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以張俊宏委員為首的十多位民進黨籍縣市長、立委候選人等,於日前提出所謂的「新台灣世紀發展計畫」,該計畫預估總投資經費高達三百五十三億美元,是當年拜耳案的好幾倍,據稱已經獲得包括韓國與日本等國財團的熱烈支持,計畫於雲林、澎湖與金門間興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期使台灣未來能成為新一代、超大型的「洲際轉運中心」。
這是政府繼提出「八一00」計畫之後,來自執政黨的另一項「拼經濟」的具體方案。雖然時值競選期間,這項計畫由多位參選者共同發起看起來不免秀味十足,且有「新世紀」與新潮流等其他派系互別苗頭的感覺。但在一片只見超級助選員而不見真正候選人,與滿天口水漫罵但找不到牛肉的惡質選風下,不論在質與量上,這項計畫確實給了選民耳目一新的感覺,相信對於政黨輪替後國內日益衰退的經濟有正面積極的鼓勵作用,且對於選風的改善相信也有一定的助益。
從台灣過去的發展經驗來看,這種師法「凱因斯學派」的增加公共投資與擴大內需的模式,對於經濟景氣的復甦一直有不錯的效果。尤其是項計畫吸引各跨國集團在台投資,這將是繼當年德國拜耳案失敗後,又一次跨國集團在台投資的重大機會。如能成功,對於台灣目前低迷的景氣將有如久旱逢甘霖之效。然而,或許是受到拜耳效應的影響,韓國財團也提出了台灣必須排除環保抗爭、與提昇行政效率等條件,所有的來台投資門檻剛好都對準了台灣的罩門。如何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當年的拜耳事件是否重演、與執政黨一直強調的行政革新是否真正的落實等,其實才是這次「新世紀計畫」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
歷史往往是殘忍的。過去強烈反對拜耳案的在野黨,如今卻變成這項「新世紀計畫」的主要推手。面對再一次經濟發展與環保議題間可能的衝突,我們擔心的是,已執政的民進黨能否揚棄過去意識型態的包袱,而不要再蹈核四停建與拜耳事件的覆轍?為挽救人民的信心,民進黨應該要以更成熟、負責任的態度來尋求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平衡點,除了要積極維護我們的海洋生態,更要考慮到我們目前的經濟處境;不僅要提升行政效率以掃除投資障礙,更要避免無謂的政黨之間的衝突,如此才是全民之福,也才是真正在為人民「拼經濟」。
(本文曾刊登於90.11.22中央日報全民論壇;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