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國慶文告中指出兩岸關係非國與國關係之後,馬總統十八日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時又指出,未來兩岸兩會互設的辦事處本身是中性功能性的,但此議題的屬性算是政治性的。兩岸環繞「馬習會」的氛圍醞釀,似乎正在不斷發展中。
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為的是服務兩岸人民,這是其功能性;而就兩會互設辦事處做為體現憲法「一國兩區」框架,及實踐「雖互不承認主權,但又互不否認治權」來看,則是具有政治性。由此觀之,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兼具功能性與政治性,標示著兩岸關係正在由以經貿為主軸的階段,逐漸向經政並行的方向過渡轉化;這是兩岸關係深化發展的進一步表現,如果說它是兩岸關係新的里程碑,也不為過。
兩岸關係的另一個里程碑,也許非「馬習會」莫屬。若明年馬習會能夠成真,標示著兩岸共同跨越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的西雅圖模式,共創新的北京模式;這個模式的重點在於,我方可由馬總統做為經濟體最高領導人的身分,受主辦方中國大陸的邀請出席,不必再另派代表。
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從二○○八年以來,我方代表出席APEC會議的層級已由部會首長提升為副總統層級,以微妙的方式悄悄的逐步揚棄原有的西雅圖模式。
對大陸而言,要揚棄西雅圖模式的第一個結是,如何避免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而對我們而言,是怕被矮化。明年在北京舉行APEC峰會,是屬於我們憲法「一國兩區」框架下台灣之外的另一個大陸地區城市,不算是國際城市;況且,馬總統若以經濟體的最高領導人身分受邀出席APEC,他所代表的經濟體名稱是國際社會所認定的「中華台北」,綜合這兩方面分析看,根本就不會出現上述兩岸所擔心的事情。
對大陸而言,揚棄西雅圖模式的第二個結是,萬一將來台灣又出現政黨輪替,屆時新的執政黨若繼續比照要求怎麼辦。其實,未來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氛圍都會是主流,我方在APEC的「中華台北」名稱,是不太可能被改變的。
況且,若馬習會能透過新模式實現,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意義是非凡的,不只有助於兩岸和平深化發展,對世界和區域和平貢獻也是重大的。若加上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實現兩岸和平的制度化發展,對世界和區域和平的貢獻將載入史冊。馬習真的可以去角逐諾貝爾和平獎。我們應以高視野,從促進兩岸和世界及區域和平的胸襟,樂見馬習會和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的實現。
【1021022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A19版】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