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九十一年度的中央政府預算編列情形,主計處初步匡定的歲出,歲入均呈現負成長,且短差高達2,822億元,其中屬於經常性支出短差即近1000億元。經常支出為政府購置勞務貨品、利息、補助及其他移轉支出,並不能如資本支出可以創造財富,因此經常帳必須量入為出,維持經常收支平衡。歷年來我國的經常收支均維持在有賸餘的狀態,八○年代平均經常收支賸餘為1440億元,九十一年度的經常帳短差為罕見情形。為軋平千億元的經常性收支短差,主計處與財政部聯手尋找財源,檢討近二百種營業、非營業基金,一點一點拼湊,終於將差短數額降低,但仍有二、三百億元差短無法彌平。若再加計債務還本,明年度恐怕有五千億元以上有待融資的資金缺口,而以前年度的歲計賸餘業已用罄,財政困窘空前。
造成財政困頓的主要原因之一為經濟景氣低迷,稅收大幅短減。目前景氣不佳,失業率節節上升,不僅影響民眾消費意願,更縮減了人民的收入,根據18日主計處統計,今年首季實質薪資年增率破天荒呈1.9%的負成長,薪資的減少直接重挫租稅收入。租稅是國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九十年度稅課收入僅佔總歲入的63%,且根據主計處統計,九十年一月至五月的賦稅收入實徵數較上年同期減少6.1%,與景氣高度相關的證券交易稅甚至比同期減少50%以上,稅收的短徵將使入不敷出的窘境更嚴重。
再者,政策偏誤也是造成財政危機的重要原因。主計處目前為了彌平資金缺口及國安基金虧損金額而焦頭爛額的尋找財源時,政府卻要行政院排除萬難將160億元的老人津貼列入九十一年度的預算中。姑且不論老人年金發放的迫切性為何,惟目前財政缺口已經難以彌平,政府卻執意要再增加支出,令人懷疑政府背後的政治動機。在支出面擴大支出,但卻在收入面要降低稅收,政府日前不斷釋出減稅以刺激景氣的訊息,希冀經發會能達成減稅的共識,這樣的「縮源開流」政策讓吾人不得不為財政危機感憂心。我國九十年度的租稅負擔率(稅收占GNP比率)僅有12.7%,與比其他OECD國家(平均20%以上)都要低,且稅基又不足,若貿然降稅,恐怕還未到提振景氣的目的,國家財政已先被拖垮,政府允宜慎思。
經濟景氣不佳已是既有的事實,政府除了應針對產業、金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之外,尤其不可輕忽財政潛藏的危機。短期間要改善我國財政收支情況並不容易,但政府須有魄力與遠見作全盤性的政策考量,開源節流,改善稅制不公、稅基侵蝕及不經濟支出的現象,並應訂出財政預算平衡的時間表,以健全我國財政體質。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評論刊登於90.7.22中央日報全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