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民黨馬蕭配為台灣經濟未來發展提出建立「兩岸共同市場」的經濟大戰略後,民進黨隨即提出反制,先是陳水扁總統說:「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絕對是台灣邁向終極統一的第一步。「經濟一中」是用來包裝「政治一中」的毒藥糖衣,只要當台灣的經濟命脈、生存命脈完全被中國所控制,台灣就可能淪為第二個香港。」;接下來則是由候選人謝長廷譏諷說兩岸若實施共同市場制,「大陸妹以後都不用偷渡了」,甚至說兩岸共同市場若建立有損美國的利益。
對於民進黨重量級人士相繼污名化「兩岸共同市場」,筆者身為經濟研究人員,有必要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提出說明。
首先,就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這個概念而言,是兩個或多個經濟體,基於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出於自願而成立的經濟合作組織,著眼的焦點是「全球市場」,決不是陳總統所謂的「一中市場」。若是在建立過程中有任何不利於自身利益的狀況出現,參與的一方大可拒絕實施。所以台灣可以完全「自主掌控」「兩岸共同市場」建立的進程,不會有被中國大陸控制或是大陸妹不用偷渡的問題。
其次,就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而言,自一九九二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通過,政府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兩岸經貿各項往來大幅增加,由過去歷史經驗可知,其對兩岸經濟發展都有相當助益。
當前大陸已為台商的主要生產基地,而兩岸貿易為台灣帶來巨額貿易順差,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良多,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台灣有必要進一步使兩岸經貿易更為順暢的進行,台灣有需要從建立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關稅同盟(European Union)、到共同市場一步一步加強與大陸的經貿合作關係,讓台灣能更進一步善用大陸成長動能成為自身經濟發展助力。
第三,就全球化發展趨勢而言,台灣若是自我封閉,將會造成經濟邊緣化,目前在亞洲區域經濟組織有「東協加一」、「東協加三」,而與台灣外銷產品有競爭關係的韓國也與美國、智利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大陸則與香港、澳門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台灣若是均被排除在這些區域經濟組織之外,恐怕經濟會被邊緣化。
全球經濟情勢發展至今相當明顯,那就是區塊整合的自由貿易組織紛紛成立,而對於未能加入的國家或地區而言,將會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例如,第一,由於區內國家彼此貨物關稅降低,甚至降至零,區內國家之間的貿易會增加;而位於區外的國家,所生產的相同產品,由於要附加關稅,價格會相對較高,競爭力降低,將會被排擠出局。其次,區內國家的生產資源可以免稅相互流通,而根據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的原則,此舉必定會大幅降低區內廠商的生產成本,增強其國際競爭力;而對於位於區外的企業而言,生產資源價格會相對較高,是站在較不公平的競爭基礎之上,如果區外企業沒有掌握到關鍵技術或其他方面的競爭優勢,國際競爭力將會被區內國家比下去。第三,由於自由貿易區組成之後,區內市場擴大,將有產業分工及擴大規模效應,有利於區內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第四,成立自由貿易區後會擴大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以獲得區內相對廉價的生產資源並爭奪區內擴大的消費市場。
在這樣的狀況下,台灣唯有與大陸加強經貿合作,多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台灣才有避免被邊緣化的可能。
第四,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而言,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於二○○二年一月一日成為WTO 第一四四個會員國。成為這個號稱「經濟聯合國」組織的會員,最主要的目的有三:首先,可以使我國經貿制度更加融入世界經貿制度而更為國際化與自由化;其次,可以藉由WTO這個平台解決經貿爭端,維護我國的經貿權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WTO我國可以藉由進軍國際市場,開拓我國經貿領域。
然而,大陸於二○○一年底也成為WTO會員;在面對大陸每年吸收五百億美元以上外資而成為世界工廠時;在面對大陸逐漸成為世界主要市場之一時;我國的經貿發展策略究竟是要採取敵視、圍堵、以及自我隔絕大陸市場的封閉立場;或是採取和諧、合作、善用大陸以壯大台灣經濟實力的積極態度。這個答案很明顯,當全球經貿大國及大型企業紛紛前往大陸設廠生產及搶佔大陸消費市場之際,台灣若是採取敵視、圍堵、及自我隔絕大陸市場的封閉立場,不但違反WTO成立的宗旨及我國加入WTO的目的,更會對台灣經濟發展造成傷害。反之,只有採取和諧、合作、善用大陸以壯大台灣經濟實力的積極態度,才有利於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也才符合台灣人民的利益。
最後筆者要強調,兩岸地緣接近,血緣文字相同,經貿往來密切,很有條件組成共同市場,而目前國際間區域經濟整合的實例給了兩岸很好的啟示,兩岸應該依照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發展經驗,效法德國與法國,以自貿區為起點,並進一步邁向「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甚至走向更高形式之經濟整合,化解兩岸的政治爭議,軍事對峙,為兩岸帶來和平契機,為台灣開創安全自由的經營發展環境,邁向雙贏境界。
至於具體做法,首先我們呼籲兩岸當局拋開政治意識型態,儘速恢復海基及海協會的溝通協商管道,為兩岸經濟的壯大共同努力;其次,兩岸開放海空運直航及簽署投資及租稅保障協定,建立兩岸無障礙的經濟發展空間;第三,兩岸當局贊助支持,定期舉辦產官學界研討會,研討兩岸自貿區成立的相關問題。第四,兩岸目前均為WTO的會員,應首先符合WTO的規範,其他原則包括有助於雙方產業結構的調整、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然後先難後易、逐步推進。第五,兩岸官方或半官方組織應成立聯絡工作小組,具體推動兩岸自貿區的成立。最後,兩岸自貿區成立後再進一步協商共同市場的建立。
兩岸經貿往來對兩岸經濟發展的貢獻良多,所以,誠摯呼籲兩岸當局,儘速恢復兩會協商,增加彼此經貿整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成立「兩岸共同市場」,如此才能面對未來世界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共同攜手進軍世界,這才是兩岸當局造福兩岸人民的具體做法,也才是兩岸當局為兩岸後代子孫開創不朽根基的前瞻思惟。
(本文刊載於96.08.02 中央日報網路報,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