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www.dtn.go.th。)
自1987年
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地區探親後,
兩岸經貿交流正式啟動,迄今已將近30個年頭。在此期間,
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迅速,尤其是2008年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更將兩岸的經貿往來推上另一層高峰。其中,藉由海基海協兩會的復談,進一步擴大雙方合作的基礎,到目前為止已簽署高達19項有利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協議,包括影響兩岸人民生活甚鉅的三通直航、金融合作、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投保協議及
服貿協議等,都對兩岸經濟發展產生長足影響,也替雙方營造未來進一步的合作與發展空間。
2014年,兩岸兩會的責任勢必更加重大。因為隨著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化,兩會之間的協商事務牽涉面向將會愈來愈廣,諸多涉及主權及治權的經濟事務,都會逐步踏入深水區,觸碰雙方敏感的神經。此外,在既有已簽署的協議及架構下,如何進一步落實兩岸經貿關係,也是極大的挑戰。而此,都有待兩岸兩會主事者,甚至是更上層的領導人拿出更高的智慧,協商並化解歧異。2014年初剛結束的王張會談,雙方所展現的良性互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表率。
在現今經濟及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貿關係更為緊密,彼此之間也朝向更為相互依賴的趨勢發展,無形中也形成各式各樣的自由貿易協定(
FTA)與區域貿易協定(RTA)區域。而中國大陸自1979年開始實施經濟改革開放政策後,經濟快速崛起,由於擁有豐沛的勞動力及深具潛力的內需市場,吸引外資大量流入,繼成為世界工廠後,現也朝世界市場邁進。著眼於兩岸經貿的密切往來以及大陸經濟快速的發展,兩岸自2010年簽署
ECFA後,更進一步於2013年完成後續服務業貿易協議的簽署,未來兩岸經濟整合的趨勢已然成形。
在兩岸經濟整合日益密切之際,如何進一步推動及落實兩岸經貿關係呢?首要之務應該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及協商機制。因為兩岸事務仍有許多未竟之事,唯有良性互動才能深化兩岸協商的互信基礎,進而達成兩岸的互利雙贏。此外,根據陸委會最新辦理的「民眾對兩岸事務首長互訪與
兩岸關係之看法」專案民調顯示,也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受訪民眾希望陸委會及國台辦建立直接聯絡溝通機制及互設辦事機構。顯然地,要落實並推動兩岸經貿關係之進展,兩岸事務主管機關定期互訪及常態性聯繫機制的設立絕對是必要的,此也可讓兩岸協商逐步正常化。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與政治往往脫離不了干係。在推動及落實兩岸經貿關係的同時,兩岸事務主管機關也應持續化解政治立場的歧異,藉此建立政治互信基礎並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因為從過往經驗來看,政治立場分歧與戰爭威脅是阻礙兩岸經貿往來最大的障礙與壁壘,唯有兩岸和平發展才能促進兩岸經濟的互利共榮。有鑑於此,兩岸可以考慮進一步啟動政治談判、協商簽署和平協議,以保障目前得之不易的兩岸經濟合作果實。
此外,面對當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兩岸也應思索如何加強涉外經濟事務的協調與合作。亦即,在當前經濟合作架構及既有相關協議的基礎上,共同探討融入全球及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可行途徑與機制,如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和「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
TPP)。此一作法不但可消除部份民眾認為台灣無法參與區域經貿組織是基於大陸阻撓的疑慮,也有助台灣拓展國際經貿空間,甚至進一步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這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推動,毫無疑問絕對是極為正面的。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兩岸間的經濟合作模式也慢慢在改變及轉化。從早期純粹合作關係轉變成競合關係、從產業價值鍊的垂直分工轉化為水平分工、從製造業的交流合作轉向服務業等等,這些改變在在都顯示兩岸經濟整合已經邁入深度層次。展望2014年,欲使兩岸經貿關係進一步落實,除需強化原有經濟合作模式外,兩岸兩會也應思考如何解決政治分歧問題以及和平協議的洽簽,甚至探索共同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及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的可行途徑。唯有在雙方和平互信的基礎上,兩岸經貿關係才能正常化,而這也是兩岸政府責無旁貸的使命。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2014年3月號台胞好康月刊)