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人類文明發展至二十一世紀,用意識型態治國的方式已經式微,代之而起的是重視人民福祉的提升,當代任何執政者都不能為了遂行某種意識型態而以犧牲人民的生命財產作為代價。當代有關主觀的觀念也逐漸改變,過去盛行「絕對主權論」,認為主權至高無上,現在卻因為國際間往來日益密切,有時需要個別國家自願讓出部分主權供國際共同使用,以使跨國性的問題得以解決,而個別國家及人民也能因此而獲益,此即「主權共享論」。
在「人民利益」與「主權共享」的目標下,維持台海和平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而在和平的前提下,兩岸合作發經濟,提升雙方人民福祉,已是必走的道路。在這樣的邏輯思維下,本文首先介紹當代以合作取代對抗的政治思潮;其次是以此思潮為基準,來檢視陳水扁執政下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第三是分析近年來兩岸經貿及民間交流合作的概況。第四是說明兩岸各界對於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成果;第五是對兩岸關係提出相關建議;最後是結語。
貳、以合作取代對抗的政治思潮
當代政治思潮已經揚棄過去對外以冷戰對抗,對內以意識型態治國的思維模式,轉變成對外尋求經貿合作,對內提昇人民福祉為施政依歸,茲分別詳述如下:
一、對外尋求經貿合作
過去以武力、以霸道、以戰爭方式攫取他國資源或是強迫貿易的時代已經結束,繼之而起的是國與國在自願的前提下,基於自身經濟發展需要,以合作方式來達成經貿互利的目標,歐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東協(ASEAN)都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成立。
但不可諱言,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與國或是地區與地區間的往來會衍生出許多問題,如環境、資源、經貿、治安等,這些跨國性或是跨地區性的問題,有時需要個別國家或地區自願讓渡出部分主權,以供國際使用,以使這些問題得以順利解決,而個別國家也能因國際秩序的建立而獲益,例如,個別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或區域經濟組織而自願遵守該組織規範,承諾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給予外商國民待遇…等;個別國家為了解決地球暖化的問題,自願遵守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規範,減少本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個別國家為了不讓海洋漁業資源枯竭,自願限制本國漁民濫用海洋漁業資源,這就是所謂的「主權讓渡論」及「主權共享論」。因此,主權觀念的轉變並不是對主權的否定與弱化,而是在全球化過程中,個別國家基於自身利益增進或是為了某個普世價值實現,如環保、保護智慧財產權等,在「自願」的前提下,「讓渡」出部分主權,以增進個別國家自身利益及國際社會整體利益。
藉著這個「主權共享」的觀念來看兩岸關係,兩岸距離相近、語言相通、文化同源、經貿合作互利,未來走向實質整合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在兩岸合作過程中,如果兩岸當局仍然拘泥於過去絕對主權的觀念,一定要分別誰代表誰、什麼名稱不能用,或是誰是中央誰是地方,而使得兩岸合作受到延遲或破壞,兩岸人民實質利益受損,是否有些得不償失?是否不符合當代政治思潮的主流?
二、對內提昇人民福祉
人類文明進入二十一世紀,以意識型態作為施政目標[1],已經走進歷史灰燼,代之而起的是提昇人民福祉,也就是政府施政一切以人民利益為依歸,並且可以隨時調整,不會拘泥在某一種意識型態,而忽視人民的感受,歐美各國如此,亞洲各國如此,兩岸當局亦是如此。
當前兩岸當局領導人已經不再堅持過去各自所信奉的意識型態,一再強調的是人民利益,例如,陳總統曾說:「『為了謀求人民最大的福祉』,促進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雙方必須透過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協商對話,積極尋求建立互動交流的有效機制,以消弭歧異、增進互信、解決問題[2]」;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曾強調:「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最後要落實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3]。
既然兩岸當局領導人都重視人民利益,而當前兩岸人民之「民之所欲」及「民之所利」就是和平與繁榮發展。也就是說,兩岸不打仗,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並且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經濟,讓人民有錢賺,生活過的好。在這個基準上,我們將在下節檢視陳總統執政下的兩岸關係,究竟是對台灣人民有利?抑或傷害台灣人民利益?
參、檢視二○○六年兩岸政治關係發展
二○○六年兩岸政治關係依舊延續去年狀況,處於冰封局面。兩岸海基、海協半官方的溝通管道依舊中斷,並且兩岸當局經常隔空放話,製造台海緊張情事。
綜合分析陳總統執政六年多來,有關兩岸關係的言論及政策主張,可以知道他是在推動「一邊一國」[4]」,但究竟其所欲為何?有人認為他僅為了選舉造勢;亦有人認為他是真心要推動,分別詳述如下:
一、操弄兩岸關係為其選舉造勢
近年來每到選舉,陳總統就會操弄兩岸關係,提出一些爭議性的主張,例如,二○○四年的總統大選,他提出「二○○四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人民拚中國共產黨的『聖戰』[5];二○○五年底的縣市長、縣議員及鄉鎮市長「三合一」選舉,陳總統到嘉義市造勢說:「嘉義人要投給陳麗貞才能「反共保台」,否則嘉義若輸掉,就是輸掉整個台灣![6]」。二○○六年十二月一日,也就是北高市長選前一週,陳總統在台北賓館宴請世界台灣人大會代表時,面對台下多位獨派代表,竟然喊出「台灣國」的口號,還搬出新民調說:「如果中國允許讓台灣人民自由選擇我們台灣的前途,是不是贊成台灣獨立,有62%的人贊成台灣應該要獨立,但是如果中國不允許,中國反對下,依舊有54%的人認為台灣還是要獨立[7]。」,然而總統府的正式新聞稿卻將「台灣國」字眼刪除,過去同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陳總統操弄民粹,煽動群眾,而官方公然替陳總統造假,選前敢說,而選後不敢承認,選舉造勢意味十足。
陳總統選舉時操弄兩岸關係,有以下幾點作用:第一,轉移媒體及民眾的焦點,以掩飾其執政績效不佳;第二,凝聚台獨基本教義派向心力,並催促其出來投票;第三,若是中共當局對其訴求不回應,他就宣稱在兩岸關係上有所進展,替台灣人民爭到尊嚴;若中共當局回應,他就塑造台灣被中共打壓的悲情,挑起台灣人民內心有關「尊嚴」的敏感神經。
就選舉角度而言,陳總統挑釁兩岸關係確實可以為其選舉加分,然而在選舉激情過後,兩岸政治關係在陳總統操弄下,走向愈來愈壞的道路,這對全民福祉而言絕對是嚴重傷害,已違背當代政府「以提昇人民福祉為依歸」的施政目標。
二、陳總統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卻公然鼓吹台獨
除了在選舉造勢場合挑釁對岸外,陳總統亦在各種場合提出「台獨」的主張,例如,二○○四年十二月立法委員選舉前三日,提出「台灣正名訴求」[8];如前所述二○○六年陳總統於宴請世界台灣人大會代表時喊出「台灣國」的口號;二○○六年十二月五日,陳總統表示,「對於我國加入聯合國的方式,如果持續以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或是中華民國(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將會陷入一個中國代表權之爭,我們絕對不爭一個中國代表權,『一個中國』就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去代表,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權利代表台灣,也沒有權利代表2300萬台灣人民。」陳總統並說:「若要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應以總統名義、外交部名義或是透過友邦提案,他期盼友邦國家能提供建言與指教[9]」。
陳總統提出這些主張的目的就是要將國名由「中華民國」改為「台灣共和國」,陳總統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卻在各種公然鼓吹台獨,國人不應再以選舉語言來看待陳總統的言行,應該要追究其責任,因為我們不能讓選舉成為台獨的避風港。
三、推動「法理台獨」
陳總統自二○○三年開始,即在各種場合提出「法理台獨」的主張,例如,二○○三年九月二十八日,陳總統提出「制定台灣新憲法」[10];二○○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提出公投制憲時刻表[11];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陳總統稱「他有信心一定能在二○○八年卸任總統前,為台灣催生一部合身、合時、合用的新憲法」[12]。
自二○○五年九月開始至二○○七年底,民進黨政府將舉辦萬場憲改座談會,將以「由下而上」、「民間主導」、「通盤檢討」、「國際接軌」、「簡潔清晰」五大策略,推動二階段憲改[13],以國家的經費,貫徹該黨意識型態,進行全民洗腦,究竟其成效如何,值得國人關注。
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陳總統參加民進黨舉辦的憲政改造系列研討會,再次強調:「隨著公投入憲目標的實現,未來任何新憲的草案都必須要透過公民投票的複決,並獲得全體選舉人二分之一以上的同意才能通過,因此由政黨菁英壟斷修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任何的憲政改造,如果沒有人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14]」所謂的「政黨菁英」是否是指「立法院」,而暗示陳總統跳過立法院,直接走體制外的公投制憲道路,亦值得國人密切關注。
四、切斷台灣與大陸的關係
陳總統及民進黨政府透過行政權從個個層面切斷台灣與大陸的關係,例如,明知國統綱領對於維持兩岸關係現狀具有重大意義,因而在二○○○年其就職大典中宣布「四不一沒有」,明確承諾「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15]」,雖然陳總統在執政六年期間,從來沒有召開過國統會,也從來未用過國統綱領,但卻在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簽署公文,正式「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16],雖經美方關切,此舉會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但陳總統不為所動,幾經來回,陳總統改用「Cease」字眼,告訴美方暫時中止,但對台灣民眾卻說等於廢除[17],玩兩面手法,不但嚴重影響台美關係,也製造兩岸關係緊張,傷害人民的利益。
為了彌補陳總統在兩岸關係的反覆而造成台美關係的傷害,民進黨政府花費鉅額公帑向美國採購大量武器。陳總統不思改善兩岸關係,降低兩岸軍事緊張關係,反而製造兩岸關係緊張,然後再用人民的血汗錢來採購軍事裝備並修補台美關係,這樣的施政作為完全不符合台灣人民的利益。
民進黨政府另一方面欲從歷史面切斷兩岸關係,例如,二○○五年八月,教育部欲將「中華民國史」切割為民國三十四年以前列為「中國史」,三十四年以後列為「台灣史」[18];考試委員林玉體說考試不考敵國史(中國)[19]。陳水扁政府的這些作為,就是欲借政治力,從教科書、國家考試科目等處下手,徹底斬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歷史、文化、血緣等關係。
五、限制兩岸交流
在陳總統推動台獨目標之下,限制兩岸交流,採取「鎖國政策」已是其必然手段。從二○○五年開始,民進黨政府就濫用公權力限制兩岸交流,例如,指控聯電未申報其投資大陸和艦公司而大規模搜索聯電[20];驅逐大陸新華社及人民日報駐台記者,緊縮兩岸的新聞媒體交流[21];對於大陸人民入境全面實施按指紋措施[22]經濟部並委託民間徵信社調查台商違法西進的問題[23]等。
二○○六年元旦,兩岸經貿政策更是一八○度大轉彎,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24]。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經濟部實施重大投資案件政策面審查機制,對於首次西進的新投資案,投資額達一億美元以上,就需進行政策性審查,對於科技敏感度高的產品,如八吋以下晶圓鑄造、低階封測以及小呎吋面版,皆須進行政策面審查[25]。
過去民進黨政府迫於民眾要求及在野黨壓力,曾經小幅度開放兩岸經貿往來,但卻雜亂無章,完全不符合台灣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如今民進黨政府又重新回到管制一途。事實顯示,民進黨政府根本無意開放兩岸經貿交流,若是有意開放,政府直接宣布開放措施即可,根本無須於二○○六年七月召開「經濟永續發展會議[26]」,用一個體制外、僅有少數人反對開放兩岸經貿交流的會議,來綁架政府的政策。
由以上的說明可知,陳總統以台獨意識型態治國,推行鎖國政策,造成以下的負面影響:
第一,台美關係損害,如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於二○○六年五月十日在眾院聽證會上表示:「美台之間有許多對彼此都有利的議題有待雙方共同努力推動,美國也一直在協助台灣與全球體系掛鉤,但如果台灣不在這方面與美國合作,卻一直不斷地想挑戰美國在七十年代就已經做成的「一個中國」政策,「我認為台灣是一直在撞牆。 I think it's going to keep hitting into a wall.」」。
第二,兩岸關係緊張:大陸不時對陳總統一系列的言行提出嚴詞批判,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已是眾所周知的事。二○○六年三月一日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更指出「廢統是在走向台獨的道路上邁出的危險一步[27]」。
第三,企業紛紛出走:由於台灣投資環境惡化,政府政策搖擺不定,企業紛紛出走,尋找可以發展的空間,而外商不僅來台卻步,甚至已來者,也有撤離的打算。例如,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AIT)處長楊甦隸(Stephen M. Young)就呼籲說:「美方鼓勵台灣與中國談判儘快三通,台灣若要維持在全球供應鍊的重要地點,就需和大陸直航;台灣越慢開放三通,自外於區域經濟整合趨勢的風險就越大[28]」;而歐洲在台商會(ECCT)也作出同樣的呼籲,並說「台灣如果不開放三通直航,有多達十五家歐洲廠商,將會集體從台灣撤資[29]。」
陳總統限制兩岸經貿交流的結果,不但使得外商撤離,就連經營有成的台商也紛紛在海外上市而不願返台,例如,鴻海集團子公司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即在香港上市,又如糖果商徐福記選擇在新加坡上市,而根據鳳凰網的報導,二○○六將有十至十五家台商前往香港上市[30]。明明是台商經營的公司,卻由於政策的限制,使他們無法回台上市,成為外商公司,真是情何以堪。
當前東南亞國協及東協加一、東協加三、東協加六等亞洲區域經濟組織,台灣均被排除在外,前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就曾說「世界級大公司的眼光絕不僅侷限於兩千三百萬人身上,而會放在整個東亞的華人身上,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如果忽視這個事實,或者採取一些同這個潮流相抗衡的措施,最後必然會被邊緣化[31]」,包道格的話真是一針見血,陳總統台獨意識型態作祟的施政作為,使台灣被邊緣化,傷害台灣人民的利益,完全背離了當代主要的政治思潮。
肆、檢視二○○六年兩岸經貿及民間交流狀況
雖然陳總統以意識型態治國,使二○○六年的兩岸政治關係如前五年處於冰封狀態,但是兩岸經貿及民間往來卻絲毫不受政治影響,比前些年又熱絡許多,展現「官方限制,民間卻熱絡」的局面。其具體情形,分述如下:
一、台商投資大陸熱絡
依經濟部資料顯示,到二○○六年八月為止,台灣共有三萬五千一百三十四件投資案件登記赴大陸投資,投資金額達到五百一十八億美元[32]。而由大陸官方統計,到二○○六年八月為止,台商協議投資大陸的案件為七萬零八百七十七件,實際到位金額達四百三十一億餘美元[33],大陸已成為我對外投資金額最多的地區。
二○○六年一至八月,依經濟部的統計,台商一共有六百八十二項投資案,較前一年同期減少20.05%;投資金額為四十五億九千餘萬美元,較前一年同期增加27.82%[34],投資件數減少投,資金額卻增加,這是因為每件投資金額大幅增加所致[35]。
自一九五二年至二○○六年八月為止,對大陸投資佔我整體對外投資比率高達54.17%[36],而這個數字在二○○五年更高達71.05%[37],中國大陸已經成為我國企業海外之主要生產基地。
自二○○三年以來,台灣對大陸投資有幾項特徵:
第一,件數減少,分別由二○○三年的三千八百餘件減至二○○五年的一千餘件,二○○六年一至八月也比去年同期減少20.05%[38]。投資件數成長趨緩表示開放投資項目中該去的都已經去了,反而是一些限制性的項目,諸如金融業、服務業及非台灣特有高科技業等,因為政策限制,導致時機流失,喪失競爭優勢。
第二,每年總投資金額減少,由二○○三年的七十餘億美元下降至二○○五年的六十餘億美元,但二○○六年一至八月比去年同期增長27.82%[39]。過去台商對大陸的投資金額一直超過南韓,例如自一九七九年至二○○五年,台灣對大陸投資金額為四百一十七億美元,超過南韓的三百一十一美元,然而,最近數年南韓對大陸的投資卻超過台灣,例如二○○五年南韓對大陸投資五十二億美元,超過台灣的二十二億美元,這個現象值得國人重視。
第三,平均每件投資金額變大,由二○○三年的約二百萬美元成長至二○○五年的四百六十三萬美元,二○○六年一至八月每件投資金額更是增加為六百七十三萬美元,顯示台商投資大陸有大型化的趨勢。而由大陸公布的資料分析,也顯示上述的趨勢。
第四,投資多元化,過去台商對大陸投資著重在製造業,現在朝文化、購物、醫療等服務業投資,例如,鴻海集團投資一億美元在山西成立「富士康晉城影視城」、台灣三越百貨公司投資七億五千萬人民幣在北京成立「新光三越華貿中心」、台塑在廈門建立長庚醫院、旺旺集團在湖南長沙設立醫院、明碁在南京投資設立醫院[40]等。
表一: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
期間 |
經濟部核准資料 |
大陸對外公布資料 |
||
件數 |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
項目 |
實際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
|
1991 |
237 |
174 |
3,815 |
862 |
1992 |
264 |
247 |
6,430 |
1,051 |
1993 |
9329* |
3,168* |
10,948 |
3,139 |
1994 |
934 |
962 |
6,247 |
3,391 |
1995 |
490 |
1,093 |
4,847 |
3,162 |
1996 |
383 |
1,229 |
3,184 |
3,475 |
1997 |
8725* |
4334* |
3,014 |
3,289 |
1998 |
1284* |
2035* |
2,970 |
2,915 |
1999 |
488 |
1,253 |
2,499 |
2,599 |
2000 |
840 |
2,607 |
3,108 |
2,296 |
2001 |
1,186 |
2,784 |
4,214 |
2,980 |
2002 |
3116* |
6,723 |
4,853 |
3,971 |
2003 |
3875* |
7,699* |
4,495 |
3,377 |
2004 |
2004 |
6,941 |
4,002 |
3,117 |
2005 |
1297 |
6,007 |
3,907 |
2,152 |
2006年1-8月 |
682 |
4,593 |
2,344 |
1,346 |
較上年同期增減比例 |
-20.05% |
27.82% |
-5.83% |
-6.35% |
累計至2006年8月 |
35,134* |
51,849* |
70,877 |
43,121 |
資料來源: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
*為含補登記。
二、兩岸貿易往來密切
兩岸貿易往來密切,以二○○五年為例,依陸委會估計,我國與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七百六十三點七億美元,佔我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0.04%,較上年同期成長16.2%;我國出口至大陸之商品及勞務經估算約為五百六十二點八億美元,佔我出口總額28.36%,較上年同期成長15.0%[41];我國自中國大陸輸入金額為二百點零九億美元,佔我進口總額11.0%,較上年同期成長19.7%[42]。中國大陸自二○○一年底起已經成為我國出口最大市場,且其成長態勢持續,二○○六年一至八月台灣對大陸的貿易總額較上年同期成長16.3%,超過同期台灣貿易總額的成長[43],佔台灣同期對外貿易總額的20.2%;出口較上年同期成長13.9 %,亦超過同期台灣出口成長[44],佔台灣出口總額27.9%;進口總額較上年成長22.9%,同樣超過台灣進口成率[45],佔台灣進口總額11.9%。兩岸貿易往來絲毫未受兩岸間政治關係的好壞的影響。然而,近年來南韓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成長快速,二○○三年至二○○五年分別成長43.5%、42.4%、24.3%,二○○六年一至八月亦較去年同期成長19.3%[46],成長率均超過同期台灣與大陸的貿易總額[47],這個現象值得國人關注。
在對大陸出口的產品中,主要貨品項目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光學產品及零附件、機器用具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鋼鐵、有機化學產品、人造纖維絲、銅及其製品、工業用紡織物、人造纖維棉等,這些產品合計占我輸出中國大陸的比重超過80%[48]以上,台灣出口上游原料、零組件及機器設備至大陸,大陸進行生產加工的製造過程再輸往歐、美主要消費市場,台灣與大陸這樣的生產合作型態,已成為台灣產業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台灣享有外貿順差
兩岸貿易往來為台灣帶來鉅額的貿易順差,成為台灣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以二○○五年為例,依陸委會的估算,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三百六十二億美元,較上年成長12.6%[49]。而當年台灣對全世界的貿易順差為一百五十八億美元[50]。二○○六年一至八月的趨勢亦是如此,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二百四十五億美元,對全球的貿易順差為一百零八億美元。
自一九八五年至二○○六年八月的二十多年間,台灣對大陸累計的貿易順差約有三千二百億美元,超過台灣同期累積之二千六百一十億的外匯存底。
表二:兩岸經貿金額之各種統計 單位:億元美金
期間 |
貿易 總額* |
貿易 總額** |
台灣 出口* |
台灣 出口** |
台灣 進口* |
台灣 進口** |
貿易順差* |
貿易 順差** |
對全球順差 |
1992 |
112.9 |
65.8 |
105.5 |
58.8 |
7.5 |
7.0 |
98.0 |
51.8 |
97.7 |
1993 |
150.1 |
143.9 |
139.9 |
129.3 |
10.2 |
14.6 |
129.8 |
114.7 |
85.6 |
1994 |
178.8 |
163.3 |
160.2 |
140.8 |
18.6 |
22.4 |
141.6 |
118.4 |
86.0 |
1995 |
225.3 |
178.8 |
194.3 |
147.8 |
30.9 |
31.0 |
163.4 |
116.8 |
93.3 |
1996 |
237.9 |
189.8 |
207.3 |
161.8 |
30.6 |
28.0 |
176.7 |
133.8 |
146.6 |
1997 |
263.7 |
198.4 |
224.6 |
164.4 |
39.2 |
34.0 |
185.3 |
130.4 |
92.1 |
1998 |
239.5 |
205.0 |
198.4 |
166.3 |
41.1 |
38.7 |
157.3 |
127.6 |
73.7 |
1999 |
258.4 |
234.9 |
213.2 |
195.4 |
45.3 |
39.5 |
167.8 |
155.9 |
125.4 |
2000 |
312.4 |
304.9 |
250.1 |
255.0 |
62.3 |
49.9 |
187.8 |
205.1 |
112.2 |
2001 |
315.1 |
323.4 |
256.1 |
273.4 |
59.0 |
50.0 |
197.0 |
223.4 |
183.4 |
2002 |
395.0 |
446.5 |
315.3 |
380.6 |
79.7 |
65.9 |
235.6 |
314.7 |
110.7 |
2003 |
493.1 |
583.7 |
382.9 |
493.6 |
110.2 |
90.0 |
272.7 |
403.6 |
225.9 |
2004 |
561.9 |
783.2 |
489.3 |
647.8 |
167.9 |
135.5 |
321.4 |
512.3 |
136.1 |
2005 |
763.7 |
912.3 |
562.7 |
746.8 |
200.9 |
165.5 |
361.7 |
581.3 |
158.2 |
2006年1-8月 |
564.2 |
686.5 |
404.9 |
553.7 |
159.4 |
132.7 |
245.5 |
421.0 |
107.7 |
資料來源: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五。
*陸委會估算。**大陸海關統計
而大陸官方的貿易統計數字與台灣官方的貿易統計數字有若干差異,以二○○五年為例,大陸官方統計兩岸間的貿易總額約為九百一十二億美元(陸委會估計為七百六十四億美元),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金額約為七百四十七億美元(陸委會估計為五百六十三億美元),進口金額約為一百六十五億美元(陸委會估計為二百○一億美元),台灣享有順差五百八十一億美元(陸委會估計為三百六十一億美元),近年來大陸官方統計的數字均大於台灣官方所統計的數字。
四、兩岸民間往來頻繁
兩岸其他民間往來亦相當熱絡,例如,累計至二○○六年八月,兩岸信件的往來總數超過二億七千八百萬封[51];兩岸電話的往來超過三十六億八千百萬通,通話時間超過一百二十一億分鐘[52];台灣赴大陸旅遊人次超過四千多萬人次[53],而台灣人口為二千三百萬人。這些具體數字可以顯示兩岸民間往來相當熱絡。
伍、二○○六年兩岸各界對於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
近年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極為密切,二○○五年大陸為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三大進口夥伴[54];台灣為大陸的第七大貿易夥伴[55]、第四大進口來源地[56]及第七大出口市場[57]。台灣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地緣接近,血緣相同,語言、文化相通,未來理應加強合作,共謀經貿發展,造福兩岸人民。
兩岸貿易大幅成長與台商投資大陸對兩岸經濟發展均貢獻良多。對台灣而言,促進對大陸的出口,替台灣創造了為數可觀的外匯順差,且大陸成為台商的生產基地之後,台商利用大陸廉價與充沛的勞工、土地及自然資源,大幅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昇國際競爭力。對大陸而言,台商投資為大陸經濟成長注入了成長的動力。除對大陸出口有相當大的貢獻之外,同時會有帶動其他投資的效果,並增加大陸的就業機會。
兩岸經貿關係互補互利,理應加強經貿合作,並進一步邁向「共同市場」,甚至走向更高形式之經濟整合,以提升兩岸人民的福祉,絕不能因民進黨的台獨意識型態而受到影響。
有鑑於此,二○○六年台灣在野政黨延續二○○五年的努力,紛紛組團赴中國大陸,為兩岸的和平與合作付出心力。舉其犖犖大者:
一、兩岸經貿論壇
二○○六年四月第一屆兩岸經貿論壇在北京召開,雙方達成七點共識:
1.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期望。
2.積極推動兩岸直接通航。
3.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4.加強兩岸金融交流,促進兩岸經貿發展。
5.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援台灣其他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
6.積極推動實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促進兩岸人員的往來和經濟關係發展。
7.共同探討構建穩定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實現共同繁榮。推動兩岸學者專家、工商界人士就更緊密的經貿合作關係、兩岸共同市場的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大陸並在會後,由陳雲林主任宣布和通報布十五項政策開放措施[58],如擴大台灣水果、蔬菜及漁產品免關稅、組成農產品採購團赴台採購、承認台灣大學學歷、開放台灣居民報考報關員等,對於兩岸經貿往來有實質幫助。
二、兩岸農業論壇
二○○六年十月第一屆兩岸農業論壇在海南召開,達成七項共同建議:
1.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實現雙贏。
2.歡迎台灣農民、農民企業到大陸投資興業、大陸方面支持台灣農民,台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台資農業企業參與大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建設。
3.採取措施,保證台灣農產品輸入大陸快速通道順暢。
4.繼續幫助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
5.維護農產品貿易的正常秩序,大陸方面將加強市場結構管理,對假冒臺灣產地水果進行銷售的行為依法予以查處。
6.推動構建兩岸農業技術交流和合作機制。雙方努力促成兩岸民間團體就有關臺灣農產品和農業技術輸入大陸所涉及的貿易、糾紛、知識產權及智慧產權,保護原產地認證、檢疫檢驗技術標準等問題進行協商。
7.推動建立兩岸農業安全合作機制,支援兩岸民間農業組織就傳統病蟲害、重大病疫、基因食品與農產品污染等農業安全問題進行探討。
大陸方面同時宣布二十項兩岸農業合作新政策[59],如完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及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鼓勵和支持兩岸農業合作與技術推廣擴大合作、便利兩岸農產品貿易和大陸台資農業企業產品銷售及保護臺灣農產品知識產權,維護臺灣農民正當權益等,對於加強兩岸未來農業合作有實質幫助。
三、第二次台商權益座談
二○○六年九月十八日,江丙坤副主席再次率團赴北京與中共中央台辦進行第二次會談,雙方達成十項共識,包括:
1.雙方建立溝通熱線處理保護兩岸民眾合法權益事宜,加強完善工作機制,每年舉行一到兩次工作會談。
2.中台辦將繼續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對「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的貫徹落實開展執法檢查,加大對台商投資的保護力度。
3.大陸有關部門將繼續推進依法治稅,貫徹落實鼓勵台商投資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對台商進行稅收政策及法規的宣傳。雙方促進避免對已依法納稅的企業和個人所得在兩岸重複徵稅,對台商個人所得稅的核算方式進行深入研究。
4.大陸公安部門將視情況增加辦理一次入出境有效「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及簽注手續的城市。
5.大陸有關部門為台灣民眾在大陸就業提供便利。在大陸就業的台灣居民可以同大陸居民一樣參加社會保險,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大陸有關部門將指導各地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就醫管理和支付規定,為在大陸就業的台灣同胞就醫和報銷提供方便,並加快工傷保險制度的改革,完善工傷保險制度,加強工傷保險的社會化管理。
6.大陸公安部門將加強與台灣有關方面的聯繫和合作,依法嚴厲打擊涉及兩岸的走私、販毒、詐騙等各類刑事犯罪活動。近期將集中力量打擊兩岸民眾深受其害的電訊詐騙活動,遏制此類犯罪的蔓延趨勢。
7.大陸有關部門將積極研究開放台灣居民參加大陸專利代理人考試,積極推動兩岸相關專業人員的交流,就專利、商標事務合作磋商,訂定切實可行的合作辦法。
8.雙方繼續推動大陸有關專家學者、從業人員與台灣業者開展學術交流和業務商談,加強兩岸人士的資訊交流,積極開展以仲裁規則等內容的業務培訓工作。將繼續推動各地仲裁委員會增聘台籍仲裁員,保護台商合法權益。
9.雙方均對兩岸在標準化領域開展合作表示肯定,大陸希望與台灣標準化相關領域加強資訊交流,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合作。
10.基於維護台灣農民權益,希望台灣農產品能由高雄直航廈門。
在大陸方面,二○○六年依舊延續過去的方針,對台釋放出優惠政策,例如:第一,二○○六年七月在台灣香蕉盛產時期,派採購團來台採購二百噸[60]。
第二, 二○○六年七月十日,華夏銀行提供二○○億人民幣貸款給大陸台商[61]。
第三,自二○○七年起允許台灣居民參加大陸註冊建築師資格考試,並對台灣地區部分資深建築師開展一次性評估認定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的工作[62]。
兩岸若是依據台灣在野黨與與大陸當局的協商模式,將雙方仍未有共識的主權及名稱的問題擱置,務實展開經貿、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合作,不但增進彼此了解,為兩岸進一步合作奠定基礎,同時也提升兩岸人民的福祉,是「互惠雙贏」的局面。
陸、二○○七年兩岸關係展望
展望二○○七年的兩岸關係,由於陳總統任期已經進入最後一年,成為「跛鴨」總統,再加上其家庭弊案纏身,聲望低到僅剩20%[63]左右,因此即使他仍有心再操弄兩岸關係,但一定會被外界認為是在轉移第一家庭弊案的焦點,難以掀起波瀾,加上中共早已將陳總統「定性」,不會隨其操弄起舞。因此,一般咸認為二○○七年的兩岸關係不會再惡化下去,但是只要陳總統仍在位一天,台獨意識型態的陰影依舊存在,兩岸關係要好起來也不太可能。所以,要等到二○○八年新任總統選出,兩岸政治關係才會有新的局面出現。
雖然二○○七年兩岸政治關係難以出現新局,但是兩岸經過民間長期交流,同時經過台灣在野的黨的努力,兩岸領導當局及兩岸人民觀念逐漸拉近,共識逐漸出現。
一、「和平」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心願
「台獨」會立即引爆兩岸戰爭,造成台灣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而大陸二十餘年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會毀於一旦,是一個「雙輸」的局面,兩岸人民都不願見到這樣的景況出現。因此,維持台海和平是兩岸各自向前發展的關鍵,也是促進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更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
二、「交流」才能增進彼此瞭解
自一九八七年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經過二十年交流,確實增進彼此瞭解。舉例而言,在國民黨執政時代制定的「國家統一綱領」,過去中共將之視為敝屣,現在卻當成瑰寶;過去大陸只知國母宋慶齡,今年卻在 國父 誕辰一百四十週年擴大紀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推崇中山思想的博大精深;在文化大革命大肆批孔之後,現已恢復祭祀,並將駐外文化推廣機構命名為孔子學社(Confucius Institute),又同一時期無數被破壞的宗祠、廟宇、古蹟,現在不但被一一恢復,且成為對外宣揚的中華文化象徵。而兩岸密切的經貿往來呈現互惠雙贏的局面,已是大家公認的事實。
三、「擱置爭議」是當前維護台海和平的最佳策略
當前兩岸的爭議點在政治面,依我方七次修憲內容,是將兩岸定位為「一國兩區」,一國是「中華民國」,兩區則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而大陸則是標舉「一國兩制」,一國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是指台灣與大陸適用不同制度。「兩區」或「兩制」較無爭議,爭議的是對「一國」的定義,在兩岸沒有共識的狀況下,擱置是最佳策略。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此問題,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有效將爭議擱置,使兩岸能務實進行各項交流。
四、「和平協議」使兩岸有黃金發展期
二○○五年四月,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赴大陸進行「和平之旅」,與中共領導人胡錦濤達成「連胡五大願景」,即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推動兩岸復談,希望兩岸達成和平協議,務實發展互利互惠的經貿往來,最終建立兩岸共同市場,並拓展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空間,以及建立兩岸協商平台。而胡錦濤在談話中強調兩岸「求同存異,平等協商」,即意謂著大陸當局同意將兩岸尚無共識的政治議題擱置,務實處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相關問題。
五、台獨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用制憲正名的方式來更改國號,立即會引起台灣內部的分裂、中共的動武及我現有邦交國是否承認的問題,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及政黨是絕對不會做出此種傷害國家及人民利益的事。
基於以上的認知,我們相信二○○七年台灣人民會期待兩岸關係有以下的發展,而台灣大多數人民的願望會決定二○○八年的總統大選結果,進而帶動兩岸關係的發展。
第一、在政治面維持現狀:兩岸「和平、發展、繁榮」是絕大多數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在此大原則之下,台灣人民絕對不會願意大陸來場毀滅性的戰爭。所以,最有可能引起兩岸戰爭的台獨主張,絕對不會被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所接受。但不可諱言,兩岸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分隔五十餘年,兩岸人民互信的基礎不夠扎實,現階段台灣人民並不放心生活在中共當局的統治之下,因此,兩岸無立即統一的條件,維持現狀仍是兩岸最佳的選擇。
第二、在經貿面加強合作:當前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海外生產基地,兩岸經貿往來密切,相互依存,台灣應善用大陸經濟騰飛的動力成為自身發展的助力。大陸方面則應多加善用台灣的資金、技術及國際行銷經驗,這是互利雙贏的最佳局面。
台灣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地緣接近,血緣相同,語言、文化相通,未來基於相互需要,勢必會逐漸走向合作的發展道路。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不可逆勢而為,作出危害兩岸人民福祉之事;大陸當局的領導人也不要強勢運作,試圖縮短兩岸統合的進程。一切順勢而為,水到渠成,如此,才是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所以,兩岸當局是否可以思考以下的模式,
首先,承認彼此存在的事實或至少不否定對方存在的事實;
其次,擱置名稱及政治爭議,及有關主權的爭議;
第三,雙方展開實質合作關係,如經貿合作;
第四,在合作的過程當中,雙方基於彼此需要,出於自願,而讓渡出部分有關經濟方面的主權,如開放市場、減免關稅…等;
第五,待兩岸經貿合作到某個程度,互信基礎建立,再來談兩岸政治面的合作;
第六,在兩岸充分合作後,當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認為,兩岸統一可以更加增進福祉時,即可水到渠成來洽談相關問題。
因此,目前處理兩岸關係的最適方式,就是二○○六年三月中國國民黨馬英九主席率團訪美,就兩岸關係提出的「五不」、「五要」主張:「五不」即:第一,台灣不會宣佈獨立;第二,不會變更國旗國號;第三,不會在憲法中列入所謂「國與國特殊關係」;第四,不會製造統獨麻煩;第五,不會有廢除國統會的爭議產生。
「五要」即為:第一,在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大陸對話;第二,與大陸和平談判,談判以和平為基礎、避免軍事競賽;第三,兩岸建立共同市場,推動直航,幫助台灣企業提升競爭力;第四,尋求一種暫行架構(Modus Vivendi),擴大台灣國際參與;第五,強化兩岸文化與教育交流[64]。
然而,展望二○○七年兩岸關係,在北高市長「北藍南綠」維持原狀,陳總統會不會在二○○七年十二月立委選舉及二○○八年三月總統選舉以及人民與在野黨的壓力下,被迫開放兩岸經貿政策;或是為了迎合台獨基本教義派口味,鋌而走險,提出用全民公投的方式來遂行其台獨的主張,值得世人的關注。
七、結語
人類文明發展至二十一世紀,用意識型態治國的方式已經式微,代之而起的是重視人民福祉的提升,而有關主觀的觀念也逐漸改變,「主權共享論」也已經成為當代主要思潮。兩岸未來長遠的關係,可隨著時間而自然找出解決知道。未來雙方基於需要,在自願的前提下,可以逐步藉著「主權共享」的模式,逐步增進彼此的合作關係,甚至走向更高形式的合作模式都是有可能做到的事。
在此觀念的改變下,兩岸人民已經共同體認到,當前兩岸發展和平穩定、良性互動的關係,對雙方人民最有利。在此共識下,兩岸擱置政治爭議,恢復兩岸制度性的協商管道,同時成立各項協商平台,如和平發展論壇、經貿論壇等,以務實協商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已是必走的道路。
兩岸在政治方面,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不獨,大陸不武」,「大陸不武,台灣不獨」,讓兩岸有三十至五十年的黃金發展期,同時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在經貿方面,兩岸積極推動開放直航,簽署台商投資保障協議、避免雙重課稅,未來並商討建立共同市場的問題,以邁向更高程度的經濟整合。
我們認為為了兩岸人民的共同福祉,為了緩和兩岸緊張關係,二○○七年應該具體推動下列工作:
1.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振興台灣觀光事業。
2.包機由節日飛行擴及週末包機,便利台商返台團聚消費。
3.開放大陸學生配額來台就讀大學,增進對台灣的瞭解,並增加台灣學校學生來源。
4.擴大開放投資項目,凡非台灣獨有之技術,不必限制,以爭取商機,避免拱手讓予韓國。
5.開放台灣金融保險、證券業登陸,爭取業者生存發展空間。
以上所述只是振興台灣經濟的一部分,其他尚有許多重要的事項要做。我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執政者從「觀念」改變做起,要迎合世界思潮,放棄「台獨意識型態」及「鎖國政策」,台灣才能超脫政治力的束縛,迎向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我們看看大陸,二○○六年推出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十一五計畫),二○○八年將舉辦奧運,二○一○年將舉辦世界博覽會,大陸正在全面發展經濟,為提升人民福祉而努力;相形之下,陳總統執政六年多,一直無法跳脫「台獨意識型態」的框框而執行「鎖國政策」,這才是使台灣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影響民生甚巨的最大因素。
陳總統破壞兩岸關係的言行,絕不能僅以「選舉語言」看待而逃避應負的責任,台灣人民不應允許政治人物在選舉期間主張台獨新憲,使選舉成為破壞憲政體制的避風港。未來台灣人民只有用選票來教訓執政當局,進行第二次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才有轉圜的契機,人民的利益才會受到保障。
(本文刊載於中華戰略學刊96年夏季刊,本文代表個人意見。)
[1] 例如,中共在一九六○年代,為了落實共產主義而實行人民公社制度,夫妻、父母子女分住不同公社,拆散大量家庭。
[2] 詳見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陳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最後裁示,見總統府網站,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speak.php4?_section=4&_recNo=89
[3] 詳見二○○五年一月二十四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談話,見新華網,網址:http://news3.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25/content_2506864.htm
[4] 例如,陳總統在二○○二年八月三日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第二十九屆年會於日本東京舉行時,透過視訊方式向與會人員致詞時提出「台灣與對岸的中國是『一邊一國』,詳見陸委會兩岸大事記,二○○二年八月三日,網址:http://www.mac.gov.tw/index1.htm。
[5] 詳見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聯合報A4版
[6] 詳見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聯合報A3版。
[7] 詳見Sina全球新聞,網址:http://news.sina.com/TVBS/101-102-101-101/2006-12-02/20431574601.html
[8] 詳見二○○四年十二月八日聯合報A1版。
[9] 詳見二○○六年十二月五日東森新聞,網址:http://www.ettoday.com/2006/12/05/301-2024128.htm
[10] 詳見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聯合報A3版。
[11] 詳見二○○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聯合晚報1版。
[12] 詳見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聯合報A4版要聞。
[13] 詳見大紀元,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5/9/3/n1040545.htm
[14] 詳見總統府網站,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2192
[15] 詳見總統府網站,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speak.php4?issueDate=&
issueYY=89&issueMM=5&issueDD=20&title=&content=&_section=4&_pieceLen=50&_orderBy=
issueDate%2Crid&_desc=1&_recNo=0
[16] 詳見蕃薯藤新聞,網址:http://news.yam.com/yam/politics/200602/20060227268110.html
[17] 詳見「總統會晤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新聞稿,總統府網站,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_section=3&_recNo=722
[18] 詳見二○○四年十一月一日聯合報C1版。
[19] 詳見二○○四年十一月九日聯合報A3版。
[20] 詳見二○○五年二月十七日經濟日報A3版。
[21] 詳見二○○五年四月十三日聯合報A13版。
[22] 詳見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民生報A4版。
[23] 詳見二○○五年十月十一日聯合報A1版。
[24] 詳見陳水扁總統二○○六年中樞舉行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致詞,詳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speak.php4?issueDate=&issueYY=95&
issueMM=1&issueDD=1&title=&content=&_section=4&_pieceLen=50&_orderBy=issueDate%2Crid&_desc=1&_recNo=0
[25] 詳見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中時電子報報,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5+112006121500070,00.html
[26] 詳見東森新聞,網址:http://www.ettoday.com/2006/06/16/301-1954979.htm
[27] 詳見 Sina新聞網,網址:http://news.sina.com.cn/c/2006-03-01/01108325326s.shtml
[28] 詳見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國時報A6版。
[29] 詳見TVBS新聞,網址:http://www.gamsim.com.tw/newspaper/modi/morenews.asp?ID=N0600000606304
[30] 詳見鳳凰網,網址: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3996940861440/20060220/749649.shtml
[31] 詳見美國之音中文網,網址: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2-09/a-2002-09-18-13-1.cfm
[32] 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十。
[33] 資料來源同上
[34] 資料來源同上
[35] 平均每件金額由二○○五年的四百六十三萬美元增加到二○○六年一至八月的六百七十三萬美元,資料來源同上。
[36] 詳見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十三。
[37] 詳見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五七期表十三。
[38] 詳見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十。
[39] 資料來源同上。
[40] 詳見中國網報導,網址:http://www.china.com.cn/overseas/txt/2006-08/03/content_7038373.htm
[41] 經濟部國貿局二○○六年八月兩岸貿易情勢分析,網址:http://ekm92.trade.gov.tw/BOFT/OpenFileService 。
[42] 資料來源同上。
[43] 二○○六年一至八月台灣貿易總額成長13.0%,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國際貿易情勢分析,網址:http://ekm92.trade.gov.tw/BOFT/OpenFileService
[44] 二○○六年一至八月台灣出口成長14.5%,資料來源同上。
[45] 二○○六年一至八月台灣進口成長11.5%,資料來源同上。
[46] 詳見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四十。
[47] 二○○三年至二○○五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總額分別成長24.8%、33.3%、16.2%,二○○六年一至八月較去年同期成長16.3 %,均低於南韓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成長率。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我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統計」,網址:http://ekm92.trade.gov.tw/BOFT/OpenFileService
[48] 經濟部國貿局二○○六年八月兩岸貿易情勢分析,網址:http://ekm92.trade.gov.tw/BOFT/OpenFileService 。
[49] 經濟部國貿局兩岸貿易情勢分析,二○○六年十一月。
[50] 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七。
[51] 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十七。
[52] 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十八。
[53] 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一六五期表十九。
[54] 詳見陸委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第一六五期表三十五。
[55] 若歐盟、東盟不加總,則台灣為大陸的第五大貿易夥伴。詳見商務部網站,網址:http://gc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602/20060201484587.html
[56] 若東盟不加總,則台灣為大陸的第三大進口來源地。詳見商務部網站,網址:http://gc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602/20060201484601.html
[57] 若歐盟、東盟不加總,則台灣為大陸的第八大出口市場。詳見商務部網站,網址:http://gc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602/20060201484596.html
[58] 詳見人民網,網址: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4301713.html
[59] 詳見人民網,網址:http://tw.people.com.cn/BIG5/4929362.html
[60] 詳見人民網,網址: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4551521.html
[61] 詳見人民網,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6-07/11/content_4816581.htm
[62] 詳見國台辦網站,網址:http://www.gwytb.gov.cn/gzyw/gzyw1.asp?gzyw_m_id=1187
[63] 詳見二○○六年十一月六日TVBS的民調。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poll_center/default.asp
[64] 詳見新華網,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anyt/2006-05/18/content_4566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