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探討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探討

國政研究 財金

作者: 謝明瑞 ( 2019年10月21日 08:33)
關鍵字:粵港澳大灣區 「9+2」經濟圈 珠海橫琴

%
熱門指數
分享

摘要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又稱「9+2」經濟圈,整個地區占中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其發展可追溯到1963年的「東深供水工程」,爾後並逐漸形成「前店後廠」的粵港競合模式,其中,珠海橫琴實行比「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創新政策,為中國內地唯一的「特區中的特區」。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圍繞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伶仃洋組成的城市群,是由國務院辦公廳所發布的規劃,提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發展核心引擎的一項國家建設計畫,包括規劃目標、目標定位、經濟規模、交通建設,以及創新及科技等。

境內比較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總面積為56094平方公里,以肇慶為最大,澳門為最小;人均GDP與第三產業佔GDP比重以澳門為最多,肇慶為最少。.境外比較包括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美國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以及日本東京灣區等,而以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有競爭潛力。由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甚巨,而台灣的經濟發展亦會受到影響,政府與企業應誠實面對,並避免被邊緣化。

一.前言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針對粵港澳地區所提出的一個區域融合發展戰略,有經濟上的意涵,也有政治上的考量。

2015年,中國國務院的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一帶一路」時,首次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想,並於2017年,被國務院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中,2019年,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該綱要也是以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部署、推動的國家戰略。

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置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對台灣的政治與經貿環境亦有重大影響,國人宜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沿革及發展有所瞭解,以作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借鏡,亦可供國人參與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的參考。

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沿革
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與發展可追溯到二十世紀末期,1960年11月,香港政府首度與廣東省達成協議,每年由深圳水庫向香港提供50億加侖(2,270萬立方米)淡水。1963年,雙方達成共識,興建「東深供水工程」,此一計劃雖未成功,但也因「東深供水工程」協議而開啓了粵港澳的競合,並促使珠三角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驅;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珠三角為順應時代潮流而成為中國大陸對外改革開放的起點。

1979年1月,廣東提出充分利用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積極引進外資。同年7月,中共國務院決定在深圳及珠海試辦經濟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爾後,許多港資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大規模北移至鄰近的珠三角地區如深圳、東莞等城市設廠,但設計、管理、行銷等服務則仍留在香港,並逐漸形成「前店後廠」的粵港競合模式,即「香港接單銷售;珠三角加工」,促使香港經濟規模大幅提升,廣東亦逐漸成為中國領先的製造業基地。

2003年,粵港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並提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同年6月,廣東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再以《粵港合作聯席會議》達成共識,亦即以廣東發展製造業為基地,而香港則以發展物流、金融、服務業為中心。

廣東在提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構想後,由於「泛珠三角」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份,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因此,又稱「9+2」經濟圈。整個地區的面積占全國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合計達到52,145億元人民幣(6,300億美元);2011年,香港發布《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公眾諮詢文件,要「逐步使粵港、粵澳臨近地區的交通條件接近同城化水平」。同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珠海橫琴實行比「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創新政策,成為中國內地唯一的「特區中的特區」,可視為是「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明確橫琴重點發展旅遊休閑、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中醫保健、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七大產業。另外,根據國務院的批復內容,《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是廣東省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之後的一個國家級戰略。

2019年,粵港澳大彎區的規劃與發展更為積極,如2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說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2020年,將完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第二階段是到2022年,基本完成三地市場規則對接;第三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同年6月,澳門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定位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2019年7月,廣東省發布《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而國務院亦隨即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深圳要在2025年前,在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並在2035年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在世界領先,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提升港澳居民待遇、開放並吸引境外人才、改革並提升金融服務等。

整體而言,由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甚巨,而在粵港澳大灣區積極規劃的過程中,台灣在海島型經濟的限制條件下,為避免被邊緣化,有關該特區的經濟發展及後續對兩岸的經貿衝擊實不可忽視。政府與企業都應誠實面對。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沿革與規劃內容比較,可參閱表1的說明。

表1粵港澳大灣區的沿革與規劃內容比較表
年度 歷史沒沿革與規劃內容 備註
1963 香港與廣東興建「東深供水工程」協議,開啓了粵港澳的競合,並促使珠三角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驅 粵港澳的競合
1994 廣東省確立「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位處珠江口,珠江經此流入南中國海,涵蓋9個城市。 確立珠三角經濟區
1998 成立《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全面加強粵港的多方面合作,改善兩地在貿易、經濟、基建發展、海關旅客等事務的協調。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
2003 (1).粵港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並提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2).6月,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並提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構想。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2005 (1).提出《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和「深圳與香港同城化」
(2).12月,深圳公布《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
(3).提出《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年)》。
確認廣佛肇等三大都市圈
2006 香港展開《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確保大珠三角的可持續發展,及提升大珠三角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提升珠三角競爭力
2007 (1).提出「港深都會」和「珠三角都會區」(2007年-2008年)
(2).8月,智經研究中心提出建構「港深都會」。
港深都會
2008 (1).10月,確立打造世界級「珠三角都會區」的概念。
(2).12月,透過粵港澳三地的緊密合作,共同建設一個優勢互補、享有優質生活、以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城市群。
珠三角都會區
2009 (1).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2).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公眾諮詢(2010年-2014年)。
(3).成立珠海「橫琴新區」(自貿試驗片區)。
(4).1月,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5).2月,實施《綱要》聯絡協調會議,打造「大珠三角城市群」概念。
(6).3月,提出《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架構協定》,簽署《廣佛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
(7).6月,簽署《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架構協定》。
(8).8月,國務院批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
(9).9月,粵港澳三地合作,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城市群。
(10).10月,公布《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
(11).12月16日,橫琴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廣佛肇經濟圈

橫琴總體發展規劃
2010 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提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制定《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 落實「灣區」合作
2011 (1).公布廣東海洋經濟地圖》(2011年-2012年)。
(2).提出《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公布和「同城化」。
(3).7月,珠海橫琴實行比「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創新政策。
(4).8月,《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成為國家戰略。
特區中的特區
2012 (1).5月,公布《廣東海洋經濟地圖》,劃定「六灣區一半島」。
(2).7月,發布《珠江三角洲城鄉規劃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
六灣區一半島
2013 (1).9月,公告「深圳灣雲城市」核心理念。
(2).12月,提出「灣區經濟」(2013-2014年)。
灣區經濟
2014 (1).1月,規劃《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
(2).簽署《廣東與香港澳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
(3).12月,簽署《廣東與香港澳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或CEPA《廣東協議》。
(4).提出「灣區經濟」,打造灣區產業集群。
CEPA《廣東協議》
2015 (1).提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規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階段(2015年-2019年)
(3).3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 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4).9月,打造「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創新創業中心。
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2016 (1).3月,國務院《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並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2).12月,發布《加快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
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2017 (1).3月,「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的延伸。
(2).4月,發布《2017年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要點》。
(3).7月,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4).10月,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一帶一路的延伸
2018 4月,提出「一二三四,一個國家、兩種體制、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 「1234」結構
2019 (1).1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2).6月,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7月,公布《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4).8月,發布《 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
(5).2025年前,深圳在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
(6).2035年成為全國典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內容,若不考量青年發展與教育文化部分,則可分為下列幾個部分來說明。

(一)規劃範圍
粵港澳大灣區(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簡稱大灣區,是由圍繞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伶仃洋組成的城市群,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市和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肇慶七個地級市等九個相鄰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千萬。其中,伶仃洋(零丁洋)位於中國廣東珠江口外,為一喇叭形河口灣,其範圍北起虎門,口寬約4千米,南達香港、澳門,寬約65千米,水域面積約2100平方千米。

(二).規劃綱要
整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由國務院所發布的規劃,相關內容包括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主要是提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發展核心引擎的一項國家建設計畫。

(三).規劃目標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一項重大戰略部署,目標為「2022年,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大灣區內市場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

(四).目標定位
一般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定位有五大項,簡示其綱要如下述。
1.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2.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3.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4.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5.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其核心部分在於發揮各城市優勢,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促成區域內的深度,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並將大灣區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五).經濟規模
一般而言,大灣區的經濟總量約占廣東全省的八成以上(85-90%),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都市圈等三大灣區之後,為世界第四大灣區;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口達6956.93萬,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約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2.17%,GDP總量規模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11位,為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2018年,生產總值(GDP)已達16,419.7億美元,成長速度極為快速。

(六).交通建設
2018年7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大灣區將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主要因大橋有利於香港和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等地共謀發展,亦即香港要在2019年內開通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以及連接香港和深圳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等三個重大跨境基礎建設,為大灣區建設提供良好基礎。

(七).創新及科技
2017年1月,香港及深圳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正式確認「落馬洲河套地區」為香港屬地,並發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佔地87公頃,是整個香港科學園的四倍。2018年7月,粵港澳超算子聯盟成立,並匯集粵港澳超算應用機構和人才,推動三地超算應用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四、粵港澳大灣區的比較分析
在經濟發展理論與實務中,同性質的經濟區域之比較,是瞭解經濟規模與發展潛力的重要方法,而粵港澳大灣區的比較分析,可分為境內與境外兩大部分來說明。

(一).境內比較分析
境內比較分析是指中國境內的粵港澳大灣區之內部比較,由於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的發展情況不同,依其區位及發展背景而異,而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珠三角各市統計局、香港貿易發展局等所發佈的統計資料,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總面積為56094平方公里,人口7千餘萬,人均GDP為23075美元,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66.1%,若以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為比較基準,則各城市的主要經濟指標內容比較如下述。

1.土地面積
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總面積為56094平方公里,而以肇慶的14,891平方公里為最大,澳門的33平方公里為最小。

2.人口數
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約7千餘萬人,其中,以廣州的1,490萬人為最多,澳門的67萬人為最少。

3.本地生產總GDP1
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產總GDP為16,419.7億美元,而以深圳的3,660.3億美元為最多,以肇慶的332.7億美元為最少。

4.人均GDP
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均GDP為23,075美元,其中,以澳門的82,609美元為最多,以肇慶的8050美元為最少。

5.第三產業占GDP比重
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平均為66.1%,而以澳門的94.9%為最多,以肇慶的38.6%為最少。

6.大灣區人均GDP與各城市比較
若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比較基準,則各城市的人均GDP與大灣區人均GDP的比較中,以澳門的358.0%為最多,以肇慶的34.89%為最少。

有關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各市主要經濟指標比較,可參閱表2的說明。

表2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各市主要經濟指標比較表(2018年)
指標項目/
城市
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 本地生產總GDP1(億美元2) 人均GDP(美元1) 第三產業佔GDP比重(%) 大灣區人均GDP/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 56,094 7,116 16,419.7 23,075 66.1 1.00
香港 1,107 748 3,626.6 48,673 92.43 2.109
澳門 33 67 545.4 82,609 94.93 3.580
廣州 7,434 1,490 3,454.4 23,497 71.8 1.018
深圳 1,997 1,303 3,660.3 28,647 58.8 1.241
佛山 3,798 791 1,501.5 18,992 42.0 0.8231
東莞 2,460 839 1,251.0 14,951 51.1 0.6479
惠州 11,347 483 620.0 12,908 43.0 0.5594
中山 1,784 331 549.0 16,711 49.3 0.7242
江門 9,507 460 438.3 9,570 44.5 0.4147
珠海 1,736 189 440.5 24,100 49.1 1.044
肇慶 14,891 415 332.7 8,050 38.6 0.3489
城市排名第一 肇慶 廣州 深圳 澳門 澳門
資料來源:1.香港政府統計處、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珠三角各市統計局、香港貿易發展局。2.作者估算整理。
說明:1以當時市價計算。2以當年平均外匯兌換率換算。32017年統計數。

(二).境外比較分析
境外比較分析是指中國境內的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其他灣區之比較,而根據亞洲周刊的評比,世界四大灣區分別是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美國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以及日本東京灣區,有關世界四大經濟灣區的比較如下述。

1.粵港澳大灣區
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市和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肇慶七個地級市等九個相鄰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土地總面積達56,09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灣區。

2.三藩市灣區
美國的三藩市灣區範圍包括環繞舊金山灣的9郡地區,土地總面積為17,887平方公里,約為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的三成(31.89%)。

3.紐約大都會區
美國紐約大都會區包括紐約(New York)、紐華克(Newark)、澤西(Jersey)和周邊的25郡,土地總面積為21,479平方公里,約為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不到四成(38.29%)。

4.東京灣區
日本的東京灣區包括東京都和周邊7縣,土地總面積為36,899平方公里,約為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的不及七成(65.789%)。

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面積除了為世界四大灣區之首外,另外,若就各灣區的經濟指標來加以觀察,並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比較基準,則其土地面積、人口、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機場客運量(萬人次)、機場貨運及航空郵件量(萬公噸),以及港口貨櫃吞吐量(萬標箱)等,均占第一位,顯見其發展潛力頗大。至於人均生產總值、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雖是敬陪末座,但由於其起步較晚,發展仍在持續進行中,預估2025年以前便會有突破性進展。有關世界四大主要灣區經濟指標比較,可參閱表3的內容。

表3 世界四大主要灣區經濟指標比較表
世界四大灣區/
經濟指標項目
粵港澳大灣區 三藩市灣區 紐約大都會灣區 東京灣區 粵港澳排名
01.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56,094 17,887 21,479 36,899 1
02.人口(萬人) 7,116 782 1,998 4,418 1
03.本地生產總值1(億美元2) 16,419.7 8,375.43 17,177.13 17,742.34 3
04.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 5.9 4.73 1.33 2.14 1
05.人均生產總值(美元2) 23,075 107,1783 85,9743 40,1634 4
06.機場客運量(萬人次) 21,490.0 8,570.7 13,806.8 12,556.9 1
07.機場貨運及航空郵件量(萬公噸) 832.3 123.4 221.3 349.2 1
08.港口貨櫃吞吐量(萬標箱) 7,441.9 242.1 718.0 824.23 1
09.第三產業佔GDP比重(%) 66.1 72.13 83.53 77.04 4
資料來源:1.各地區政府統計、香港貿易發展局。2.作者估算整理。
說明:1以當時市價計算。2以當年平均外匯兌換率換算。32017年數。42015年數。

五.結論與建議
經由前述的分析與說明,可據以列出本文的結論與建議如下述。

1.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針對粵港澳地區所提出的一個區域融合發展戰略,有經濟性的意涵,也有政治上的考量。

2.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追溯到1963年的「東深供水工程」,促使珠三角成為中國大陸對外改革開放的起點,並逐漸形成「前店後廠」的粵港競合模式,即「香港接單銷售;珠三角加工」。

3.大灣區又稱「9+2」經濟圈,整個地區佔全國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大灣區域中,珠海橫琴實行比「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創新政策,成為中國內地唯一的「特區中的特區」,配合七大產業發展,預估深圳在2025年前躋身全球城市前列,並在2035年成為全國典範。

4.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圍繞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伶仃洋組成的城市群,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千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由國務院辦公廳所發布的規劃,是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發展核心引擎的一項國家建設計畫,包括規劃目標、目標定位、經濟規模、交通建設,以及創新及科技等。

5.經濟區域之境內比較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總面積為56094平方公里,以肇慶為最大,澳門為最小;人口以廣州為最多,澳門為最少;人均GDP以澳門為最多,肇慶為最少;第三產業佔GDP比重以澳門為最多,肇慶為最少。
5.境外比較是指中國境內的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其他灣區之比較,包括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美國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以及日本東京灣區等,而以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有競爭潛力。

6.建議台灣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宜積極面對,在政府的政策規劃下鼓勵台商參與,主要因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甚巨,而對岸的台灣之經濟發展當然亦會受到影響,政府與企業應誠實面對,並避免被邊緣化。

參考文獻
(一).一般文獻

江迅、駱丹(2017),世界四大灣區比較,亞洲周刊第31卷20期,2017.05.21
李克強(2017),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債券通. 星島日報. 2017-04-11.
張碩輔(2019),舉全市之力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19-03-31
張博輝(2018),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灣區?「2018新情勢下的香港經濟出路」論壇,2018年1月20日
謝明瑞(2018),中國大陸31項惠台(對台)措施對台灣的影響,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明瑞(2018),中國大陸改革開放40年與兩岸關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二).網路文獻
中央統戰部網站,「粵港澳大灣區」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2017-03-07.
星島環球網(2019),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2019-04-10
香港政府新聞網,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發展.. 2017-07-01
香港政府新聞網,積極推進大灣區建設. 2018-10-29
智經研究中心(2018),加速粵港經濟整合、打造世界級珠三角都會區.。
新浪網,一二三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優勢與難點在博鼇引熱議. 2018-04-09.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7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財金

中共建政70年臨轉折點
李沃牆 ( 2019年10月2日 10:58 )

有道是,「人生70方開始」,但對於建政7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是一個新開始的轉折點?嚴格說來,中共建政至今大致可分為2階段,1949至1979年時期是一黨專政,但內部鬥爭 ...

國政評論 財金

大陸省GDP大躍進令台汗顏
李沃牆 ( 2019年8月22日 15:28 )

大陸甫公布的31省今年上半年GDP數據,廣東逾5兆元人民幣,連續30年居各省之冠,預估今年有望達10兆元(約1.42兆美元),屆時將超越墨西哥,成為西班牙之後的全球第15大經 ...

國政評論 財金

搶進大灣區 金融業準備好了嗎
李沃牆 ( 2019年3月27日 14:10 )

這幾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港澳深廈」行,表態期望高雄也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其實粵港澳大灣區正式登場後備受矚目,其經濟總量超過舊金山灣區,逐漸與紐約灣區接近 ...

國政評論 科經

借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舞台
戴肇洋 ( 2019年3月4日 15:28 )

大陸國務院日前正式對外宣布「粵港澳大灣區規畫綱要」,針對其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進行全面規畫。這個歷經20餘年規畫產生的世界級城市群圍繞之灣區,已無疑地 ...

國政評論 財金

「粵港澳大灣區」對台政經影響即深且廣
李沃牆 ( 2019年2月22日 12:09 )

中國大陸國務院於2月18日正式對外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且三地行政首長將於21日聯合舉行有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關於兒少安置人數不減反增的議題現象思索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項攸關到兒少人身安全保護的議題現象,背後實有進一步深究之處。 資料顯示:家外性質的安置兒少人數占總體兒少人口總數的比率,業已 ...

社會

關於從馬太效應到天使贊助者之於公益募...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身處於詭譎多變的氣溫天候,然而,恆久不變的卻是歲末寒冬的募款環境,這也讓『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大型網路公益慈善活動,除了兼 ...

社會

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則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領有榮譽志工卡的80歲以上鄰長、社區關懷據點志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