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居東亞,有好的地理位置,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特性,讓台灣在全球經濟自由化的過程中獲取貿易利得,促進經濟成長。然而近來東亞及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一波接著一波,台灣若不積極趕上,恐失去這四年來好不容易簽署的ECFA契機,新一波孤立危機又起。
東亞區域整合雖然比歐美兩大洲起步晚,但是近十年來進展速度快速。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之統計,2000年之前,東亞地區只有5個生效的區域貿易協定(RTAs),但到了2012年,東亞地區已有57個生效的RTAs,其中有14個生效的RTAs是在2010年之後簽署,顯示在WTO新回合停滯之後,東亞地區改採簽署RTAs及FTA方式進行更大幅度的自由化,而在這三年速度有加快的趨勢。
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地區,雖然兩岸已經洽簽ECFA,但香港、澳門、亞太貿易協定(APTA)、東協(ASEAN)、巴基斯坦、智利、紐西蘭、新加坡、秘魯、哥斯大黎加等都已與大陸洽簽完整的FTA。從東協加一(中國大陸)5年內便達成中國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目標觀察,兩岸目前透過ECFA及兩會協商所進行的經濟合作及貿易自由化的速度,還有很多可以加快速度的空間。
台灣強勁的貿易對手—韓國進展快速,東亞地區47個生效的RTAs中有8個生效RTAs是與韓國簽署,韓國不但與亞洲的東協(ASEAN)、印度、新加坡簽署RTAs,亦與歐盟及美國、智利等簽署RTA,不但與東亞區域內的國家積極簽署RTAs,亦與區域外的貿易伙伴積極洽簽RTAs。
韓國雖然目前還未與中國大陸簽署FTA,然而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場佔有率卻早已被韓國超越,2011年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場佔有率進一步縮小至7.17%,韓國為9.28%,而韓國繼與歐盟、美國簽署FTA之後,最近也積極與中國大陸洽簽中韓FTA,並同步推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台灣若不儘速完成ECFA後續協商,不但中韓在大陸進口市場佔有率恐進一步擴大,ECFA早收清單所帶給兩岸的經濟效益及自由化程度,很快就會被其他FTA追趕上。
台灣目前正積極進行ECFA後續協商,四項後續協議中的兩岸投資保障及促進協議已於今(2012)年八月初的第八次江陳會談完成簽署,並將台商最為關注的人身自由安全保障的24小時通報機制等相關細節列入共識文件,對於通常不會列在投資保障協議中的商務投資糾紛,亦在台灣爭取之下列入兩岸投資保障及促進協議正文中,是很大的突破。倘若能再接再厲,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及服務貿易協議能儘速於今年完成,台灣可以運用ECFA後續協議趕上各國積極與大陸洽簽FTA的腳步,並幫助台商進軍大陸市場。
除了拓展大陸市場,台灣目前亦積極與其他國家洽簽FTA,並希望透過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與美國、紐西蘭、新加坡、智利、汶萊、澳洲、秘魯、越南、馬來西亞等會員國強化經貿合作,進而融入亞太區域整合中。
由於TPP是一個深度整合、高門檻的區域經濟整合模式,除了傳統的貨品貿易的關稅減讓及商品市場進入之外,亦包含原產地原則、智慧財產權、勞工權益、網路傳輸、競爭政策、衛生與檢疫條款、環境議題、爭端解決乃至勞工權益等議題,使得TPP談判範圍將會涉及到國內經貿制度與會員之間的銜接。
台灣若要加入TPP,必須進一步採取更開放的心態,去除管制心態,配合廠商自由化的需求,針對國內法規作進一步檢視與鬆綁,加速經貿制度的變革,才能符合TPP的標準,才有可能達成目標。
依據韓國的例子可以明瞭,進一步的自由化,最大的收穫在於國內法規與國際接軌後吸引國際企業進駐的商機。韓國雖然在洽簽美韓FTA歷經波折,然而韓國法規國際化之後,不但洽簽FTA速度加快,外人直接投資(FDI)金額亦上升,主要原因便是法規鬆綁國際化之後使得外商容易依循,投資誘因自然增加。因此,政府應著眼於參加TPP可以進行新一波的自由化,在一年內完成所有需要修改的相關法條規章的盤點,並著手修改法條,將可使台灣更趨國際化與自由化。
除了ECFA與TPP,有鑑於近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逐漸由歐美市場轉至新興市場,台灣若要維繫經濟成長動能,必須開拓新興市場,進行技術合作與投資,並尋求洽簽FTA的可能性,深化經濟合作。
期盼台灣能跟上新一輪的亞太及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並從中找到台灣的利基點,以及維繫台灣競爭力的關鍵,透過洽簽FTA,拓展市場商機,讓台商國際競爭力愈來愈強。
(本文刊載於2012年9月號台胞好康月刊)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