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去年升值8.14%,為1989年以來最大升幅,今年年初持續升值,至1月25日升至29.069元,創5年新高。
這樣的升值有兩個原因,一是外資持續匯入:全球景氣回升帶動亞洲新興市場出口增溫,在
美國等主要國家量化寬鬆逐漸結束的背景下,亞洲各國仍多以寬鬆貨幣政策、擴張型財政政策持續刺激經濟,支撐外資對亞洲股市的信心;另外,自美國稅改方案提出,美股一路上漲,台股和美股連動性高,美股高漲帶動台股上漲。金管會統計,累計1月至24日外資淨匯入達44.43億美元,僅次2016年3月的60.92億美元,創21個月新高,大量換匯需求推升新台幣匯率,吸引外資加速匯入。
二是受
川普貿易政策影響:自川普上任後美元兌主要貨幣已經貶值11%;為了支持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近日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 於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公開表示,「顯然地,弱勢美元對美國有利,因為匯率與貿易有關…。」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也表示美元短期貶值對美國是好事,外界判讀為美國政府宣示支持弱勢美元,導致美元對各主要貨幣遽貶,其後川普、梅努欽接連澄清自己絕對支持強勢美元,才稍微止住跌勢。
展望2018年,美元匯價視美國稅改實施後,美國企業匯回海外盈餘的時機與幅度而定。然此波台幣強升已造成出口商及保險業鉅額損失,問題就在於升值速度太快,加之農曆年將至,廠商有很大的換匯需求,不得不換。
台灣為出口導向經濟體,匯率影響出口商甚鉅,以台積電為例,新台幣每升值1%,影響營收1%,減損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約0.4個百分點,因此去年第4季台積電營收創新高,但是新台幣升值對營益率產生2個百分點的負面影響,稅後純益未能同步創高。台積電如此,其他毛三到四的代工廠更慘,一些在獲利邊緣的廠商很可能因為匯率因素,發不出年終獎金。台灣機械和工具機業者同時表示,若新台幣匯率突破30元以下,廠商幾乎「做白工」。
出口商的慘況,有些是央行長期保護下,沒有避險或避險不足,以至央行減少干預後,對外匯市場劇烈波動反應不及;從長遠來看,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步伐緩慢,台商在關稅上難與日、韓等主要貿易對手競爭,因此對匯率十分敏感,也是原因之一。
而政府對出口商的態度更奇怪,一方面將過去一年出口成長作為政績大肆宣傳,一方面又鼓勵台商新南向及赴美投資,對於改善台灣貿易條件以及出口商技術升級,沒有看到太大的努力。無怪乎業界對政府的態度,如同張忠謀所言,只能「逆來順受」。
保險業是另一嚴重受匯率影響的產業:近年保險業海外資產比重連年升高,以壽險業為例,海外投資比重從2013年43.5%增加至去年近7成,其中約有3成沒有避險,造成高額匯損。金管會統計,去年保險業稅前獲利本應達3300億元,但扣除匯損高達1700億元,只剩下1600億元。
匯率既然影響貿易和金融業,央行當致力於維持匯率的穩定,但在此彭總裁即將卸任的時刻,央行似乎放手讓匯率脫繮,讓廠商恐慌,政府又無人出面處理,令人心寒。我們認為,匯率最終應反映經濟基本面,而不應當由進入股市的熱錢決定。央行面對疑似熱錢,應當適時關切,不應當放手,讓外資如入無人之境。更重要的是,政府應當積極思考,如何讓外資來台不是只投資股市,而是投資實體經濟。更基本的是,如何調整產業體質,使其有餘裕面對匯損衝擊,為政府不能逃避的嚴肅課題和責任。
(本文刊於2018年2月3日中央網路報智庫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