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台灣歷年來的民調,特別是選舉的民調,基本上都有相當的誤差存在,如兩千年的宋楚瑜、張昭雄這一組參選人、兩千零四年連戰、宋楚瑜這一組,他們在投票前的民調,都是長期領先的趨勢,但到最後卻都翻盤,這幾次經驗使得國內政治人物對民調的準確性都難以完全信任,所以馬英九說「注意但不介意」,這種嚴謹但不慌亂的態度是正確的因應方式。
事實上,不只是這兩家媒體的民調顯示馬謝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中,其他機構最近公佈的民調數據,也存在著這種趨勢。尤其多年的民調還顯示,民調通常無法將綠色隱性選民的真正意圖反映出來。以上次謝長廷參選台北市長來說,民調上謝長廷落後郝龍斌約二十個百分點,但是最後投票結果,謝長廷仍是獲得百分之四十的選票,遠高於他的民調支持度,所以雖然現在謝長廷的民調支持度還只在二、三成之間,但仍沒有人敢小看他、而認為他的得票率也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
此外,民進黨執政八年後,原來「廉潔、勤政、愛鄉土」的形象大幅衰敗,不但治國無能、貪污腐敗,種種弊案罄竹難書,這些也使得一些原本還是傾向民進黨的選民,不願意在民調中表態挺綠,這點也使得民調上會有「無法準確測量民意」的情況。
因此,固然有人說謝長廷民調支持度的增加,與李遠哲的表態有關係,但若以一般民調誤差值在百分之三來說,其實這次民調中謝長廷所謂「支持度增加」的數值,與上次民調相比,還在誤差值範圍內,要歸功是誰表態才增加謝長廷的民意支持,結論未免還太快了點。
當然,這樣說並不是意味著候選人應該完全忽視民調,雖然民調與實際的投票結果之間的相關,並沒有一致性的定論,但民調還是政治人物、政黨在達成勝選目標之前,必須要以「戒慎恐懼」的態度,來面對一個民意的反映,要當作自己的警惕。
謝長廷當然不會以「民調支持度拉近」而沾沾自喜,國民黨與馬英九反而更要有「危機意識」,特別要注重將近三成不表態的選民,因為只要這三成中間選民肯表態對馬英九與國民黨的肯定,那就代表勝選的更多希望與把握。畢竟,立委選舉的投票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八,但過去三屆總統直選,投票率平均達到八成,所以有許多「未表態」的中間選民最後很可能都會出來投票選總統,馬英九與國民黨必須要全力爭取這些民調中未表態或是表示中立的選民,他們都願意支持,才代表真正的絕大多數民意的支持。爭取這些選民願意三二二出來投出他們神聖的一票,不但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前景具備嚴肅的意義,也是馬蕭配在三二二之前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