合理的解決方式。
連戰在總統大選期間提出黨產透明化和信託化的主張,並於接任黨主席之後,委託律師公會和會計師公會理事長推薦的專業人員組成﹁黨產檢視小組﹂,編造不動產目錄,並對外公佈,隨後成立﹁黨產信託專案小組﹂,計畫分三階段將黨產交付信託,第一階段為黨務發展基金及美金公債約二十億元,已於今年三月間簽約完成信託。第二階段為非自用之房地產,目前因立法院甫通過信託業之配套稅法修正案,刻正規劃辦理信託中。第三階段為黨營事業,俟政黨法完成立法程序後,便可配合辦理。
上述自我改革固然困難重重,但毋寧是正確的方向,相信各界會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未來我們更期許能夠朝以下的方向加強努力。第一,加速信託化的速度:全力排除信託作業的障礙,協助推動政黨法相關配套立法的工作,使信託作業能夠儘早完成。第二,黨產應更公開化及透明化:政黨財務交由公正會計師簽證,讓外界明瞭黨的財務及運用情形,避免黑箱作業之譏,降低人謀不臧發生弊端的可能性。第三,強化投入公益的使用:非自用房屋和土地應廣泛提供大眾使用,例如現行K書中心,以及即將陸續成立的資訊中心、青年活動中心等,都是降低民眾疑慮且較可能受肯定的利用方式。
最後,我們仍然衷心呼籲政府和執政黨,搶救經濟,對失業作戰,方是當急之務,切莫淪為口號,使全民沈淪共苦。國民黨黨產是歷史性遺留的問題,非一時或者選前即可妥善解決,更重要的是對提振經濟不僅無助,甚至還有負面的效應,若企圖以此轉移焦點或作為選戰的利器,絕非民眾之福。
(本評論刊登於90.7.13中央日報社論)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