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記者節感言:媒體迫切需要自律

記者節感言:媒體迫切需要自律

國政評論 國安

作者: 陸以正 ( 2009年9月1日 17:39)
關鍵字:新聞記者 名嘴 新聞公正調查人(Ombudsman)

%
熱門指數
分享

大學讀的雖是外交系,我在四年級時已經天天翹課,實際在南京《大剛報》做採訪記者,跑過國共和談、制憲國民大會、和立法院的新聞,畢業後做過廬山特派員和上海辦事處主任。當年採訪夥伴多已去世,只留我形單影隻。因而想以老記者身份,略抒個人所感。

「新聞記者」一詞的範圍,今日比南京時代擴大了幾十倍。除平面媒體的報紙、雜誌、與通訊社外,也納入所有視聽傳播機構人員;乃至電視名嘴,均在其列。年輕人無不嚮往記者的頭銜,擠破頭想進入媒體工作。但社會對廣義記者的評價卻每下愈況,甚至有人說,台灣的「三大害」依序為:貪官污吏、立法委員、和新聞記者。

這當然是過甚之詞,絕大部份的新聞從業人員都是潔身自愛、報導公平公正、既不譁眾取寵、也不造謠生事的。但只要幾粒老鼠屎,就能糟蹋一鍋粥。造成記者們負面形象的原因很多,隨手舉兩個例:

極少數視聽或文字記者,確實曾為搶「獨家報導」,故意安排聳人聽聞的事件。例如上月所謂捷運站出入口大玻璃窗被強力彈珠打破,實際是「製造出來的新聞」,使人對媒體更難信任。這類事屢見不鮮,也非近年才有。故友《大華晚報》社長耿修業兄和我聊天時,就曾笑罵過兼營「製造業」的同行。

名嘴誹謗公眾人物被訴的事例更多。從謝啟大因不肯向曾文惠道歉,寧可入獄服刑,到周玉蔻在各報刊登半頁封面廣告,以一朵玫瑰花向連戰說對不起,都是因在媒體上口不擇言而起。邱毅委員坐牢雖與新聞事件無關,官司纏身不斷,大半也因「禍從口出」。

半個多世紀前,我去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新聞研究所。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美國報業自律之嚴謹。《紐約時報》是第一家設立「新聞公正調查人(Ombudsman)」的報社,負責對內查核該報每天的新聞是否公正,有無摻雜記者個人意見。

美國稍有地位的報紙紛紛效法,設置對內檢查新聞的人員,以示對社會負責,如今已有協會組織,互通聲氣。讀者因此也更信任報業的公正。台灣徒有報業協會和記者公會,但中國人講究情面,沒人肯做鐵面無私的裁判;要模仿這個制度,恐非易事。

退而求其次,新聞媒體至少應做到下列幾點自律:

(一)無論平面或視聽傳播事業的編輯部,應嚴禁記者撰稿時「夾敘夾議」,讓新聞歸新聞,評論歸評論。類如「有關方面透露」、「據悉」、「眾信」等含糊不清的字眼,其中必定摻有記者個人意見,而非採訪對象所說,尤須儘量避免。縱使為保護新聞來源,必須隱匿供給消息者的真實姓名時,負責編輯和總編輯仍有責任向撰稿記者問個一清二楚。

(二)前條所述新聞與評論不分的情形,在電視界尤為嚴重。電視記者短短幾句話,往往能影響聽眾判斷,導引輿論方向,將報導與講評「一元化」了。八八水災後,電視記者簡直變成檢察官兼推事,隨便指責各級官員,抵抗不住媒體壓力的只有辭職一途。治本清源之道,仍不外厲行分割新聞與評論的界限,希望NCC各位委員能盡到監視所有頻道的職責。

(三)台灣特有的現象,是新聞記者不安於位,總要巧立名目,自抬身價。我抽屜裏有一大堆「某報××採訪小組正(副)組長」的名片。此所以台灣特多「資深媒體人」,幾年後未得升遷時,就搖身一變成為電視名嘴。相形之下,我認識《華府郵報》一位老外交記者,因敬業而受同行尊重,跑外交新聞超過三十年,他的薪水比總編輯還高。如何培養專業記者的榮譽感和自尊心,是報社負責人、總編輯、編輯主任、和採訪主任責無旁貸的任務。

(四)媒體老闆們也需要自律,或者該說自清。打開台灣各報,某一版版頭如冠有「專輯」、「座談」、或什其它不常見到的名稱,十之八九是偽裝的新聞,實際則為「置入性行銷」的手法。此類變相廣告,一大半是各級機關出錢,交給公關公司承辦的。似此拿人民納稅的血汗錢,為自己塗脂抹粉,中央應嚴令禁止,媒體也應拒絕刊登。

(五)前述現象還只限於報紙的第一疊。其餘B、C、D、E各疊,除極少數例外,已被不肖記者和編輯瓜分,圖利各顯神通。他們向工商界拉來各式各樣的變相廣告,既賺三成佣金,又有稿費可拿。廣電媒體也無例外,除少數幾家尚有廉恥心,不願同流合污外,各級負責人都眼開眼閉,閱聽大眾也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使讀者不知如何分辨。

出版法早已廢除,廣電業又無人敢管。以上各種怪現象若不能改善,台灣的新聞事業縱使再發達,也難受到外國同業的尊重。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98.09.01 聯合報A15版,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16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內政

失去人性的假名嘴
劉性仁 ( 2021年7月1日 09:51 )

有一種名嘴是就事論事,憑藉專業議論時事;然而,另有一種名嘴是別有居心,帶有政治任務企圖打擊政敵,刻意誤導是非及帶輿論方向,顛倒是非,積非成是,泯滅人性,這種假 ...

國政評論 教文

台灣觀眾到底還要忍受政論節目多久?
褚瑞婷 ( 2017年6月9日 11:27 )

前幾日,法務部長邱太三召開記者會批評政論節目以及主持人與名嘴對其家人的不實指控,並要求主持人與名嘴在五天內公開道歉,否則會提出刑事訴訟中的自訴,控告三人誹謗且 ...

國政評論 教文

名嘴不能背離常識
胡幼偉 ( 2015年9月4日 08:54 )

連續有電視名嘴因公然在節目中說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會因條件交換退選而挨告。 自古以來,臧否人物、公開論政,都是非常嚴肅的事情。資深新聞人更應該非常了解,言 ...

國政評論 教文

當言論自由扭曲了社會的模樣...
褚瑞婷 ( 2015年8月12日 08:34 )

今年一月初,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在九合一競選期間曾欲拜訪某企業家但遭拒,原因是該位企業家已捐贈三億元給競選對手連勝文,而政論節目評論人周玉蔻則點名該企業家是鴻海董 ...

國政評論 內政

媒體報導離真相有多遠?
高順德 ( 2013年5月15日 15:45 )

相信所有的人都不陌生,台灣每逢颱風登陸時,都可以看到一個新聞畫面,一位穿著黃色便利雨衣的記者,在狂風暴雨中幾乎無法站立,手中緊握著麥克風報導該次颱風的威力有多 ...

國政評論 教文

名嘴影響力停看聽
劉新圓 ( 2013年4月9日 09:53 )

愚人節這天,媒體大幅報導某名嘴婚姻危機的新聞,當事人各說各話,家庭糾紛越演越烈,看了有種被「愚弄」的感覺。因為不久之前,還頻頻聽到幾位名嘴發行有聲書的廣告,分享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關於兒少安置人數不減反增的議題現象思索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項攸關到兒少人身安全保護的議題現象,背後實有進一步深究之處。 資料顯示:家外性質的安置兒少人數占總體兒少人口總數的比率,業已 ...

社會

關於從馬太效應到天使贊助者之於公益募...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身處於詭譎多變的氣溫天候,然而,恆久不變的卻是歲末寒冬的募款環境,這也讓『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大型網路公益慈善活動,除了兼 ...

社會

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則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領有榮譽志工卡的80歲以上鄰長、社區關懷據點志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