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陳總統在臺南縣助選時,提到景文案被起訴的官員,他詢問在場民眾贊不贊成把他們抓起來?
陳總統的這番話,引起外界強烈議論,認為他不應公開談論司法尚未定讞的案件,更不應煽動民眾,將景文案搞成人民公審,損害司法威信。
總統不尊重司法,已經很糟了。更諷刺的是,這幾天陳總統出版新書「世紀首航」,在發表會上,他表示書裡無意批評任何人,他對事不對人,只是希望建立制度。陳總統這句話讓人啼笑皆非,他若真想建立制度,至少先不要破壞制度。短短兩天前,陳總統才在群眾集會上,以煽情的口吻,詢問民眾贊不贊成將景文案的人捉起來,現在又講建立制度,難道司法不是制度嗎?他為何要帶頭破壞呢?
回顧陳總統就職以來,似乎沒有尊重制度的習慣。他抱怨政黨輪替,沒有制度可循。但即使有制度可循,他願意遵守嗎?從他就任之始,破壞雙首長制憲法,建立少數政府,到不遵守憲政程序,逕行停建核四,無一不是對既有制度的破壞。陳總統樹下這些惡例,如今又講建立制度的重要性,叫大家如何相信呢?
陳總統的悲哀,是他經常行不顧言,言不顧行,讓人無法相信他講得話,所作得承諾,是否為真?所謂「民無信則不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道德誠信極為重要,孔子曾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陳總統執政五百多天,從他新書看出,他絲毫沒有「眾星拱之」的感受,他好像四處都是敵人。譬如,他怪反對黨搗蛋,媒體只做烏鴉,副總統與民進黨的派系不懂得配合。陳總統抱怨這麼多,檢討別人,但他為何不反省自己,是否「為政以德」呢?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不能每天只想到權力,而須考量自己的責任,總統是國家的元首,也是國家團結的象徵。去年陳總統就職之初,曾宣示要做全民總統,這句話很有智慧。如果當時他真的身體力行,不輕易介入黨爭,相信他今天必然成為政局的平衡者,聲望一定崇高無比。可惜他講過的話,隨後就忘了,一年多來每一次憲政衝突,朝野對立,都有陳總統的身影。如今他更全省走透透,幫民進黨助選,不斷以激烈的言論,挑撥族群情感,把在野黨罵得一文不值,一場選戰在他煽情演出之下,看不到一點快樂、希望,反而很像一場戰爭。像他這樣激情的演出,有誰相信他是全民總統?又有誰相信陳總統可以作為國家團結的象徵?
陳總統捨棄超然的元首地位,已經使其格局變小。在實際政治操作上,他又不重視誠信,使在野黨領袖與其打交道,視為畏途。前一陣,陳總統一再宣示選後將籌組聯合政府,試問聯合政府若沒有主要政黨參與,如何組成?倘若真的有心組織聯合政府,陳總統就不應於選前將在野黨領袖描繪的如此不堪,使彼此互信蕩然無存。換句話說,陳總統始終是說一套,作一套。他的言行不一,使他成為爭議人物,無法變成大家長,化解政治僵局的能力,自然減低。
近一年來,臺灣經濟不振,政治動盪,已嚴重傷害陳總統的聲望。陳總統過去被譽為「民主鬥士」、「人權律師」,深信他絕不願自己的聲譽毀於一旦。事實上,只要陳總統願意改變,以他的聰明才智,絕對可以使臺灣更好。臺灣若能更好,他不用靠自己寫書,宣傳自己,歷史自動會給他很高的評價。
如今的關鍵,在於陳總統是否願意回到先前的承諾,做全民的總統,而不是做民進黨或黨內派系的總統。倘若陳總統願誠心扮演超然的角色,尊重國會多數,組織政府,相信選後政局將會回穩,民心自然安定,經濟才有可能復甦。換句話說,臺灣的浮沉,陳總統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只要他不貪嗜權力,尊重制度,道德形象自然凸顯,「居其所,眾星拱之」的效應,不久就會出現。
許多人說,臺灣目前正處於十字路口,身為元首的陳總統又何嘗不在十字路口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眾的掌聲來的快,去的也快。是以,希望陳總統體認自己的缺失,勇於改變,不要一意孤行。畢竟世紀首航,總要有人相隨,如果民眾始終失望,有誰還敢再讓您領航呢?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0.11.4中央日報第二版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