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世紀末的民族主義可以分成兩類。公民民族主義主張尊重少數民族或族群多元認同的自由與價值。相對地,種族民族主義強調民族「純化」的必要性,甚至可以不擇手段加以實現。後者在巴爾幹半島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值得同樣為民族主義問題所苦的國人深思。
報載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謝維契刻已被引渡至海牙國際刑事法庭,並將依戰犯及違反人道罪名受審。一九八六年以來憑藉種族民族主義登上政治舞台的米氏曾在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及科索伏直接或間接指使「種族清洗」暴行。如今身陷囹圄,可謂該有此報。但是如果就此認定種族民族主義將隨米氏定罪而在東歐、甚至全球絕跡,那可就大錯特錯。
首先,目前在海牙國際刑事法庭待審的戰犯並不限於塞爾維亞人。前此克羅埃西亞也有軍士因而遭到定罪。無論在克羅埃西亞或科索伏,塞爾維亞族群亦未能夠得到公民民族主義的理性對待。冤冤相報戲碼料將一再重演。
其次,對於飽受荼毒的波士尼亞回教徒與科索伏阿爾巴尼亞族群來說,米洛謝維契的被繩之以法是遲來正義。與彼等付出代價相較,國際社會處置只能稍洩心頭之忿。上述地區流離失所人口達半數以上。遭到姦淫、虐待及殺害者數以十萬計。倘若當地領袖自始「以蒼生為念」,不輕易墮入米洛謝維契刻意製造的民族主義衝突陷阱,黎民遭遇或不致如此悲慘。
從米洛謝維契及東歐各國案例來看,台灣人民似應放棄種族民族主義觀念,肯認公民民族主義隱含的多元認同價值。前此李登輝在美發表演說,強調「吃台灣米、喝台灣水,不能說別種話」。此說是否違反公民民族主義原則自有公斷。在台灣,「中國認同」與「台灣認同」原本同時存在。率爾否定他人認同價值只會加深不同族群的相對被剝奪感。
再者,值此中國大陸民族主義勢力抬頭之際,台灣理應避免兩岸民族主義正面衝突。此次大陸訪問學者表示當前政府「只要和平,不要統一」想法難被彼岸接受。對此,王永慶「平等一中」與連戰的邦聯主張都值得主政者再做評估。
綜上所述,米洛謝維契受審不意味種族民族主義亦將終結。一八八二年,法國學者雷南在「何謂民族」文中指出強制認同的不足取。「或有二十人對一人說『接受我們的民族認同吧,因為我們人多。』但那一人答道:『不可能!我有劍在手,應該你們投降才是。』」準此,透過文化傳統逐步化解國內與兩岸民族認同差異似乎是比較穩健的做法。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載於09.07.03聯合報第十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