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關於底層階級之學術社群典範建構初探——
以遊民、街友、無家者為例

關於底層階級之學術社群典範建構初探——
以遊民、街友、無家者為例

國政研究 社會

作者: 王順民 ( 2023年12月12日 09:18)
關鍵字:遊民 街友 無家者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窮人拾荒維生。)
一、緣起:從一則時事新聞報導談起……

「不讓萬華街友群聚!他喊『公園遮蔽物全拆掉』,無家者沉痛發聲:很難受」:
台北萬華艋舺公園是全台街友密集度之冠,外界對街友批評聲浪不斷。台北市議員鍾小平日前在《中時新聞網》「政風雲」節目中談到「遊民都睡在艋舺公園,強烈建議『把遮蔽物全拆掉』」,立刻引論戰。對此,萬華無家者今(3)日接受《街頭大聲公》訪問沉痛表示,「很難受!我們就是無家可歸的人,若真被趕走不知道要去哪」。

鍾小平日前在「政風雲」節目表示,「一定讓萬華高級起來,我真的強烈建議,龍山寺那邊的公園,把當初前朝蓋的遮蔽物全部拆掉,遊民都睡在那邊睡覺。」鍾小平還說,「我們是有人權的國家,不可能強制誰帶走,100多個遊民最好的回歸家庭,最差的到和平醫院醫病,就醫後找地方安置。」此外,鍾小平譴責發便當的善心人士,「遊民會挑便當吃,不能給他們錢、便當,統一由社會局公權力來統籌處理」。

對於拆艋舺公園遮蔽物,一名男街友表示,「感覺不舒服也沒辦法,人家不讓你(睡),人家要拆,他是議員沒辦法啊!」另外,女街友則說,「把屋頂拆下要待的還是會待,這不是應該有的想法,如果有錢可租房、買房,誰會喜歡待在這,地上睡久身體也會不舒服」。

民眾則認為,「這邊遊民多半是南部來的,他找不到工作就在這睡覺,不然你要叫他去哪裡。」附近商家則說,「若拆掉的話,到時候店家會氾濫欸,街友會直接睡在店門口、防火巷,還會隨地大小便,拆掉前,請鍾小平議員先想想有用嗎?」(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3.10.03)

二、專業學術社群對於底層階級的關懷意涵——從遊民、街友、無家者出發

以「遊民」、「街友」、「無家者」為其關鍵詞所進行《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之論文名稱查詢,得出包括年代別、研究者、論文名稱、學位類別、校院名稱、系所名稱、學門、學類、論文出版年等指標的110篇碩博士學位論文,據以舖陳專業學術社群對於遊民、街友、無家者的研究樣貌,這其中的變遷圖貌及其人群服務意涵如下:

(一)關於遊民、街友、無家者之於學術社群的學位論文研究,相關的研究發現包括:
1.就其論文的出版年代,最早以「遊民」為名的學位論文係於1995年的〈底層的社會建構與自我認同:以台北市遊民為例〉(吳秀琪)、〈台北市遊民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黃玫玲)以及〈遊民的社區生活與遊民服務:台北市萬華區的遊民研究〉(陳自昌),近期最新的學位論文為2023年的〈大學生對於中高齡遊民的權益認知研究——以台中市大學社工系學生為例〉(林穎潔)、〈被埋沒的底層「疫」見:以解釋性互動論探討新冠肺炎下遊民之生活經驗〉(張凱淳)、〈藉酒澆愁?減酒增酬?——以台中市之遊民為例〉(梁世和)以及〈遊民工作者性別角色態度對遊民服務之影響〉(許庭筠),長達近三十年的前後差距,自當是有類別屬性、情境氛圍、議題範疇的分殊差異和時代背景的脈絡意涵。

2.最早以「街友」為名的學位論文係於2014年的〈《看見》:從「街友關懷」反思紀錄影像的再現及觀看〉(魏瑜君),近期最新的學位論文為2021年的〈人生逆轉契機——以社會投資報酬看N市街友輔導個案社會成效〉(楊豐瑜);以及最早以「無家者」為名的學位論文係於2019年的〈無家者的身分管理策略:以花蓮社福機構為例〉(張庭瑄)、〈邁向無家者支援網絡——以台北市為例〉(許哲韡)、〈輔導無家者就業的工作困境與因應〉(羅珮貽),近期最新的學位論文為2023年的〈暗燈下的身影——無家成年女性家庭生命經驗之探究〉(林詩苹)、〈臺灣女性無家者生活困境之探討〉(鄭皓方)、〈無家者之家——台北捷運民權西路至圓山站軌道空間計畫〉(伍安瑜)、〈淺嚐人生百味,社會企業協助無家者脫遊探討〉(蕭程澤),這也點出「遊民」還是慣用的詞彙,但是,「無家者」有逐漸取代「街友」一詞的通用趨勢。

3.就其論文的學門與學類,散佈於各種領域,像是人文學門之外國語文學類;民生學門之觀光休閒學類;法律學門之一般法律學類、專業法律學類、其他法律學類;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之社會學類、公共行政學類、心理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社會服務學門之兒童保育學類、社會工作學類;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之建築學類、其他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類;教育學門之教育行政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綜合教育學類、其他教育學類;商業及管理學門之一般商業學類、企業管理學類、財務金融學類、醫管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傳播學門之新聞學類、圖書資訊檔案學類、一般大眾傳播學類;藝術學門之視覺藝術學類、應用藝術學類等,以及醫藥衛生學門之公共衛生學類、復健醫學學類、護理學類,可謂是五花八門,如何一來,要如何找出從『存異』到『求同』之跨專業整合及其所關涉到底層階級與社會利益的關懷意旨,是有嚴肅檢視之必要,特別是側重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之社工為主的工具性範疇(instrumental level),又要如何找出相應於規範性層次(normative level)的會通之處。

4.就其論文的學位類別,極大的比例還是以碩士學位為重,僅有少數的博士學位論文,像是方孝鼎(2001)之〈台灣底層階級研究:以台中市遊民、拾荒者、原住民勞工、外籍勞工為例〉、張志豪(2012)〈從遊民到遊牧:一個「心理專業」助人者朝向「基督信仰」實踐工作者的移動軌跡〉、陳治慶(2014)之〈遊民的社會排除與被害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王淑楨(2016)之〈臺北市遊民社會福利需求之研究〉、許志明(2018)之〈批判和實踐典範的會診初探——以臺灣電視遊民新聞為例〉、陳靜琳(2021)之〈臺北市遊民心血管疾病與傳染病之盛行率與風險因子評估研究〉等,顯現對於底層階級的議題現象,尚未有其相對成熟的學術典範論辯、對話。

5.就其研究的人文區位,業已從都會區的都市遊民,以擴及到非都會區或花東偏鄉的個案研究及其群居抑或返鄉回歸主流社會等議題探究。

6.扣緊宗教的研究意旨,僅有兩篇的學位論文,包括有張志豪(2012)〈從遊民到遊牧:一個「心理專業」助人者朝向「基督信仰」實踐工作者的移動軌跡〉的博士學位論文,此一偏向於自我敘說文本,陳述一個青年如何在其特殊歷史時空處境下,被培育成為「天主愛人的工具」的生命故事,特別是復歸於基督信仰的眼光,藉此重新反思個人的工作意義,進而學習在這類似「遊民」的社會邊緣處境中,去認識、去深化以及去活出實踐基督信仰的新故事,使其走向將信仰與專業統合的人生道路,嚴格來說,尚無從宗教角度出發以探究底層階級、遊民、街友或無家者之類的博士學位論文;另外一篇則是余慧玲(2019)〈沒有遊民的地方?發展性社會工作與居住安置優先的觀點〉,主要是以花蓮玉里劉神父為其文本,據以探討從宗教出發對於遊民的照顧理念、操作模式、工作歷程、社會網絡支持、環保事業藍圖,而該項一起生活和一起做事的獨特運作型態,自然是人治的自為應對,多於法治的建置措施。

(二)探討底層階級的可能歸因,特別是回歸於「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關照視野,藉此思索底層階級的不利境遇,實乃是壓迫性結構底下的犧牲者。

(三)勾勒下流社會的人身圖像,包括身份流動性、遊民的社區生活、空間領域性、公私領域的共生關係、社會縫隙、遊民媒體奇觀、遊民讀者服務、疫情期間的遊民生活經驗、從緊急服務、過渡服務到穩定服務的轉換過程及其對應措施,以及包括社會排除的壁壘模式、社群主義的信任模式與社會包容的安全模式等公共治理模式。

(四)思索從主流的一般大眾到邊緣非主流的遊民族群、從社會性排斥遊民到自主遊民,如何得以找出互為主體性意義(inter-subjectivity)而來的社會連帶關係互動(social solidarity)?這也讓『與遊民對話』、『大學生對於中高齡遊民的權益認知研究』成為破除權控關係的一種切入路徑;連帶地,諸如教育工作者、社工人員、護理人員之類的專業自我反思,也有從己身社群出發的專業覺察和情感轉移。

(五)特定族群的特別情境與特殊需求,包括有都市遊民、遊民導覽、更生遊民、藥酒毒癮遊民、中高齡遊民、女性遊民、障礙者遊民、未成年遊民、被害遊民所關涉到生理需求、心理諮商、復歸社會、權益保障、性別角色、生涯發展、多重性剝削等議題。

(六)從生活、就醫、工作而來的遊蕩歷程、受害成因、低溫訪視、疾病風險因子、醫療服務獲得、收容安置、身分管理、租屋歷程、就業服務、非典型雇用工作、社會企業輔導政策、脫貧自立、遊民導覽、休閒行為、社會空間關係、社會權、自我認同、自我主體化、反覆脫遊入遊等。

(七)扣緊另類的全球化,他山之石的採借參卓,也是無家者學術研究的當代發展趨勢,包括遊民的住房權保障、社會權保障等。

(八)就其多元主義的夥伴關係,以探究公私合作之於遊民收容所、重建中心的協力互動關係?

(九)就其社會變遷趨向,以思索新的服務模式抑或典範建構,這其中包括有發展性社會工作、園藝治療、紀實攝影、視覺藝術、同伴動物等。

(十)就其理論取向的立論基礎,從殘補式社會福利觀點、社會建構論、社會排除觀點到解釋性互動論、日常活動理論,以迄於自我效能、增強權能、社會投資報酬、利害關係人理論的轉化性關照視野;連帶地,涵蓋敘事研究、自我敘說探究、實踐式研究、建制民族誌、參與式觀察、情緒療癒、戲劇治療、家族治療觀點等不同的考察取徑。

最後,藉由心智圖而來之於「遊民、街友、無家者」的認知基模意象,這其中糾結的是包括底層階級、不值得救助者、遊蕩歷程、漫遊者、身份流動性、住房權、安置輔導、身分管理、外展工作、低溫訪視、遊民工作者、收容所、租屋、反覆脫遊入遊、慈善、貧窮、遊民讀者、刻板印象、乞討、空間領域性、社會空間關係、危險他者、偏差行為、污名化、內隱偏見、微歧視、社會歧視、社會隔離、社會排除、微攻擊、歸因、父權意識、規訓整斥、節制飲酒、自我效能、增強充權、權能賦與、倡導、自我形象、遊民導覽、犯罪被害、平等權、自我認同、社會權、公民權、社會照顧、同伴動物、醫療服務獲得、社會支持、社會融合、就業輔導、就業服務、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社會影響、公私協力、契約委託、遊民政策、敘事研究、自我敘說探究、實踐式研究、建制民族誌、參與式觀察、解釋性互動論、社會建構論、日常活動理論、情緒療癒、戲劇治療、家族治療觀點、社會投資報酬、社會排除觀點、利害關係人理論、殘補式社會福利觀點等等錯綜複雜且愛憎兩難情愫。

總之,110篇的學位論文,點明出來對於「遊民」、「街友」、「無家者」等等難以觸及之服務對象的學術社群專業研究,並非是討好、討喜與討巧的研究議題,如何一來,對於此一兼具集體意涵之於整體社會事實的底層階級現象及其圖像樣貌的勾勒爬梳,還是處於某種『無知之幕』的社會性想像。

表1:與遊民、街友、無家者論文名稱相關之博碩士學位一覽表
出版年份 研究生與論文名稱 校院系所名稱 學門學類
(1995) 吳秀琪〈底層的社會建構與自我認同:以台北市遊民為例〉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1995) 黃玫玲〈台北市遊民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1995) 陳自昌〈遊民的社區生活與遊民服務:台北市萬華區的遊民研究〉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1996) 歐陽春芳〈未成年遊民之研究〉 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1998) 王偉忠〈臺灣地區遊民服務網絡的初步分析——以國內的四個機構為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1999) 吳瑾嫣〈女性遊民研究:家的意義與城市生活經驗〉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其他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類)
(2000) 陳大衛〈臺灣遊民問題的結構分析〉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01) 方孝鼎〈台灣底層階級研究:以台中市遊民、拾荒者、原住民勞工、外籍勞工為例〉 東海大學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01) 江瑩〈從大台北地區之遊民服務網絡探討遊民賦權之可行性〉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03) 高召恩〈性別、勞動與公民權:以國家建構的遊民公民狀態為例〉 東海大學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04) 許智偉〈都市遊民研究——台北市遊民與環境的共生機制初探〉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其他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類)
(2004) 郭慧明〈我要活下去!遊民的生存策略和生活世〉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06) 林淑容〈街友服務之研究——以台中市干城區為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06) 洪惠慈〈我國公共圖書館遊民讀者服務之研究——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傳播學門、圖書資訊檔案學類)
(2006) 張育睿〈台中市遊民空間之研究〉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建築學類)
(2006) 楊蕙禎〈台北市遊民外展社工服務研究——萬華區、中正區外展社工員與遊民間之互動經驗〉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06) 滿春梅〈社會支持與專業處遇對遊民可能自我概念之影響〉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06) 蔡佩君〈遊民健康保險醫療資源耗用分析——以高雄市某區域醫院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商業及管理學門、財務金融學類)
(2007) 吳欽仁〈社會救助體系下的遊民現況及業務問題探討——以臺北縣為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08) 石桂榕〈遊民問題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 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公共行政學類)
(2008) 陳滿麗〈女性遊民、父權意識、規訓權力-以台北市遊民收容所為例〉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09) 方耀德〈遊民自由權利之保障——以遊蕩及乞討行為之規制為中心〉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法律學門、專業法律學類)
(2009) 范姜松伶〈台灣自主遊民的生產:解構共同體〉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人文學門、外國語文學類)
(2009) 郭盈靖〈看不見的勞動者——台灣遊民勞動權益剝奪的意識型態與建制分析〉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09) 陳泓斌〈社會排除下的遊民生活紀錄與省思〉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2009) 陳炫劭〈與遊民對話——我為遊民作設計與遊民教我做設計〉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藝術學門、應用藝術學類)
(2010) 丁士宜〈臺中市遊民收容輔導措施之研究〉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公共行政學類)
(2010) 邱康勤〈台北縣遊民就業輔導之研究〉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10) 劉淑雲〈從警政到社政:台北市遊民收容政策之變遷〉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11) 江睿之〈「街友每天都在奮鬥,因為流浪時間都被約好的!」——台北市中老年男遊民的生產與再生產經驗探討〉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公共衛生學類)
(2011) 周冠華〈遊民睡眠品質與憂鬱情形之相關探討〉 美和科技大學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護理學類)
(2011) 陳良輔〈當遊民遇上社會企業─大誌雜誌對遊民的服務歷程及其影響之探討〉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1) 廖三惠〈遊民之社會權保障——我國與各國法制之比較〉 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法律學門、其他法律學類)
(2012) 姜浩雲〈遊民工作者對遊民問題之歸因研究〉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2) 張志豪〈從遊民到遊牧:一個「心理專業」助人者朝向「基督信仰」實踐工作者的移動軌跡〉 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心理學類)
(2012) 張慧茹〈遊民區位分析及其遊蕩歷程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2012) 郭仲珈〈遊民使用社會福利服務之經驗與轉變:以大臺北地區為例〉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2) 陳兆民〈遊民的社會問題及充權倡導可行性之研究〉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2) 鍾汶璇〈台北市遊民健康自我照顧與生病因應策略之探討〉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公共衛生學類)
(2013) 吳雅婷〈「都市遊民」社會現象及心理需求之質性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學門、綜合教育學類)
(2013) 林俊智〈遊民的現況與實務工作之初探——以新竹市為例〉 玄奘大學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3) 黃志仁〈遊民接受社會服務經驗之探究〉 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3) 黃淑美〈隔離或融入?臺東地區遊民政策的檢討與省思〉 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2013) 劉邦真〈流浪抑流離?身心障礙遊民之休閒行為探析〉 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學門、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2013) 鄧鳳薇〈急診護理人員照護遊民之經驗〉 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護理學類)
(2013) 壽偉宏〈高雄市遊民服務現況與政策之研究——社會排除的觀點〉 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公共行政學類)
(2014) 古登儒〈更生遊民復歸社會的歷程:返家路迢遙〉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4) 陳治仁〈遊民脫貧自立的可能:以大誌雜誌遊民服務方案為例〉 台灣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學門、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2014) 陳治慶〈遊民的社會排除與被害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2014) 陳靜琳〈臺北市遊民三高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研究〉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商業及管理學門、企業管理學類)
(2014) 鄭啟仁〈遊民聚集台北車站原因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兩岸關係與安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 (商業及管理學門、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2014) 魏瑜君〈《看見》: 從「街友關懷」反思紀錄影像的再現及觀看〉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藝術學門、視覺藝術學類)
(2015) 黃士軒〈影視作品的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臺北市之男性街友為例〉 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傳播學門、圖書資訊檔案學類)
(2015) 謝麗君〈第2型糖尿病遊民的疾病知識、社會支持與自我照顧行為之相關性探討〉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護理學類)
(2016) 王崇道〈遊民被害成因與防治對策以台北市為例〉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2016) 林愛卿〈遊民生命態度與希望感之探討〉 中台科技大學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商業及管理學門、醫管學類)
(2016) 林德棻〈社會企業於臺灣遊民服務的角色——以大誌與街遊的個案研究為例〉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2016) 徐維蘭〈街頭的異樣人生——六位女性街友的故事〉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6) 張鈞婷〈遊民的住房權保障——以英國遊民安置輔導制度為借鏡〉 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法律學門、一般法律學類)
(2016) 陳燕珩〈漂泊:遊民的遺世人生〉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傳播學門、新聞學類)
(2016) 楊承運〈當街友不再流浪〉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6) 詹芳珣〈安置還是限制?台北市男性遊民收容安置經驗之探討〉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6) 劉慧貞〈我國社會企業協助街友就業問題之因應——以The Big Issue為例〉 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公共行政學類)
(2016) 鄭羽軒〈協助街友重返社會——從街友看街遊〉 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公共行政學類)
(2016) 謝翰昕〈反覆脫遊入遊之歷程探討——以新北市街友為例〉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6) 王淑楨〈臺北市遊民社會福利需求之研究〉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7) 王莉媚〈男性街友家庭關係變化歷程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心理學類)
(2017) 李佩芳〈衝突與自在——街友自我呈現管理〉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17) 李學禮〈街友服務導入社會企業政策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學門、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2017) 張亷成〈社會縫隙與街頭異托邦的探究——以新北市的遊民/街友為例〉 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17) 黃健庭〈社會企業與街友——以臺灣大誌雜誌為研究案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7) 廖玲玲〈「遊民」的街頭生活與社會排除歷程——以萬華地區為例〉 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8) 張坤憲〈艋舺公園遊民治理——風險社會下犯罪預防及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觀點〉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2018) 許志明〈批判和實踐典範的會診初探——以臺灣電視遊民新聞為例〉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傳播學門、一般大眾傳播學類)
(2018) 曾惠淑〈遊民被害成因與安置輔導對策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2018) 楊喻好〈萬華地區公共圖書館遊民之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傳播學門、圖書資訊檔案學類)
(2018) 蔡以珣〈觀光客對萬華龍山寺地區遊民活動的環境識覺研究〉 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生學門、觀光休閒學類)
(2019) 王俐云〈中高齡街友身心健康與醫療利用情形初探〉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兒童保育學類)
(2019) 王家祥〈街友在安置機構中的個人經歷:比較兩機構不同管理方式〉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公共衛生學類)
(2019) 余慧玲〈沒有遊民的地方?發展性社會工作與居住安置優先的觀點〉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9) 馬春蘭〈我們投入遊民社工服務的經驗與反思〉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9) 張宇君〈遊民重返社會的生命歷程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9) 張秀甄〈遊客對遊民在地導覽接受度之研究——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海洋休閒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生學門、觀光休閒學類)
(2019) 張庭瑄〈無家者的身分管理策略:以花蓮社福機構為例〉 東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19) 許哲韡〈邁向無家者支援網絡——以台北市為例〉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其他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類)
(2019) 陳姿宜〈街友租屋歷程之探討:以臺北市為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9) 陳靖怡〈遊民收容所經營模式之比較〉 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9) 楊淑靜〈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互動關係——以T市遊民服務為例〉 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公共行政學類)
(2019) 羅珮貽〈輔導無家者就業的工作困境與因應〉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19) 黃明河〈街友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中市街友服務為例〉 僑光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商業及管理學門、企業管理學類)
(2020) 李侑憲〈以質性研究探索成年男性街友之壓力源及因應策略〉 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研究所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復健醫學學類)
(2020) 李星璇〈無家者關懷的社會探究——以「基督教救世軍台北街友關懷中心」個案為例〉 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社會學類)
(2020) 楊雯伊〈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夜訪街友志工為例〉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20) 趙雪玲〈街友服務者之工作適應歷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民間團體為例〉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教育學門、其他教育學類)
(2020) 劉靜琳〈園藝治療對提升街友福祉效益之初究〉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健康照護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護理學類)
(2021) 陳靜琳〈臺北市遊民心血管疾病與傳染病之盛行率與風險因子評估研究〉 輔仁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商業及管理學門、一般商業學類)
(2021) 楊豐瑜〈人生逆轉契機——以社會投資報酬看N市街友輔導個案社會成效〉 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公共行政學類)
(2021) 蘇若瑤〈重塑家的意義: 無家者與同伴動物的共構歷程〉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22) 吳培瑄〈社會影響力債券可行嗎?一個台灣無家者生命重建的案例分析〉 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公共行政學類)
(2022) 黃恩慈〈台北無家者健康狀況與醫療利用:橫斷式訪問調查〉 台灣大學全球衛生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醫藥衛生學門、公共衛生學類)
(2022) 楊幸錦〈身心障礙偏差行為遊民生涯發展之個案研究:兼論教育工作者的省思〉 台東大學進修部教育行政碩士班(夜間)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學門、教育行政學類)
(2022) 蔡佳勳〈社會工作者協助女性無家者脫遊之經驗——以台北市非營利組織為例〉 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23) 伍安瑜〈臺灣女性無家者生活困境之探討〉 輔仁大學國際創業與經營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商業及管理學門、企業管理學類)
(2023) 林詩苹〈暗燈下的身影——無家成年女性家庭生命經驗之探究〉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心理學類)
(2023) 林穎潔〈大學生對於中高齡遊民的權益認知研究——以台中市大學社工系學生為例〉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23) 張凱淳〈被埋沒的底層「疫」見:以解釋性互動論探討新冠肺炎下遊民之生活經驗〉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23) 梁世和〈藉酒澆愁?減酒增酬?——以台中市之遊民為例〉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2023) 鄭皓方〈無家者之家——台北捷運民權西路至圓山站軌道空間計畫〉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建築學類)
(2023) 蕭程澤〈淺嚐人生百味,社會企業協助無家者脫遊探討〉 輔仁大學國際創業與經營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商業及管理學門、企業管理學類)
(2023) 許庭筠〈遊民工作者性別角色態度對遊民服務之影響〉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服務學門、社會工作學類)

資料來源: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2023。
三、代結論——追索對於底層階級圖像勾勒的文明化意涵
顯現於如常生活的真實情境,從露宿街頭、乞討遊蕩、不務正業、不事生產、好吃懶做、不知上進、依賴福利、道德敗壞到治安問題、環境衛生、公共整潔、病毒傳染,成為了這群無家者的刻板印象與人身標籤,即便無法提升為類似數位遊牧民族(Digital Nomad)之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與精神體現的次文化,但是,從偏見、歧視到外顯的攻擊行為,多少也讓行善與施捨之於遊民、街友的協助、培力,要如何有其與時俱變的文明化意涵思考,這其中包括有:

(一)如何就其異質性、多樣性、變異性、深邃性、複雜性、權變性以及整全多層性,以勾勒底層階級的景象圖貌。

(二)如何就其從懶惰、藥毒酒癮、社會性差、重大疾病、精障等之於「個人動力」的全人發展,更生人、精障失依、家人失和、家庭暴力等之於「家庭動力」的愛憎情結,以及福利邊緣人、結構性失業、低價租屋住宅不足等之於「系統動力」的結構性環境限制,以找出環扣鑲嵌而來之破綻及其出口的結構性解套。

(三)如何就其從國際公約、理念意識形態、政策指導原則、立法增修而行、行政制度協調,到服務輸送的人本關懷和社會衡平,以找出因勢利導的可行、可為對策?畢竟,從累積性剝奪、制度性障礙、社會性排除、文化性歧視到滾動性影響以及從社會縫隙、社會阻隔、社會控制、社會汙名、社會包容到社會正義之全人、全面、全程的拉扯糾結,這會是深究該起底層階級議題現象的癥結所在,如此一來,實有必要從中央立法機關而來的法案制定,以讓各個縣市政府有其全台通用的運作規範和服務流程,而非是侷限於地方自治條例之於殘補性質的福利促進思維。

(四)如何就其從關係資本的差序倫理、框架體制的正義倫理到人群互動的關懷倫理,以思索西方的文明導入於東方靈魂而來的關懷倫理赤字?如此一來,從道德性行善、宗教性行善、文化性行善、科學性行善到制度性善行之間的落差與貫通,實有嚴肅看待之必要。

(五)如何就其無家者所可能包裹流浪循環議題、個資隱私議題、房宅居住議題、急難救濟議題、多重需求福利議題、整體人權視角議題、藥酒毒癮問題、罹病風險因子議題、司法債務議題、社會企業輔導議題、社會支持議題、自我認同主體化議題、公民身分議題、生命態度希望議題、宗教生死關懷議題,以爬梳從歸因事由到事發當下以迄於事後停損及其結構性限制的串聯性思考。

(六)如何就其可憐、可恨、可嘆、可悲的愛憎情愫,以思索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對此,從『尊重、關懷、給機會』到『傾聽、陪伴、同理心』之社會認知基模的創造性轉化,是有加以新構的必要,如此一來,「宗教」當有如鹽巴般,在其不動聲色的諸多行善作為之中,多些謙卑敬畏於利益眾生的起心動念,至於,該項偏向於從心理動力取向出發來服務遊民或解決當下難題,是否能夠產生社會心理連帶的突破性轉化,則是有待進一步考察。

最後,追索對於底層階級圖像勾勒的文明化意涵,亦有必要從抽象、應然的規範層次以銜接於具體、實然之工具性範疇的策進作為,從而思索底層階級背後所實有之生活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和處遇計畫的大數據勘查分析,而非只是淪為「老人—街友—性工作」的地區人文標籤,據以復歸對於底層階級最佳利益的停損設置。

(本文曾刊登於112.12.09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6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社會

遊民包圍了北車?
薛承泰 ( 2023年2月16日 16:28 )

媒體報導台北車站四周,到了夜晚被遊民所占;有用紙箱鋪地而睡,有裹著身子鑽進睡袋,有身上僅蓋著外套倚牆閉眼。遊民集中在北車不是新聞,令人驚訝的是,怎麼增加了那麼 ...

國政評論 科經

野有凍死殍的社會
杜震華 ( 2022年3月1日 14:03 )

近日寒流來襲,短短3天凍死超過百位同胞,許多是各地遊民,最年輕者只有31歲。一位殯儀館的接體員在臉書感嘆:「不到1小時又送來3件。」他協助相驗時,發現街友遺體「全身 ...

國政評論 社會

對於街友、遊民與寒士的包容共融課題
王順民 ( 2021年1月5日 09:27 )

遭逢低溫特報之際,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抑或是單位首長也包括中央部會的衛福部長,紛紛給予應有的人道關懷措施,像是街頭訪視或是送上熱食、乾糧、毛毯、棉被、大衣、暖暖包 ...

國政評論 社會

建立街友溝通平台
彭懷真 ( 2017年11月13日 11:32 )

周一早上是上班族忙碌1周的開始,最近台灣鐵路局台北車站的工作人員更忙碌,因為要將街友在車站的各種物件挪移到東邊垃圾場堆放。台北車站有各種說詞,街友當然也會反彈。 ...

國政評論 社會

關於遊民現象及其處遇對策
王順民 ( 2012年5月23日 18:04 )

基本上,隨著社會的變遷,理應是要對於邊緣、弱勢的非主流人口族群,投以更多文明化的人身對待,然而,時事新聞裡總會不間斷地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不當舉措,像是噴水、潑 ...

國政評論 社會

論遊民:要驅離的是髒亂、犯罪與疾病
薛承泰 ( 2012年2月2日 09:31 )

本人擔任台北市社會局長期間,曾經為萬華地區街友舉行94與95兩個年度「Kara OK大賽」。消息傳出街友報名踴躍,當時估計該地區若全員到場約有120位,沒想到來了約150位,據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永續

二氧化碳產生量如何計算
胡思聰 ( 2007年6月12日 09:50 )

6月5日是環境日,許多環境保護的課題廣受各界關注。近來地球暖化的議題甚囂塵上,因此有關二氧化碳減量的問題特別受到重視。國內某環境文 ...

科經

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
林祖嘉 ( 2018年4月17日 16:11 )

就在10日博鰲論壇蕭習會的同一天,廈門市公布了31條惠台措施的60條配套細則。在蕭習會上,前副總統蕭萬長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 ...

社會

嚴肅看待單親家庭之於量質俱變的時代變...
王順民 ( 12月6日 16:45 )

一則關乎到單親家庭之量、質俱變的議題現象,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每十戶就有一戶係為單親家庭,合計共有93萬戶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科經

台灣及國際的醜態
吳文希 ( 2024年4月1日 16:00 )

前言 最近一段日子裡,臺灣境內發生好多不平常、不平靜的事件,諸如蘇丹紅污染的食安問題、金廈海域船難事件、桃園機場塞機亂象等,由此 ...

憲政

國民黨與民進黨憲政立場之比較
憲政法制組 ( 2007年3月7日 17:34 )

國民黨與民進黨在憲政立場上,有諸多不同之主張,本文將從國家認同、憲法架構、政府體制、憲政運作、責任政治、立委選舉制度、人事同意權 ...

教文

領袖的同理心
張瑞雄 ( 2022年9月1日 08:18 )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來襲,總統赴台東勘災,路上一對母子半路向總統陳情,「為什麼我們把票投給你,需要見到你時都見不到!」不料總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2月6日 16:58)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個月12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出,「接受九二共識即等於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而本月21日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接受電台訪問時又再說道:「接受九 ...
  • ( 12月6日 16:58)
    激烈的美國大選終於結束,大家重新回到本身關注的問題上面,然而由於川普選上,而他的許多行為與政策難以預料,因此現在仍然有非常多的國家和個人必需針對川普未來可能的政策進行分 ...
  • ( 12月6日 16:56)
    日前傳出,剛剛在加拿大結束的CPTPP執委會會議中,台灣想要在這一次會議中能成立針對台灣入會的工作小組,再次沒能成功。本來我們政府部門宣稱加拿大與台灣關係良好,這一次由加拿大 ...
  • ( 12月6日 16:54)
    日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說,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則課徵10%的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說,如果美國對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