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擬定一些剌激經濟景氣、改善投資環境及強化經濟體質之措施,均引起廣大討論。然而獲致贊同者卻不多,相信對於政府拚經濟決心有所擊。事實上,若能釐清政策爭議所在,反而有利推動政策。
首先,就當前經濟景氣表現而言,衰退情況為五十年來所僅見,論者常以日本九0年代之通貨緊縮及美國三0年代大蕭條相比擬。此乃因當前經濟金融表現持續衰退,使得貨幣寬鬆政策始終無法帶動貸款成長及經濟復甦。所謂凱因斯「流動性陷阱」即說明央行寬鬆銀根政策無法達到貨幣及信用擴張結果,甚至反而出現物價持續低迷下跌情形,而非造成物價膨脹現象。
其次,央行調降利率政策無法奏效,亦讓人難以置信,因為美國於近一年中亦採取降息措施,但卻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及股市之資金流動性效果,剌激民間消費及房地產投資。因此我國目前降息無法有效帶動民間投資及消費的現象,應可與四0年代美國盛行之「憂鬱涇濟」相比擬,當時民眾對於經濟前景之預期不抱樂觀,以致消費與投資缺乏利率彈性,使得降息無法剌激民間支出。
有鑑於此,經濟學家提出擴張財政政策以挽救經濟持續衰退及失業人口不斷激增的問題。此外,由於失業之社會問題日益嚴重所形成之壓力,常迫使政府採取經濟管制措施,包括貿易保護及資本外移限制。例如三0年代至五0年代之貿易保護主義及最近美國課徵進口鋼鐵反傾銷稅均屬之。
回顧最近十五年來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由於經濟持續穩定成長,失業率及物價均維持較低水準,以致政府不遺力的致力於經濟、貿易、金融及外匯自由化國際化之開放管制措施。許多結構性改革政策不斷被推出。然而近年來,我國經濟金融情勢已出現十分嚴峻現象,例如:金融資產市場不振、銀行呆帳不斷攀升、國內投資不振,對外投資不斷增加、資金持續外移、財政加速惡化等。因此部份屬長期結構性調整政策實應暫時延緩完成時間,包括財政平衡時間及對外投資開放時機。政府應採取擴張性財政赤字政策以挽救經濟及促進就業。因此不但今年度總預算案應早日加速施行,而且應再提出每年一千五百億元之擴大內需之公共投資政策。至於對傳統產業五年免稅及擴大金融重建基金規模,加速打消銀行呆帳等政策均應推動實施。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1.3.21 Taiwan News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