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父親節一直都不是被重視的通過性儀式,但是,背後總有其變遷意涵的延伸性思考。
誠然,基於傳統文化的認知基模,映照於母親佳節的社會性關注,父親節總有其某種的社會性忽視,如此一來,多少無法去正視到時代環境所牽動父親、類父親或代父職等等角色變遷內涵,遠地不說,扣緊家庭組成、結構、功能及其所關涉到的運作型態,當前不同型態的家庭生命事件、家庭生命歷程抑或家庭生命週期,早已不同於過往的農業社會、家族主義與親緣網絡,像是晚婚遲育所帶來需要用加快的速度來追趕落後的進度,這也讓現今的家庭支持量能或能量,增添從父職、母職、子職到共親職抑或合作父母的諸多角色扮演難題,更遑論於包括核心家庭、少子女化家庭、獨生子女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隔代家庭、手足家庭、親屬家庭、寄養家庭、類寄養家庭、團體家庭以及機構家庭等等深邃且複雜的親職角色扮演。冀此,在這裡的考察真義,除了用以回應與時俱變的父職角色功能變遷外,要如何因應一樣的家庭外貌及其所關涉到多樣家庭屬性的家庭政策和服務體系,從而得以找出『求同』與『存異』的多樣化家庭內涵。
再則,扣緊日常的家庭生活運作,舉凡從食、衣、住、行、育、樂的基本需求滿足,到生、死、老、障、傷、疾的相關風險規避,也因為扮演生計支柱的家庭勞動人口,陷入於家戶人口之數量不足和家庭人口素質有待培力的雙重困境,而讓可能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母親、雙親、單親或是尊卑親屬,陷入左支右絀的生活窘境,僅就這一次的調查顯示,看得到的是有高達九成的爸爸,都因為缺乏專業技能、年齡、裁員等原因,擔心中高年齡的結構性
失業,甚或是待業期超過平均1.3個月的話,也會踩踏到另一半的忍受期限,而此一顯現於外的職場生存壓力及其內隱於心中的不安全,終究是會讓任何微小的單一生活事件,成為用以壓倒多重角色、多重壓力的一根稻草。准此,在這裡的延伸性思考,就不只是聚焦於生理範疇的男人、男生和父親等狹隘性思維,而是如何有其『去性別』、『跨世代』和『非親緣』而來之多元父職角色扮演的綜融性思考,進而正視到母親、祖父母、單媽、寄媽以及專業照顧者之於父親一職的角色負責、負擔和負荷。
總之,一天為限的父親節、就如同母親佳節般,過節容易但過日子卻是較難,藉以思索如何從職場的公共領域到家庭的私性範疇、從漸次羸弱的工作競爭能力到已然淡化的親情關係,抑或是從中高年齡的經濟不安全到身心的多重困頓,找出迎接初老及其橘世代人生規劃的動力,就此而言,導入學習的心靈結構,來讓因為學習的起心動念,以嫁接『心轉—相轉—境轉—運轉—命轉變』的鑲嵌、串聯,畢竟,誰也不能代表誰,只有您能代表您自己,但是,您卻不能代表真正的您,如何面對真正的您自己,就從正視自己身心靈的關懷倫理做起。
好一個長大所要學習的四件事:『去承擔別人的責任』、『試著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不要變成麻煩的製造者』以及『再去圓一個夢』。
(本文曾刊登於112.08.08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