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窮人拾荒維生。)
周一早上是上班族忙碌1周的開始,最近
台灣鐵路局台北車站的工作人員更忙碌,因為要將街友在車站的各種物件挪移到東邊垃圾場堆放。台北車站有各種說詞,街友當然也會反彈。
所幸,在社會局與台鐵協商後,若街友將行李放置在社會局提供的行李袋,再統一放置在南門外牆邊,即不予清運。但如此做,只是第一步,最重要是建立持續溝通的平台,進行自在且真誠的溝通。
台北車站及附近的街友在100人上下,台中火車站則是全台街友最多的地方,一個晚上,幾百位街友在站內站外是常見的。台中火車站與市政府採用了柔性的方式,與多個民間社會福利團體合作,一同關懷街友。
幸福家庭促進協會接受市政府社會局的委託,承辦街友訪查服務工作4年,我擔任計畫負責人及督導,每個月與街友輔導員討論各種狀況。協會的同仁與社會局緊密合作,執行社會局期待的任務。每天清早、傍晚、夜間乃至深夜的訪查,對街友的變化能夠掌握。俗話說「見面三分情」,街友能接納輔導員,各種訴求會先告訴輔導員而不是媒體或公民團體,半官方半民間的輔導員能衡酌各方立場,有所因應。
街友是舉世普遍的現象,豐富又多元,已有多種專門針對街友所出版的百科全書。世界眾多城市和車站都有服務及相處的經驗。台北車站最新的作法只是把東西放在社會局提供的行李袋中,然後放在固定的角落。行李袋是密封的,不如空間較大的置物箱,更重要的是街友與工作人員之間欠缺互動。
台北車站可仿效洛杉磯的作法,由政府提供置物箱,委託民間團體管理。當街友放東西時,需向承辦人員登記,索取鑰匙,因而彼此認識,有助於避免誤解及衝突。這些承辦人員因為與社會福利體系、宗教善行機制、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等熟識,遇到各種狀況可進一步協助。
「街友,皆沒有」是普遍的事實,社會對街友,先提供有專人擔任平台的置物箱吧!
(本文曾刊登於106.11.12中國時報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